允許自己「做不到」:職場高手的終極鬆弛感修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你是否曾經因為過度關注他人的感受,而忽視了自己的需求?

這是很多人常遇到的困境: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家庭裡,我們總是將他人的期望放在自己之前,覺得只有取悅別人,才能獲得肯定。

但你知道嗎?只有當我們學會放下對他人情緒的過度負擔,才能真正找到自我,並建立更真誠的關係。

為什麼愈優秀的人,愈容易自我攻擊?

假設你是一家科技公司的高管,總是以最大的努力去滿足團隊的需求,對每一位成員都盡心盡力。然而,當團隊的期望與實際表現之間出現差距時,你就會感到深深的自責,甚至覺得自己辜負了大家。在這種情況下,不僅無法有效領導團隊,反而把自己困在不斷的內疚與焦慮中。

真相是什麼?

當你理解「別人對我失望,不是因為我做錯了,而是因為我對他們很重要」,這樣的心境轉變會讓你重新擁有力量,能夠以更真誠的態度與團隊溝通,並共同克服挑戰。

這樣的領導方式,更能夠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信任感,讓每個成員都能感受到你的支持與關懷。

如何破除「完美陷阱」?

  • 認識情緒邊界:

了解自己的情緒責任,學會區分自己與他人的感受。你無需承擔所有的情緒負擔,學會放手,讓自己在情感上更自由。

在工作中,當你面對團隊的情緒時,不必過度自責。失敗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而你能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去學習與改進,而不是將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

  • 學會正確的情感表達:

當你放下對他人情緒的過度負擔後,你會發現自己能夠更真誠地表達內心的想法。

例如,你可以這樣跟團隊溝通:「我知道這次的結果沒有達到預期,我理解大家的失望,我也會從中學習並改進。」

這樣的表達,既展示了你的責任感,也給團隊帶來了希望與信心。

  • 避免情緒隔離,建立真誠關係:

讓自己放下防備,去接納他人的情感,並與他們建立更真誠的關係。你不必將自己孤立起來,與他人建立親密的聯繫,會讓你感到更多的支持與愛,從而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

放過自己,真正的力量來自於接納與真誠

在這個對自己要求過高的世界中,學會放過自己,是每一位領導者與高效能者的必修課。

當我們不再過度負責他人的情緒,我們才能擁有更多的力量去理解,並創造更加和諧的職場氛圍和生活環境。

這不僅讓我們成為更好的領導者,更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你是否曾經因為過度自責而迷失自己?

請選擇一個最符合你心情的場景:👇

  • 我也曾因為過度自責而失去自己,現在我開始學會放手。
  • 我正在努力建立情緒邊界,還在學習如何平衡自己與他人的需求。
  • 我從未意識到過度承擔他人情緒責任的影響,這篇文章讓我開啟了自我修復的第一步。

👇 歡迎在留言中分享你的選項及經驗

📣 歡迎轉發給那個總是追求完美的朋友。

📣 如果覺得文章有打中內心請點愛心❤️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869會員
434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2025/07/19
你不是別人情緒的回收桶,也不是責任的終點站。總是習慣「討好」的你,或許早已在關係裡迷失了自己。透過練習拉回注意力、區分責任與覺察自我,你可以開始選擇,把這份能力用在值得的人身上——包括你自己。
Thumbnail
2025/07/19
你不是別人情緒的回收桶,也不是責任的終點站。總是習慣「討好」的你,或許早已在關係裡迷失了自己。透過練習拉回注意力、區分責任與覺察自我,你可以開始選擇,把這份能力用在值得的人身上——包括你自己。
Thumbnail
2025/07/18
當你忍不住責怪別人時,不妨先問問自己:「我其實想要什麼?」很多情緒的背後,其實是想被看見、被理解。學會說出真正的感受與需要,比責備更有力量,才能讓關係修復、讓人靠近。
Thumbnail
2025/07/18
當你忍不住責怪別人時,不妨先問問自己:「我其實想要什麼?」很多情緒的背後,其實是想被看見、被理解。學會說出真正的感受與需要,比責備更有力量,才能讓關係修復、讓人靠近。
Thumbnail
2025/07/17
職場裡最難修的,不是專業能力,而是情緒反應。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處理事情」,其實是在「投射情緒」。這篇文章提供三個實用步驟,幫你練習先覺察,再處理,讓自己更穩,也讓關係更好。
Thumbnail
2025/07/17
職場裡最難修的,不是專業能力,而是情緒反應。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處理事情」,其實是在「投射情緒」。這篇文章提供三個實用步驟,幫你練習先覺察,再處理,讓自己更穩,也讓關係更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與其焦慮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不如把心思放在我們能做到的事情上。生活中,總會有很多讓人煩惱的事情,比如工作的壓力、人際關係的變動,這些都讓我們覺得焦慮和不安。但如果一直糾結在這些上面,只會讓自己陷入無謂的煩惱和壓力。 倒不如把精力放在眼前能做的事情上,專心去完成每天的小目標,提升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與其焦慮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不如把心思放在我們能做到的事情上。生活中,總會有很多讓人煩惱的事情,比如工作的壓力、人際關係的變動,這些都讓我們覺得焦慮和不安。但如果一直糾結在這些上面,只會讓自己陷入無謂的煩惱和壓力。 倒不如把精力放在眼前能做的事情上,專心去完成每天的小目標,提升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本書主要談論關於「放下」的生活智慧,拋開無謂的執著和擔憂,讓你在面對工作或人際關係,可以淡泊一點,活出自在愉快的人生。
Thumbnail
本書主要談論關於「放下」的生活智慧,拋開無謂的執著和擔憂,讓你在面對工作或人際關係,可以淡泊一點,活出自在愉快的人生。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生活繁瑣的壓力無處不在。無論是工作壓力、生活艱辛,還是失敗帶來的沮喪和複雜的人際關係,都讓我們難以保持內心平靜。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健康,也讓我們感到無力和焦慮。那麼,如何在這些壓力下找回內心的平衡呢?本文將介紹五個簡易的方法,幫助你緩解壓力、管理情緒,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平衡。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生活繁瑣的壓力無處不在。無論是工作壓力、生活艱辛,還是失敗帶來的沮喪和複雜的人際關係,都讓我們難以保持內心平靜。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健康,也讓我們感到無力和焦慮。那麼,如何在這些壓力下找回內心的平衡呢?本文將介紹五個簡易的方法,幫助你緩解壓力、管理情緒,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平衡。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情緒可以是一種恐懼症;但也是可以一種動力、一種把事情做好的助力。要如何面對自身的情緒、處理跟他人之間的情緒,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作者分享許多研究跟具體內容,希望能讓每個人都去認識情緒為何?並且不再飽受情緒困擾。
Thumbnail
情緒可以是一種恐懼症;但也是可以一種動力、一種把事情做好的助力。要如何面對自身的情緒、處理跟他人之間的情緒,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作者分享許多研究跟具體內容,希望能讓每個人都去認識情緒為何?並且不再飽受情緒困擾。
Thumbnail
對於不愉快的經驗,我們很自然地會想要擺脫、去除或希望它趕快過去甚至消失,然而,當你願意真實地面對自己的處境和需求時,加上適當的情感釋放,你會得到最大的療癒,因為這種行動會在情感、心理和心靈層面上帶來深刻的轉變和助益 人們經常會遇到各種情緒和處境,有些可能是挑戰性的,有些可能是令人困擾的,當我們
Thumbnail
對於不愉快的經驗,我們很自然地會想要擺脫、去除或希望它趕快過去甚至消失,然而,當你願意真實地面對自己的處境和需求時,加上適當的情感釋放,你會得到最大的療癒,因為這種行動會在情感、心理和心靈層面上帶來深刻的轉變和助益 人們經常會遇到各種情緒和處境,有些可能是挑戰性的,有些可能是令人困擾的,當我們
Thumbnail
在探討自律與自制力中,我們發現了許多關於心智與行為之間微妙關係的啟示。首先,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的挫折與失敗,並學會以寬恕的態度對待自己,而非陷入無盡的罪惡感之中。當我們認識到失敗時,自我批判的聲音若隨之而來,我們便應該學會對自己給予信任、安慰、鼓勵和寬容,就如同我們對待朋友或學生一般…
Thumbnail
在探討自律與自制力中,我們發現了許多關於心智與行為之間微妙關係的啟示。首先,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的挫折與失敗,並學會以寬恕的態度對待自己,而非陷入無盡的罪惡感之中。當我們認識到失敗時,自我批判的聲音若隨之而來,我們便應該學會對自己給予信任、安慰、鼓勵和寬容,就如同我們對待朋友或學生一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