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過這樣的時候嗎?
早上開會,一位同事遲到,報告內容也草草了事。你本來只想提醒一下,卻忍不住語氣變重:「你這樣也太不負責任了吧?」
話一出口,你自己也愣了一下——明明不是什麼大事,為什麼會這麼火大?會後,你問自己:「我到底是對這份報告不滿,還是對這個人失望?」
我們常常以為「要有效率」就得「控制情緒」,但你會發現,沒處理好的情緒,會繞一圈,回頭拖累決策與關係。
你生氣的,其實不是這件事
Lisa 是一位部門主管,工作拼命、對績效很要求。最近她覺得團隊氣氛有點怪,大家變得不太主動,開會也比較冷場。
有一天,一位年輕同事 Tim 報告內容出錯,Lisa當場冷冷地說:「你有沒有用心?這是我們能交出去的東西嗎?」
Tim 低頭道歉,但神情明顯受挫。會後,HR悄悄告訴Lisa:「Tim最近家裡有點事,狀況不太穩。」
Lisa愣住了,她其實不是真的那麼生氣報告,而是內心有個聲音在說:「我一直在撐,為什麼別人可以鬆懈?」
她後來說:「我不是想罵他,我只是覺得,好像沒有人理解我也很累。」
這一刻,她終於明白:自己的情緒,其實是累積太久沒被看見的壓力。
冷靜三步驟:讓你在關係裡更穩、更有力量
不只是Lisa,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在壓力下,把情緒轉嫁到別人身上。以下這三步驟,能幫助你停止這個自動反應的循環:
✅ 步驟一:先停一下,不急著回
當情緒來了,最重要的不是說什麼,而是「不說」。
你可以說:「我知道這很重要,我需要一下時間想清楚,稍後我們再談。」
這不是逃避,而是保護自己與對方,避免當下失控,事後後悔。
✅ 步驟二:釐清你內心真正的聲音
請試著寫下來,而不是繼續腦中鬼打牆。
你可以這麼寫:
- 「我其實覺得很孤單,好像只有我在扛責任。」
- 「我害怕的是,整個團隊變得不在乎了。」
- 「我生氣,是因為我想被重視。」
透過寫下來,你會發現,你生氣的,並不是那一件錯誤,而是某種一直沒被說出口的需要。
✅ 步驟三:對自己說幾句理解的話
試著這樣對自己說:
- 「我這麼在意,是因為我真的很想把事情做好。」
- 「我也有累的時候,這不代表我能力不好。」
- 「Tim的表現有狀況,不代表我被背叛,而是他可能需要支援。」
這不是找藉口,而是讓你從攻擊模式,回到平衡狀態。
如何應用到工作上?
✅ 對自己設情緒提示器:
每當你發現自己「想馬上回應」或「語氣變硬」,提醒自己:「先停5秒,深呼吸。」
✅ 會議結束後寫反思筆記:
每次會議結束後,花三分鐘寫下:「今天什麼時候我感到不舒服?那個情緒想告訴我什麼?」
✅ 建立支持對話文化:
與你的團隊建立一個默契:「我們可以表達困難,也可以坦承失誤,不會被立刻批評。」
情緒,是成熟的起點
我們都以為,做主管就該什麼都扛、什麼都忍,但其實,情緒不是軟弱,而是你在乎的證明。
真正強大的,不是沒有情緒,而是能看懂自己的情緒,並學會照顧它。
你越能照顧自己,就越能穩穩地帶領他人。
💬 今天你最想練習哪一步?
👣 如果下次你又被情緒推著走,你會想從哪一步開始練習?
A. 停一下,先別急著反應
B. 寫下自己的感受,不急著批評
C. 練習說點溫柔的話給自己聽
D. 建立團隊的情緒對話文化
👇 歡迎在留言中分享你的選項及經驗
📣 歡迎轉發給那個你認為總是壓抑情緒、需要被提醒「也要照顧自己」的好同事/主管。
📣 如果覺得文章有打中內心請點愛心❤️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