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y是一家外商公司的部門主管,她在團隊週會時,忍不住說出一句話:「我們已經講了三次了,為什麼還是有人沒搞懂?」
會議室當場安靜,兩位資深員工低頭沉默,空氣瞬間凝結。
後來Amy私下告訴我,她其實不是生氣工作沒做好,而是覺得自己的提醒一次又一次被忽略,很受傷。她說得很小聲:「我只是想讓大家知道,我不是在挑剔,而是真的很在意這件事。我只是……不想再一個人扛了。」
這句話,讓我非常有感覺。
職場上很多高階主管,看起來很強勢,其實心裡藏著很多沒被理解的孤單。而這些沒說出口的「想被支持」與「想被看見」,常常在一不小心的時候,用「責備」的方式爆出來。
情緒爆發的背後,往往是沒人懂你多努力
人會生氣,多半不是因為事情多嚴重,而是因為「我真的很用心了,但你好像不在乎」。
這種被忽略、被輕視的感覺,會讓我們下意識想要「重一點地說」,用激烈一點的語氣、強一點的態度,去引起對方的注意。
但結果通常是什麼?
對方更防備、更逃避、更不願意回應你。
從情緒指責,到有效溝通
上周我協助一間科技公司的部門主管團隊做溝通練習。一位資深專案經理 Amanda 提到,她總是忍不住對下屬說:
「怎麼這種小錯都能犯?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話?」
結果新人一週後就遞出離職信。
我和她一起拆解當時的情緒,她發現自己真正的感受是:「我太害怕這個案子再出錯了,因為老闆已經在盯我,我壓力很大。」
她後來學著改說:
「這案子對我來說壓力很大,我真的很希望你能再多確認一次細節,因為我很需要你的幫忙,這對我們很重要。」
結果,新人不但沒走,反而回她說:「謝謝妳願意這樣說,我會盡全力做好。」
一句話的轉換,化解了兩個人的情緒,也保住了一份信任。
如何從「責怪」變成「被理解」?
以下三個步驟,是我自己在帶領主管們修煉情緒溝通時最常用的工具:
✅ Step 1|停一下,問自己:「我在氣什麼?」
不是表面上的事,而是心裡的委屈。例如:「我生氣的不是你晚交報告,而是你讓我一個人扛所有壓力。」
✅ Step 2|寫下真正的需求:「我希望……」
把「想罵人」的衝動,換成「我真正想要什麼」的自我釐清。例如:「我希望我們可以一起扛,而不是只有我扛。」
✅ Step 3|用不帶情緒的語言說出來
不需要華麗詞藻,只要真誠。例如:「這件事讓我有點壓力,我希望你能再多幫我看一眼,會讓我安心很多。」
這樣說,聽的人更願意配合,也更容易理解你「其實是在在乎他」,而不是「對他不滿」。
給正在努力溝通的你,一些溫柔提醒:
- 有時候你想指責,是因為你太想被看見了
- 真誠的「我需要你」遠比冷冷的責備,更能讓人靠近
- 不要用控制的方式證明自己重要,因為你本來就很重要
- 當你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就不需要靠「讓別人改變」來平衡自己
💬 你在壓力下,會是哪一種表達方式?
A. 一生氣就會說出讓人受傷的話
B. 表面冷靜但壓力大到晚上睡不著
C. 練習說出「我在意」,而不是「你為什麼這樣」
👇 歡迎在留言中分享你的選項及經驗
📣 歡迎轉發給那個正在努力溝通、但總覺得心力交瘁的朋友-- 我們都值得被理解,但這份理解,要從先懂自己開始。
📣 如果覺得文章有打中內心請點愛心❤️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