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幸福之路》4/6:擺脫自我執念,走向真正幸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羅素在《幸福之路》中深刻指出,儘管動物天生快樂,人類卻普遍被不幸福感所困擾。這種困境的核心並非必然來自外在苦難,而是源於錯誤的「世界觀、倫理觀和生活習慣」,它們共同摧毀了人類與生俱來的幸福潛能。羅素以其個人從痛苦走向幸福的歷程為證,揭示了關鍵:擺脫對「自我」的過度專注,轉向對「外界」的廣泛投入。

一、 不幸福的根源:深植內心的「自我沉溺」

羅素認為,儘管社會制度對不幸福有貢獻,但個體心理才是最直接的戰場,而這種心理又深受社會塑造。他將不幸福的內在障礙歸結為三種常見的「自我沉溺」形式:

  1. 罪惡感 (Sinfulness):
    1. 本質:源於童年時期內化的非理性教誨,導致無止境的自我譴責和內心衝突。
    2. 影響:使所有享樂都蒙上陰影,尋求的「幸福」僅是童年缺失的認可,最終陷入「幻想罪惡與真實悔過」的循環。
    3. 解脫:必須徹底擺脫早年信仰和情感的枷鎖。
  2. 自戀 (Narcissism):
    1. 本質:習慣於自我欣賞並渴求他人仰慕,但這種過度虛榮實則來自缺乏自信。
    2. 影響:將所有活動淪為證明自我的工具,無法真正享受過程。由於人性無法完全以自我為中心,這種自戀最終必然導致空虛、無趣與厭倦。
    3. 解脫:唯有透過投入客觀事物並取得成功,才能培養真正的自尊。
  3. 自大 (Megalomaniac):
    1. 本質:追求權力而非愛慕,希望他人畏懼。這種膨脹的權力欲常是巨大羞辱的產物。
    2. 影響:無限膨脹的慾望最終會導致無法克服的困境,使人變得不快樂、愚蠢或尖刻。
    3. 解脫:權力本身並非有害,但將其作為人生唯一目的,必然招致內外雙重的災難。

羅素強調,這些自我沉溺的共同點是將注意力鎖定在自身,這種內耗式的關注無法激發任何積極行動,只會導致精神枯竭。


二、 幸福的轉捩點:將「關注點」從內轉外

羅素從自身經歷中提煉出走出不幸福的關鍵:

  • 放棄不可能的追求:學會放下那些無法實現的絕對真理或完美目標。
  • 停止自我批判:不再過度關注自己的罪惡、愚昧和弱點,學會「對自我和自我得不足不以為意」。
  • 培養「外界興趣」:將越來越多的注意力投向廣闊的外部世界——包括世界局勢、知識探索以及人際關係。

羅素深刻指出,雖然對外界的投入也可能帶來痛苦(如戰亂、失去所愛),但這種痛苦是健康的,它不會像「自我憎恨」那樣徹底摧毀生活的核心質量。相反,對外界的每種興趣都會激發行動,這種活動本身就是對苦悶的強大抵制。


三、 走出不幸福的希望:長出「新尾巴」

對於那些因早期剝奪或挫敗而陷入麻醉與逃避的人(如酗酒者),羅素認為首要任務是說服他們相信幸福是值得追求的。他將不幸福的人比作「失眠者」或「丟了尾巴的狐狸」,以不行為傲。但羅素堅信,只要能指明一條道路,很少有人會故意選擇不幸福。

他提出,治療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明白怎樣才能「長出一條新尾巴」——這象徵著即使過去有缺失或痛苦,人們仍有機會重新建立新的興趣、新的連結,並在對外部世界的積極投入中,重新找到生命的意義和真正的滿足。


羅素的《幸福之路》為我們提供了一份清晰的行動指南:幸福並非被動地等待,而是主動將心智從內在的執念中解放出來,投向更廣闊的外部世界。 這種外向的生命力,才是抵抗不幸福、擁抱豐盛人生的根本之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rris Yen的沙龍
70會員
71內容數
沒事就好...
Morris Y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8
羅素的《幸福之路》和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是兩本探討幸福的經典之作, 但兩位哲學家的觀點卻大相徑庭。 羅素相對樂觀,認為幸福是可透過調整心態和行為來追求的; 而叔本華則帶著悲觀色彩,認為幸福更多是痛苦的減少,強調內在修為的重要性。 思路 羅素鼓勵人們積極地「追求」幸福,透過培養興趣、投
Thumbnail
2025/07/28
羅素的《幸福之路》和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是兩本探討幸福的經典之作, 但兩位哲學家的觀點卻大相徑庭。 羅素相對樂觀,認為幸福是可透過調整心態和行為來追求的; 而叔本華則帶著悲觀色彩,認為幸福更多是痛苦的減少,強調內在修為的重要性。 思路 羅素鼓勵人們積極地「追求」幸福,透過培養興趣、投
Thumbnail
2025/07/27
叔本華一個悲觀主義哲學家, 如何看待幸福? 而, 他與羅素的幸福之路, 又有什麼不同? 異曲同工? 殊途同歸? 不同的起始點,一樣的幸福? 一個向內, 一個可以說是向外, 如何內外兼具? 左右逢源? 為什麼我讀了叔本華的悲觀, 卻, 樂觀快樂起來? 叔本華的核心論點是,幸福的真正根源在
2025/07/27
叔本華一個悲觀主義哲學家, 如何看待幸福? 而, 他與羅素的幸福之路, 又有什麼不同? 異曲同工? 殊途同歸? 不同的起始點,一樣的幸福? 一個向內, 一個可以說是向外, 如何內外兼具? 左右逢源? 為什麼我讀了叔本華的悲觀, 卻, 樂觀快樂起來? 叔本華的核心論點是,幸福的真正根源在
2025/07/24
每天復盤可以快樂幸福的概念, 很開心 ~~~ 納瓦爾·拉維康特,這位集企業家、哲學家與投資人於一身的思想家,透過《納瓦爾寶典》分享了他關於致富和幸福的獨到見解。這本書並非提供快速致富的捷徑,而是引導讀者掌握一套可學習的技能和思維模式,以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和內心平靜。以下是從納瓦爾的哲學中提煉
2025/07/24
每天復盤可以快樂幸福的概念, 很開心 ~~~ 納瓦爾·拉維康特,這位集企業家、哲學家與投資人於一身的思想家,透過《納瓦爾寶典》分享了他關於致富和幸福的獨到見解。這本書並非提供快速致富的捷徑,而是引導讀者掌握一套可學習的技能和思維模式,以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和內心平靜。以下是從納瓦爾的哲學中提煉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幸福感受是人生中極為重要的部分,追求富足而非物質將帶給我們內在滿滿的幸福感。滿足和內心豐富是幸福的重要因素,而「錢的奴隸」反而會讓生活失去掌控感。基本需求滿足後,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開始減弱,人際關係和身心健康更加重要。管理期望,感恩而不抱怨,正念思想活在當下,這是建立幸福人生的基石。
Thumbnail
幸福感受是人生中極為重要的部分,追求富足而非物質將帶給我們內在滿滿的幸福感。滿足和內心豐富是幸福的重要因素,而「錢的奴隸」反而會讓生活失去掌控感。基本需求滿足後,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開始減弱,人際關係和身心健康更加重要。管理期望,感恩而不抱怨,正念思想活在當下,這是建立幸福人生的基石。
Thumbnail
<打造你要的人生>這本書由歐普拉和哈佛幸福學教授亞瑟共同完成,分享幸福的實踐和體悟,並提供如何讓自己活得更幸福的方法。這篇文章著重在幸福的關鍵、幸福三要素以及幸福的關鍵,並邀請讀者共同參與幸福魔法團體,活出幸福人生。
Thumbnail
<打造你要的人生>這本書由歐普拉和哈佛幸福學教授亞瑟共同完成,分享幸福的實踐和體悟,並提供如何讓自己活得更幸福的方法。這篇文章著重在幸福的關鍵、幸福三要素以及幸福的關鍵,並邀請讀者共同參與幸福魔法團體,活出幸福人生。
Thumbnail
當你覺得不幸福時,換個角度思考,其實你也是幸福的 -《不完美,才能看見真幸福》讀後心得
Thumbnail
當你覺得不幸福時,換個角度思考,其實你也是幸福的 -《不完美,才能看見真幸福》讀後心得
Thumbnail
製造快樂的第一步,是走進痛苦。 這話千萬別被叔本華聽到。他在《人生智慧箴言》主張, 人不應專注於快樂,而是要盡量避免痛苦。更指出「約束造就幸福」,表示一個人若見識越廣,其操心、願望與恐懼也隨之增加;而一個人若見聞越少,則越幸福。 當然,趨樂避苦是人性之一,但逃避不應被作為幸福學格言。安慰時我們
Thumbnail
製造快樂的第一步,是走進痛苦。 這話千萬別被叔本華聽到。他在《人生智慧箴言》主張, 人不應專注於快樂,而是要盡量避免痛苦。更指出「約束造就幸福」,表示一個人若見識越廣,其操心、願望與恐懼也隨之增加;而一個人若見聞越少,則越幸福。 當然,趨樂避苦是人性之一,但逃避不應被作為幸福學格言。安慰時我們
Thumbnail
這本書用正向心理學去討幸福,其中選取書中一部份內容,以及寫出我的心得,提供大家參考
Thumbnail
這本書用正向心理學去討幸福,其中選取書中一部份內容,以及寫出我的心得,提供大家參考
Thumbnail
幸福感來自於兩大領域:愉悅感與目標感。對人類來說,感受到愉悅或是痛苦與否很重要,是否有明確的目標感包括目的、方向、進展、成就也很重要。 衣食無缺但無所事事、覺得空虛無法讓我們感到幸福,持續處於折磨與痛苦的情境下努力奮鬥,也斷然稱不上幸福。「幸福」發生於我們感受到「愉悅感」和「目標感」之間的最適平衡。
Thumbnail
幸福感來自於兩大領域:愉悅感與目標感。對人類來說,感受到愉悅或是痛苦與否很重要,是否有明確的目標感包括目的、方向、進展、成就也很重要。 衣食無缺但無所事事、覺得空虛無法讓我們感到幸福,持續處於折磨與痛苦的情境下努力奮鬥,也斷然稱不上幸福。「幸福」發生於我們感受到「愉悅感」和「目標感」之間的最適平衡。
Thumbnail
幸福是什麼呢?是人生的目的與意義的所在嗎?幸福等於快樂嗎?幸福是個人還是群體的呢?存在於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呢?幸福是能夠預期的嗎?如何能夠持續不斷的感受到幸福呢?本書作者菲德立克‧勒諾瓦從社會學、心理學、宗教學、哲學等角度,經由一連串省思辯證的過程,來試圖回答:「幸福是什麼?」這一對於每一個人
Thumbnail
幸福是什麼呢?是人生的目的與意義的所在嗎?幸福等於快樂嗎?幸福是個人還是群體的呢?存在於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呢?幸福是能夠預期的嗎?如何能夠持續不斷的感受到幸福呢?本書作者菲德立克‧勒諾瓦從社會學、心理學、宗教學、哲學等角度,經由一連串省思辯證的過程,來試圖回答:「幸福是什麼?」這一對於每一個人
Thumbnail
在討論幸福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什麼是幸福?」而今天這本《打造你要的人生》則是從人類天性的論點出發,討論幸福的迷思。本文分享了作者的幸福科學研究和教學,從三種營養素可以觀察,享受、滿足、目標裡,我們都無法避免不快樂的情緒產生。下一篇文章將分享獲取幸福感的祕訣,在於全然接受不快樂、學會如何管理不快樂。
Thumbnail
在討論幸福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什麼是幸福?」而今天這本《打造你要的人生》則是從人類天性的論點出發,討論幸福的迷思。本文分享了作者的幸福科學研究和教學,從三種營養素可以觀察,享受、滿足、目標裡,我們都無法避免不快樂的情緒產生。下一篇文章將分享獲取幸福感的祕訣,在於全然接受不快樂、學會如何管理不快樂。
Thumbnail
不快樂一部份是由於社會制度,一部份是由於個人心理,後者是本書裡想談的。作者集中在一般不受著外界苦難的人身上,提出治療日常煩悶的方法。
Thumbnail
不快樂一部份是由於社會制度,一部份是由於個人心理,後者是本書裡想談的。作者集中在一般不受著外界苦難的人身上,提出治療日常煩悶的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