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賠百萬的創業經驗談:管理失誤、判斷失焦、決策失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踏上創業這條路,至今已過十年。前幾年公司穩定成長時,我真體會到,做得好,收入確實比上班高得多。

人在順風時,野心總會悄悄膨脹。當時遇上大型合作案,我牙一咬決定擴編團隊。

沒想到,這決策卻成了惡夢的開始。

彷彿所有不順的事都挑在那時發生,一場看不見的風暴,丟掉了團隊、摔碎了信心、失去對局勢的判斷力,甚至懷疑自己根本不適合創業。

這段經歷,沉默了幾年,直到近兩年,公司慢慢回血、重新站穩腳跟,我才鼓起勇氣回頭看,當初那場幾乎把我擊垮的風暴,到底留下了什麼?

後來才懂,傷痛必須親自面對才能放下,才能長出一個更成熟的自己。 今天分享這段我用百萬代價換來的經驗,若能讓別人少走幾步冤枉路,那它就不算白痛。

1.你以為體諒是溫柔,同事只當你沒原則

當時狀況:團隊有位女同事,入職沒多久拿下不少案子。起初表現亮眼,對她印象挺好,以至她犯小錯時,我睜隻眼閉隻眼。

但成了老鳥後,狀況百出,會議遲到、工作推責,跟同事說話咄咄逼人。甚至有同事私下找我說,不想跟她同組。

誇張的是,她提出想把職稱從資深企劃調整為專案經理,理由是對外聽起來較有份量。我心想,這不就是變相升職。

處理方式:當時覺不嚴重,選擇私下提醒、溝通、勸說,希望她自己調整,結果她仗著我好說話,越來越放肆。同事看在眼裡,悶在心裡,搞得團隊烏煙瘴氣。

如今想法:制度的破口,從主管的通融開始。以為是體諒,其實是默許失控。當主管,別想成為大家都喜歡的人,你沒有界線的話,別人就會用你的軟,反覆試探你的底。

2.心不夠狠,就是對團隊不負責

當時狀況:曾帶過一位業務,很認真、肯學習,還會幫同事處理問題,不喊累、不推責,有團隊精神,我打心眼裡欣賞。團隊裡能有個態度天花板,挺難得。

問題是,他的業績始終起不來。以為是經驗不足,便讓資深業務帶他跑客戶、改方案、調整話術,他都照做,從不敷衍。

但結果呢?

業績還是沒起色。更殘酷的是,後面入職的新人,業績一個個超車。我思考著,他到底是不適應,還是不適合這份工作?

處理方式:總想給他機會,不忍放棄。幫他調目標、換客群,在團隊面前幫他說話,但我心裡知道,他的努力,已經救不了業績了。

如今想法:努力,不等於適任。不適合的人,早該離開。當主管不敢做決定,就是在放任制度鬆動。你以為是在成全一個人,結果卻是拖垮團隊。

3. 養出業績王牌,卻忘了留住信任防線

當時狀況:當時公司有位王牌業務,貢獻超過 3/2 業績,客戶黏著度高,我也默許他有更大彈性與決策空間。

直到他突然提離職,我調薪留人、談未來願景,都無效。他走後一個月內,多位由他負責的客戶陸續終止合作。表面說法是行銷成效不佳及策略調整,實際是換人合作。

那一刻我才發現,合約在我手上,信任卻早已跟著他走了。原本穩定的業績,瞬間崩盤。

處理方式:當時拿出合約與客戶溝通,對方卻以成效不佳為由終止合作。因條款模糊,難以舉證,提告成本高、勝算低。評估後,只能咬牙認賠,放棄追討。

如今想法:不怕王牌離開,怕的是整個業績量跟著癱掉。 流程要去個人化,讓知識留下來。客戶要雙人制,讓信任建立在團隊。獎酬要分層,避免一人綁死整間公司。人可以厲害,但制度不能脆弱。

4.沒設防的風險,都是隱藏的災難

當時狀況:那時朋友在品牌端任職,找我合作,預算近千萬。心想若能合作,業績翻倍。為了配合進度,我沒多想就成立一個新的工作小組,準備全力支援。

幾個月下來,我們一起開會、趕提案、加班。每次問進度,他總說,再等等,案子穩的。直到某天,我接到消息,他突發重病倒下,那一刻,我只希望他能撐過來。

但現實沒有緩衝空間。合作不知如何交接,只能不了了之。新成立的團隊空在那裡,我卻不知道該怎麼開口解釋。

處理方式:案子喊停,團隊空轉,大家無所適從,我沒時間崩潰,向團隊坦白現況,趕緊找新案源。撐了一陣子,還是到了最不想開口的那一步,裁員。

如今想法:任何合作,風險該一開始就設好。當時該分段投入,驗收過再擴大,設停損條件,該撤就撤。你能承擔的,叫風險,超出承擔的,是災難。

5. 能挑毛病的人多,能解問題的人少

當時狀況:團隊新入職女企劃,資歷不淺,觀察敏銳、反應也快。每次開會,她總能挑出細節問題,從UI顏色到提案順序,樣樣都有意見。

一開始我覺得她是團隊的雷達,能幫我們發現盲點。但久了發現,她只會出張嘴,執行能力普通,後來會議只要她在場,所有人都變得不太想發言。

處理方式:讓她當組長,練習整合別人的意見再統一回報。會議中大家都有發言。結果,她呈報的內容,只挑自己認同的講。說是整合,其實只是換個方式獨斷專行。

如今想法:想法多的人,不代表能解決問題。你提的建議,你敢扛結果嗎?這不只是一句反問,而是一道分水嶺,能清楚劃出,誰是解決者,誰只是評論員。

6.沒制度的彈性,就是隨便的藉口

當時狀況:創業初期,公司規模小,有制度但較寬鬆。我更重視彈性與效率。上下班不打卡,請假用 Line 報備,只要事有交代、不影響團隊就好。

我心想,都成年人了,這點自律應沒問題吧?結果我的方便,成了大家隨便的藉口。遲到變常態、請假說詞反覆、加班時數亂報。最麻煩的是,想糾正時,就有人問,為麼他可以,我不行?

處理方式:我重申規則、嚴正說明,但團隊早已習慣,老闆說說而己。不是他們懶散,是我讓方便凌駕制度。當規則靠感覺判斷,團隊最後不會跟著制度走。

如今想法:制度不是為了方便,而是出事時有據可依。不執行,就是默許破口。久了,大家照情緒行事,不照原則辦事。信任建立在底線不能踩,彈性有邊界。

7.主業沒站穩時,商機都是陷阱

當時狀況:那時公司主力是社群行銷,營運及案源都穩定。某次討論網紅專案時,發現網紅導購可能下一波潛力市場,我沒多做評估,就拍板轉向,把資源重壓在網紅導購上。把業務及企畫重心全面調整。

但市場仍在摸索階段,商業模式未成形,獲利不穩定,原本的社群行銷也因人力抽離開始品質失控、客訴。半年後,兩邊都沒做好,團隊疲於奔命,最後只能無奈中止。

處理方式:當時導購想救,社群也不放。明明該守住主業,卻分心冒進,搞得團隊忙亂、人力失控。我還安慰自己是「多角化」,其實是沒踩穩就衝下坡。摔的不是我一個人,是整個團隊。

如今想法:別把有機會當成重壓的理由。關鍵不是商機多大,而是準備好了沒有。主業還沒穩,就別急著追風口。現金流才是續航力,衝動只會換來想像力破滅的速度。

8.新創最常犯的錯,急著套用成熟制度

當時狀況:創業初期,參考以前任職公司的做法,擷取適合的制度,從分工到流程設計,借鏡成熟經驗,讓團隊更快上手。但我忘了,新創不是大公司。規模、資源、節奏全都不同,制度、流程看似齊全,卻難以適應。

像接案流程,兩天能搞定的事,因為走大公司流程模式就拖了一週。不是大家能力不足,而是那套標準流程,成了團隊的絆腳石。

處理方式:以為團隊不習慣流程,花時間說明並教學,結果效率卻更差。後來才明白,不是執行力問題,是制度根本不適用,最後只好整套重設,從實務出發,砍掉重練。

如今想法:新創不能照搬大公司制度。制度不是用來規範人,而是幫助人把事做好。好的制度,是讓團隊跑得更順,不是被卡在規則裡。

9.獎勵沒跟上,遠大的目標都是空談

當時狀況:我訂了三到五年的營運計劃,想讓團隊知道我們要去哪。講的時候大家點頭,但眼神空洞。現實是,公司還不穩定,能不能活到明年都難說,

同事在乎的是,拿到比稿有沒有獎金?什麼時候加薪?有些人心裡想,都不知會不會待到年底,還講明年目標咧。

我那時沒意識到,我談的是願景,他們要的是激勵。沒有對應的獎勵,再遠大的目標,也只是老闆自己的夢。

處理方式:那時我對團隊有點像在PUA,一廂情願地講藍圖、談理想,靠熱情撐住現實。獎金、制度面都有,但標準模糊、實際難得到。撐得住的熬不久,撐不住的早放棄。

如今想法:不畫大餅,要先讓人吃得到果實。 真正能推動人往前的,是可見的成果 × 可得的回報。願景走在前,獎勵得跟上。不然,一切都是屁話

10.為面子硬撐?負債會逼你認輸

當時狀況:某一年,公司營運出狀況,現金流吃緊,我硬撐著繼續運轉,不裁員、不喊停,不讓人知我快撐不住了。理智提醒我該止損,情緒卻咬牙反駁,我還不想認輸。

拉著團隊開會,盤點應收款、催案進度、拚新專案。沒想到,我的慌張,悄悄傳染給了整個團隊。

大家私下討論,公司是不是快撐不下去了?辦公室的空氣,像快爆炸的壓力鍋,沉得發悶。

處理方式:當時選擇借錢續命,從朋友、信貸到車貸都借了。短短幾個月,公司從有盈餘變成負債經營。嘴上說,是為了團隊,實際上,是我不肯承認自己撐不住了。

如今想法:停損,不代表認輸,是為留住下一次機會。失敗沒什麼,可怕的,是為面子把自己推進深淵。該收時不收,撐住了場面,卻撐沒了翻身的本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惑哥深夜聊吧的沙龍
26會員
69內容數
職場大小事
2025/06/08
你一定熟這種情境,簡報來回改了多次,主管丟下一句,這不是我要的。 做的要死要活,功勞主管拿,錯誤你扛。還要隨時面對主管的臨時加班、情緒轟炸、邏輯跳針。你不是沒想辭,只是還沒找到退路。 心想,到底有沒有正常主管? 事實上,職場中大部分主管,都是精神病院畢業的。 但我問你一句,升職的人,是一直換
2025/06/08
你一定熟這種情境,簡報來回改了多次,主管丟下一句,這不是我要的。 做的要死要活,功勞主管拿,錯誤你扛。還要隨時面對主管的臨時加班、情緒轟炸、邏輯跳針。你不是沒想辭,只是還沒找到退路。 心想,到底有沒有正常主管? 事實上,職場中大部分主管,都是精神病院畢業的。 但我問你一句,升職的人,是一直換
2025/05/02
為什麼一間公司,越來越少人敢回報問題? 當你以為沉默是服從,其實,它是生存。 在一個讓誠實的人先死的地方,沉默就是集體求生本能。 主管說「有問題要早說」,但現實是:說了被懷疑,說多了被標籤,什麼都不說,反而最安全。 問題不是制度,而是文化。 當第一個說真話的人沒有好下場,後面的人都會學會:
2025/05/02
為什麼一間公司,越來越少人敢回報問題? 當你以為沉默是服從,其實,它是生存。 在一個讓誠實的人先死的地方,沉默就是集體求生本能。 主管說「有問題要早說」,但現實是:說了被懷疑,說多了被標籤,什麼都不說,反而最安全。 問題不是制度,而是文化。 當第一個說真話的人沒有好下場,後面的人都會學會:
2025/04/16
1.先反問,再推動 以為在思考,其實是挑自己愛聽的話,證明我沒問題 「確認偏誤」不是讓你犯錯,而是讓你錯得毫無自覺 一位投資分析師,準備向客戶推薦一家新創公司,花了三天準備簡報,從市場報告到團隊背景、簡報視覺,每一項都做到滴水不漏。 簡報當天,講到一半,客戶問,有間公司商業模式這間很像,
2025/04/16
1.先反問,再推動 以為在思考,其實是挑自己愛聽的話,證明我沒問題 「確認偏誤」不是讓你犯錯,而是讓你錯得毫無自覺 一位投資分析師,準備向客戶推薦一家新創公司,花了三天準備簡報,從市場報告到團隊背景、簡報視覺,每一項都做到滴水不漏。 簡報當天,講到一半,客戶問,有間公司商業模式這間很像,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即使創業的失敗率極高,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躍躍欲試,前僕後繼的步上創業這條路?想想看,創業的動機與目的是否夠明確?釐清原因才能挺住一路上所遭遇的所有挫折,幫助你在創業路上披荊斬棘,走的更長遠。
Thumbnail
即使創業的失敗率極高,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躍躍欲試,前僕後繼的步上創業這條路?想想看,創業的動機與目的是否夠明確?釐清原因才能挺住一路上所遭遇的所有挫折,幫助你在創業路上披荊斬棘,走的更長遠。
Thumbnail
【創業是否應該一帆風順才代表是好事?】 大多數人可能無法認同,但我必須提出一個不同的觀點:我認為,創業必須經歷波折和痛苦,甚至是跌到谷底,痛不欲生的那種。接下來,讓我分享這些年的成長經驗。也許你看完後就會明白,為什麼我會這麼想。 ▋少年得志 簡單描述一下我的背景,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回看以前的
Thumbnail
【創業是否應該一帆風順才代表是好事?】 大多數人可能無法認同,但我必須提出一個不同的觀點:我認為,創業必須經歷波折和痛苦,甚至是跌到谷底,痛不欲生的那種。接下來,讓我分享這些年的成長經驗。也許你看完後就會明白,為什麼我會這麼想。 ▋少年得志 簡單描述一下我的背景,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回看以前的
Thumbnail
從去年底發現公司對於品牌發展方向和原本品牌經營方向越走越遠之後,就一直很想換工作。 無奈的是我今年經歷人生中很重要的轉捩點,我在2022年初買了預售屋,近期會交屋,卡在房貸還沒辦,深怕公司炒魷魚,但又處於個人認知與公司發展方向背道而馳,每天去上班,只能用裝瘋賣傻或是形式走肉應對,這樣的日子過得其實
Thumbnail
從去年底發現公司對於品牌發展方向和原本品牌經營方向越走越遠之後,就一直很想換工作。 無奈的是我今年經歷人生中很重要的轉捩點,我在2022年初買了預售屋,近期會交屋,卡在房貸還沒辦,深怕公司炒魷魚,但又處於個人認知與公司發展方向背道而馳,每天去上班,只能用裝瘋賣傻或是形式走肉應對,這樣的日子過得其實
Thumbnail
全新轉職投入新產業後,才逐漸意識到工作之於社會責任對我而言,佔有多麼大的影響力。 也從不斷反思、自我辯證的過程,更認識自己、也更了解心之所向。
Thumbnail
全新轉職投入新產業後,才逐漸意識到工作之於社會責任對我而言,佔有多麼大的影響力。 也從不斷反思、自我辯證的過程,更認識自己、也更了解心之所向。
Thumbnail
前天晚上,我反思了這三年來的問題,意識到根源就是我自己。 當我思考公司未來的方向時,經歷了世界的洗禮和個人的挑戰,這個過程就像做飯一樣——需要大量的嘗試和錯誤才能找到最佳點。 我總是鼓勵我的孩子,找到做事情的最佳方法的,唯一方法是多次嘗試,創辦公司也是如此。 社會雖然現實,但也能賦予我們不同的夢想。
Thumbnail
前天晚上,我反思了這三年來的問題,意識到根源就是我自己。 當我思考公司未來的方向時,經歷了世界的洗禮和個人的挑戰,這個過程就像做飯一樣——需要大量的嘗試和錯誤才能找到最佳點。 我總是鼓勵我的孩子,找到做事情的最佳方法的,唯一方法是多次嘗試,創辦公司也是如此。 社會雖然現實,但也能賦予我們不同的夢想。
Thumbnail
EP34 關於創業的10個迷思 1.創業只適合年輕人 2.需要一個大點子才能成功 3.創業需要大量資金 4.創業者需要非常聰明 5.必須掌握所有技能 6.失敗等於終點 7.創業者的生活光鮮亮麗 8.創業成功只靠運氣 9.創業者的時間很自由 10.創業賺得比上班多
Thumbnail
EP34 關於創業的10個迷思 1.創業只適合年輕人 2.需要一個大點子才能成功 3.創業需要大量資金 4.創業者需要非常聰明 5.必須掌握所有技能 6.失敗等於終點 7.創業者的生活光鮮亮麗 8.創業成功只靠運氣 9.創業者的時間很自由 10.創業賺得比上班多
Thumbnail
職涯旅途上往往伴隨著挫折與成長。作者透過分享自身在職涯中的三大職涯挫折,然後透過『跨出舒適圈』、『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為熱愛的領域堅持』,找到目前自在的工作狀態,並走上職涯諮詢助人事業的道路。
Thumbnail
職涯旅途上往往伴隨著挫折與成長。作者透過分享自身在職涯中的三大職涯挫折,然後透過『跨出舒適圈』、『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為熱愛的領域堅持』,找到目前自在的工作狀態,並走上職涯諮詢助人事業的道路。
Thumbnail
工作創業這麼些年,起起伏伏,雖不能說是一帆風順,倒也一路有驚無險。每次遭遇逆境,總能很快逢凶化吉。這一大段路,時而逆水行舟,時而柳暗花明。其中,[變化]是最大的劇情元素, 而且,經常周而復始的出現。 我所面臨的第一次工作上的變化,結局是我職業生涯的[歸零]。用現代的電腦術語描述,就是有人在我的職涯
Thumbnail
工作創業這麼些年,起起伏伏,雖不能說是一帆風順,倒也一路有驚無險。每次遭遇逆境,總能很快逢凶化吉。這一大段路,時而逆水行舟,時而柳暗花明。其中,[變化]是最大的劇情元素, 而且,經常周而復始的出現。 我所面臨的第一次工作上的變化,結局是我職業生涯的[歸零]。用現代的電腦術語描述,就是有人在我的職涯
Thumbnail
我決定直接去工作後,有了明確的目標,因此又找回原本失去的動力,並脫離令人焦躁不安、原地打轉的困境……
Thumbnail
我決定直接去工作後,有了明確的目標,因此又找回原本失去的動力,並脫離令人焦躁不安、原地打轉的困境……
Thumbnail
前段時間,公司「瀕臨」被合併的危機,或許是近幾年在科技業過得太安逸,許久沒有對職場感到焦慮的我,突然地意識到:「完了!我該不會要失業了吧?
Thumbnail
前段時間,公司「瀕臨」被合併的危機,或許是近幾年在科技業過得太安逸,許久沒有對職場感到焦慮的我,突然地意識到:「完了!我該不會要失業了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