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熟這種情境,簡報來回改了多次,主管丟下一句,這不是我要的。
做的要死要活,功勞主管拿,錯誤你扛。還要隨時面對主管的臨時加班、情緒轟炸、邏輯跳針。你不是沒想辭,只是還沒找到退路。
心想,到底有沒有正常主管?事實上,職場中大部分主管,都是精神病院畢業的。
但我問你一句,升職的人,是一直換老闆,還是搞得定最難搞的那一個?
不是要洗白慣老闆,是讓你看懂,他是你升級的關卡,不是你該逃的對象。
先「轉念」,不是靠說服自己想開一點
慣老闆的共同心態,你是資源,不是人,
這不是情緒的問題,是認知的扭曲。他不會管你怎麼想,只會看你能做多少。
他把人當工具,權責當防線,情緒當噪音,他不是壞,他只是沒把你當人。
你覺得他煩,但你得懂,不是要忍他,是要學習引導他。
這不是委屈自己,是轉念思考,找到節奏,才撐得住這種爛局,也踩得出屬於你的舞台。
10 種最讓人抓狂的慣老闆行為,我列出來,一條一條來拆解
1.工時無上限,加班變常態
不是不夠努力,是主管亂弄還要你善後,下班前丟案子,明早要簡報。
人力不足,一人當三人用,排程亂七八糟,還要你幫他擦屁股。
- 主管三種心理慣性
1.靈光閃現:靈感來就丟案,管你忙什麼,趕快完成
2.效率錯覺:自己效率差,卻幻想你24小時待命
3.壓力丟包:上頭追進度,他不想扛,先把壓力塞給你
- 破解策略
1.先設立場,別讓他覺得你隨叫隨到
理性溝通,劃出明確界線,我能處理,但不太能隨時插件。
2.先接住,再給建議
這案我能接,但建議改用這個方式,能達成一樣效果。
3.畫出邊界,選優先順序
今晚出概念,簡報後天完成,但拖到其他案子時程,OK ?
4.提醒風險,由他決定要不要踩雷:
兩案同時趕工,品質壓縮,不好跟客戶交代。若你決定,我照做。
2.責任制當保護罩,什麼都你要扛
你以為自己是專案負責人,實際上是代罪羔羊。
主管出事切割、開會裝沒聽見,要背鍋的,都推到你這。
- 主管的三種心理慣性
1.話術留退路:講話模糊,愛說大概那樣,方便事後不認帳
2.偽放權真卸責,表面你決定,出事就說,他自己決定的
3.出包變隱形人:一有問題馬上消失,留下你對客戶解釋
- 破解策略
1.確認工作範圍,避免模糊指令變成你的錯
我負責執行,決策你確認,我不代表公司對客戶說明。
2.搞清目的,別給他模糊下指令的機會
要多寫文案,還是補資料,還是回應客戶提的重點?
3.重塑責任,適時推回他該扛的
我會跟進,但是照你的方向做,報告裡我會備註清楚。
4.文字留證據,不讓他有話術空間
每次需求調整,簡訊 / 信件重複確認。
3.沒主見卻愛亂指揮,改來改去不負責
你以為他改,是因為重視品質,但他是怕沒參與感,比起做對,他更怕沒存在感。
- 主管的三種心理慣性
1.出張嘴亂指揮:不懂也要插嘴,講話是證明有貢獻
2.反覆改拖延:今天說 A、明天要 B,永遠做不了決定
3.表面拍板、實際推責:當面點頭,出事說你自己改的
- 破解策略
1. 搭建決策框架,縮小亂插話空間
會議前先出 A/B 選項,讓他挑,不是問你覺得如何?
2. 模糊答案變成明確的承諾
定案後照這方向執行,週五出提案,最後再確認一次。
3. 設期限,設立再改會出事的時程
這案子週三後會進入製作期,再改就要出包了。
4. 會議錄音或共編系統,做參與紀錄
每次討論版本同步存共用文件,修改內容一目了然。
4.出事就切割,第一時間推員工出去擋
開會講得像革命夥伴,一旦被客戶罵、老闆盯,開啟切割模式,我都不知道喔。
- 主管的三種心理慣性
1.遇事求自保:上面追責,第一時間說我當時不在場
2.角色切換高手:平常一起決策,事後裝自己只是旁聽
3.犧牲信用換保命:為了保住位子,誰都能讓出去墊背
- 破解策略
1. 任務寫清楚,不讓他事後翻臉
簡報照你提的方向定案的,信件裡會註明是依你建議。
2.會議回顧記錄
會後出記錄,提醒對方,結論是照他說的執行。
3. 多方對齊,避免一對一背鍋
遇重大決定時,拉第三方共同知情,避免事後說詞分歧。
4.讓他依賴你,成為他穩定的存在
主管混亂時,協助他控制局勢,他再怎麼切割,也難砍掉讓他放心的人。
5.情緒不穩,辦公室像地雷區
主管早上還在笑,下午就發飆,沒人知他踩到什麼雷,只知道氣氛突然變了。
- 主管的三種心理慣性
1.壓力宣洩依賴:老闆罵他,他罵你,壓力丟給你
2.情緒沒界線:不爽就炸,不分情境,一開口就像雷陣雨
3.小題大作:一點小事就演成大地震,碎念成了日常
破解策略
1. 不進情緒圈套,只談事不談人
別用情緒面對,也不急著討好,先處理實際問題。
2. 先找他焦慮的核心
情緒是表層,找出他在意的事,專案出包或被問責。
3. 固定回報節奏,預防爆炸
不讓他焦慮發酵,進度主動報、氣氛不易炸。
4. 情緒炸了,先退一步再上
先冷靜、再回應,讓他自己意識到沒人要顧他的情緒
6.承諾像競選口號,說說而己
升遷、加薪、給資源,講得跟政見一樣動聽,半年過去還在原地。新藉口是,體諒公司最近狀況。
- 主管三種心理慣性
1.應付型承諾:當下說得漂亮,之後裝忘記
2.拖延戰術:讓你等,等你忘了再說
3.鴕鳥心態:不提當沒事,反正你還沒離職
- 破解策略
1.把承諾變時程,不讓他跳票
專案完成後年底調薪,我會照這時程來做確認。
2.拆小步驟,逐項對齊
不問升職時間,改問,我該完成哪些項目,才算達標?
3.用離職風險換資源進場
不威脅,我會照目標完成,若達成未調薪,另有打算。
4.公開透明,不讓主管裝沒說過
調薪升職別私下講,讓團隊知道他承諾過,未實現時,面子掛不住。
7.獎懲標準看心情,公平他說了算
努力沒被看到,馬屁精升得快。出包的人關係硬,照樣加薪。你問公平?他回,我想奬勵誰,看我心情。
- 主管的三種心理慣性
1.感覺領導:誰讓他爽就升誰,績效參考用
2.迴避衝突:怕傷感情,不敢處理真問題
3.小圈圈文化:護航自己人,其他人自求多福
- 破解策略
1.假裝成他愛將,讓他保你
不用真心認同,只要讓他覺得你是他那一掛的。
2.別指望改變他,而是操控他看見什麼
不用喜歡,但得被需要。讓他知道你不討喜,卻能幫他拿業績,他不敢亂弄你。
3無意間透露,你和某高層有點關係
不刻意,閒聊提到,那天坐電梯遇到助總,聊到這案子。
4.找出他認可的語言,包裝自己功勞
他要影響力、重老闆認可。你做的事包裝成他的功勞,比努力更有效。
8.薪資結構不清楚,福利跟不上市場
問獎金、補助、升遷制度,主管打太極,不是沒有,是不想講清楚,講出口就要負責。
- 主管的三種心理慣性
1. 模糊才能保命:說太白不好閃,只說再評估,不給明確說法
2. 預算守門人:拿表現當擋箭牌,期待又不給太多
3. 拖字訣:能拖多久是多久,你不提,他當忘了
- 破解策略
1.把你當風向指標,不敢敷衍你
在團隊中有影響力,主管知道同事也在看你怎麼被對待
2.挑起他的比較焦慮
不經意說,別部門的奬勵制度較好,激起他的比較心態
3.會議上直說,逼他表態
部門會議,當著大家直說,完成此目標,會調薪嗎?
4.設定利他目標,而非對你有利的要求
給你資源,是幫他完成部門目標,不是幫你升級跳槽。
9. 不重視員工發展,只想壓榨產值
講績效,檢視KPI,卻沒資源、沒培訓、沒指導。
公司有進修課嗎?他說,從工作中學習成長啊。
- 主管的三種心理慣性
1.投資焦慮:怕你學了就跑,不如操到不能動
2.怕你超車:你變強,會威脅他的位置
3.只看結果:不管過程,不想帶人,更不想浪費時間
- 破解策略
1.將成長包裝成績效提升
客戶提到創意要加強,這堂課適合,讓品牌創意有亮點。
2.一人進修,全組升級,CP 值高到難拒絕
一人學費,學完回來做內訓分享,整組都受益。
3.請外部講師,讓主管上台領風光
業界講師來授課,主管合照、發社群,塑造重視團隊成長的形象。
4.建立共學資料庫,打消主管投資焦慮
課後教材做成內部筆記,回饋團隊,學習成果留在公司。
10. 做事沒計畫,卻要你幫他圓謊
主管說,照我說的做,出包後要你去善後、對外遮羞,還得說,這是我們共同的決定
- 主管的三種心理慣性
1.沒計劃習慣:先做再說,出事你來救
2.責任模糊技:模糊定方向,出事就甩鍋
3.假權責設計:要你負責,但其實都他拍板
- 破解之道
1.主管無能,愛推責任,公司都知道
學會備份自保,出事被推責任時,才能反撲回去。
2.備好危機劇本,出事才能反敗為勝
提早備案,出事時讓大家看到,錯不在你,你是能解決危機的人
3.所有對外信件及溝通都掛名對齊
對外溝通,一切都備註該主管同意才可執行
4.團隊內部自救,責任共享不落單
責任模糊,團隊自己分工,出事時,整組一起扛,
別讓他挑人出來背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