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就是這樣做」:你不是不會改變,只是卡在這裡—(大五人格—開放性)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腦洞大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小雯在公司待了十年,大家說她是穩定、可靠又好配合的老鳥員工。主管最近找她討論導入新CRM系統的事,希望她能協助規劃流程,因為她最熟業務節奏。

但她卻皺著眉頭說:「我以前都是這樣做的啊,用Excel不是也很好用嗎?」語氣裡藏著一種不耐,也有點自我防衛。

接下來的幾次會議,她幾乎不發言,只是靜靜聽著其他人討論。後來甚至私下抱怨:「搞這些有的沒的,根本浪費時間。」

她不是沒能力,也不是故意唱反調,而是——她其實在開放性這項心理肌肉上卡住了。

raw-image

你以為你在保守,其實你在封閉

我們常以為「願不願意嘗試新事物」只是個性問題,其實不然。開放性是一種綜合的思維與情緒韌性,它包含了創新力、系統邏輯理解、想像未來的能力、實驗精神,還有面對模糊時的不逃避

一旦缺少了這些能力,你可能會開始變得抗拒新方法、看不懂新邏輯、想不到替代方案、懼怕犯錯,甚至陷入「做得多卻沒成就感」的無力循環。


✅ 七個你以為正常,其實正在卡住你的開放性困境:

1. 「以前就是這樣做的」——其實是在關上改變的大門

你不是不懂得嘗試,而是習慣了安全。重複使用熟悉的方法讓人安心,但也讓你錯過了更簡單、有效,甚至更適合現在的做法。

2. 一看到圖表或流程圖就頭昏腦脹——其實只是缺乏練習

抽象的東西不是天生就難,是我們太習慣用「直覺」和「舊經驗」做決策,忘了可以透過比喻、畫圖、故事,來練習轉譯抽象概念。

3. 「怕犯錯不如不動」——這是你給自己的隱形枷鎖

你以為不做比較安全,但那其實是讓自己「看起來沒問題」。結果就是原地打轉,看著別人進步卻覺得自己越來越無力。

4. 沒有正確答案就不敢下手——模糊感讓你卡死在原地

你說你需要更多資料、想清楚再動,但你其實是在逃避「一開始不熟練」的不舒服感。這正是開放性最需要練習的地方。

5. 對未來沒有畫面,就提不起行動的勁

你不是沒夢想,而是習慣讓自己停留在現況。久而久之,腦中的未來變得模糊一片,行動就失去了方向與驅動力。

6. 做完很多事卻總覺得「只是完成,沒價值」

你忙了一整天,任務一項一項劃掉,卻沒有成就感?那可能是因為你少了「延伸思考」與「創造附加價值」的開放視角。

7. 拒絕新方法,其實是怕被發現自己不熟、不會

很多時候你不是不接受新工具,而是怕在嘗試過程中暴露自己的不足。這種羞愧感無聲地讓你選擇退縮。



讓開放性重新開機的三個思維小挑戰:

🟡 每天問自己一句:「除了這樣做,還有別的做法嗎?」

這個問題能讓你跳出慣性迴路,開啟創新的空間。從回信方式、任務排序,到日常溝通,只要願意多問一次,思維就多了一個出口。

🟡 別再等「想清楚」,先從一小步開始試試

你不需要把全局都想完才開始。試著問:「我現在可以從哪裡開始做一點?」即使做錯,也能從中找到下一步的方向。

🟡 用圖像、故事或比喻來幫助自己理解抽象的事

別再用「我邏輯不好」否定自己。其實你只是需要更生活化的理解方式。畫個流程圖、比喻成煮菜、遊戲關卡,都可能讓你瞬間開竅。


結語:卡住的不是能力,是你對改變的想像力

你不是不會成長,而是太習慣不動。

你不是排斥學習,而是害怕模糊。 你不是不想改變,而是太久沒練習開放了。

放下「以前就是這樣」,多給自己一點空間去試、去想、去畫畫腦中的畫面。你會發現:當你願意再次相信可能性,行動就會開始有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96會員
387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7/27
別再對自己貼「我不會」的標籤了。你不是做不到,只是還沒找到合適的做法。把焦點從「我是誰」轉向「我做了什麼」,你會發現學習其實可以更輕盈、更自由。
Thumbnail
2025/07/27
別再對自己貼「我不會」的標籤了。你不是做不到,只是還沒找到合適的做法。把焦點從「我是誰」轉向「我做了什麼」,你會發現學習其實可以更輕盈、更自由。
Thumbnail
2025/07/27
大腦不是無敵多工機,當認知負荷過高就會卡住。與其自責,不如學會辨識高負荷任務、拆解步驟、安排順序。這篇文章教你用分流技巧重新分配大腦資源,提升效率、遠離思緒壅塞。
Thumbnail
2025/07/27
大腦不是無敵多工機,當認知負荷過高就會卡住。與其自責,不如學會辨識高負荷任務、拆解步驟、安排順序。這篇文章教你用分流技巧重新分配大腦資源,提升效率、遠離思緒壅塞。
Thumbnail
2025/07/24
盲點不是錯,而是我們還沒意識到自己在影響別人什麼。別急著防衛,也別怪自己,學會看見盲點,才能成長。G.A.P.S. 四型幫你對焦認知偏差,看懂誤解從哪來,也才能修正行動,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7/24
盲點不是錯,而是我們還沒意識到自己在影響別人什麼。別急著防衛,也別怪自己,學會看見盲點,才能成長。G.A.P.S. 四型幫你對焦認知偏差,看懂誤解從哪來,也才能修正行動,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你是否曾經感到自己像隻困獸,每天重複著相同的工作,卻找不到絲毫成就感?如果是,那麼恭喜你,你並不孤單。許多上班族都曾經歷過這種職場低潮,但重點是,我們該如何突破這個困境呢?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你是否曾經感到自己像隻困獸,每天重複著相同的工作,卻找不到絲毫成就感?如果是,那麼恭喜你,你並不孤單。許多上班族都曾經歷過這種職場低潮,但重點是,我們該如何突破這個困境呢?
Thumbnail
以前的一個下屬跟我聯繫,提到最近在公司看什麼都不順眼,覺得公司什麼資源都不給,卻只要求他們業績,老闆有什麼想法也不先知會他們,不和他們商量就自己決定 他問我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我想起自己剛工作時,也一天到晚覺得自己最厲害,老闆們都是傻子 後來工作越久,職位越高,才發現原來當年老闆這麼做是……
Thumbnail
以前的一個下屬跟我聯繫,提到最近在公司看什麼都不順眼,覺得公司什麼資源都不給,卻只要求他們業績,老闆有什麼想法也不先知會他們,不和他們商量就自己決定 他問我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我想起自己剛工作時,也一天到晚覺得自己最厲害,老闆們都是傻子 後來工作越久,職位越高,才發現原來當年老闆這麼做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作中的焦慮與自我懷疑,並提出寬恕自己、放下焦慮、專注在未來成長的觀念,適合想要釋放職涯中不安情緒的人。作者分享了自身成長歷程,並勉勵讀者要對自己好一點,不要受情緒左右,集中精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作中的焦慮與自我懷疑,並提出寬恕自己、放下焦慮、專注在未來成長的觀念,適合想要釋放職涯中不安情緒的人。作者分享了自身成長歷程,並勉勵讀者要對自己好一點,不要受情緒左右,集中精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享小美在職場上的困境和轉變,以及如何透過調整心態和行動,重新找回職場的熱情和成功。這是一個關於個人成長和職業規劃的勵志故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享小美在職場上的困境和轉變,以及如何透過調整心態和行動,重新找回職場的熱情和成功。這是一個關於個人成長和職業規劃的勵志故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突然亂入前前前公司同事聚會,同事說你都沒變呢!但才剛過兩年多,要怎麼變。不過想法或許變了很多。然後突然想到,有個具體變化可以分享:我學了新東西。所以趕緊講給N聽。
Thumbnail
  突然亂入前前前公司同事聚會,同事說你都沒變呢!但才剛過兩年多,要怎麼變。不過想法或許變了很多。然後突然想到,有個具體變化可以分享:我學了新東西。所以趕緊講給N聽。
Thumbnail
因著喜歡強調團隊共事的產業 ... 以後看到,個人會優先刪除遞交履歷。
Thumbnail
因著喜歡強調團隊共事的產業 ... 以後看到,個人會優先刪除遞交履歷。
Thumbnail
職場,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 就在你踏進這個門開始,沒有該教你些什麼,是你要付出些什麼? 你可以問,不會,你要問,但...不一定有人應該要回你.. 你才做過1次的事情,因為做的少,你..應該不會有什麼錯誤可以發生,那..是否做得越多的人,就不該犯任何一點錯呢? 也就是說,你有做過1次,基本
Thumbnail
職場,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 就在你踏進這個門開始,沒有該教你些什麼,是你要付出些什麼? 你可以問,不會,你要問,但...不一定有人應該要回你.. 你才做過1次的事情,因為做的少,你..應該不會有什麼錯誤可以發生,那..是否做得越多的人,就不該犯任何一點錯呢? 也就是說,你有做過1次,基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