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始:
決定一起共讀這本書時,沒多想,只覺得能夠一起共讀是很美好的事。然而,翻閱這本書,再重建自我的19段旅程裡,談婚姻的離喪,聊失去後的重建,我快速的閱讀完,心想,要如何導讀這本書呢?畢竟覺得不是那麼適合現在的自己

留下的經歷是需要重整的

我們同時都擁有~太幸福的吧!😊

「你~現在過得如何?」突然想到現在正夯的一部劇「不夠善良的我們」,跟這本書的對搭,肯定絕配XD
過程:導讀夥伴進成
最初是怎麼開始的?談情感本是糾結就來聊聊我們今天是怎麼樣開始的?
ღ選:
今日入場,就選個跳脫舒適圈的位置吧→因為比較晚進,自然就會坐到跳脫舒適圈的地方我覺得生活選擇就是如此,可以早到,有意識的選位是一種跳脫;如果晚到,被迫性的選位也是一種跳脫。
ღ享:
四張有色卡片~
黃色是喜悅,紅色是憤怒,藍色是悲傷,綠色是重述。
喜悅的事大組共享,憤怒的事小組相聊,悲傷的事大組共振,重述的話共鳴彼此
→先分享喜悅,再分享憤怒,緊接著沮喪和悲傷,在每一回合的對話裡,不論有無伴侶,我們都來自不同的家庭,卻有著90%以上相同的境遇,唯一能解讀的,就是台灣社會環境對於男女在婚姻關係裡的制式設定,在我們這群夥伴裡,不僅共同經歷過,也深刻的影響了我們的選擇。
→我的喜悅是「自在自主」,我的憤怒是「不能同理」,我的悲傷來自「選擇」,而最後我重述童話,不知為何無法成句,只剩「如果…」這讓我想到我正在讀的一本書「生命的中間是個如果」,此刻似乎敲進了我的靈魂
ღ閱:
1.你會想要擁有父母那樣的婚姻嗎?
2.去問問青少年吧!你們當初有多少人打算結婚?你們當中有多少人打算離婚?
3.離婚的基本原因是結婚,你是否檢視過自己與他/她的關係?
→作者以為的婚姻是:兩個完整的個體雙雙完成的個人成長和自我意識探索,準備好自己在單身時也能找到幸福,才算是準備好與另一個人一起面對生活。
→跟著導讀夥伴慢慢地閱讀對話,相較於初始的不知如何閱讀,突然慢慢體會閱讀這本書的,是每一個想找到幸福的人,都需要好好翻閱的一本好書
(提醒並釐清自己與他人間的互動狀態)
ღ流程:
1.情緒卡片分享 (黃.紅.藍.綠)
2.導讀並對話書中內容
3.童話重述。...「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請在在前面或是後面,加上一段文字,讓它重述你內心真正的想法。當然,也可以重整這個句子。)
結束:
就這樣,今天在笑聲相應與情緒承接裡結束了我想能有一個支持小組,真好
謝謝進成
謝謝工作坊的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