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太多職場雞湯,什麼「努力就有回報」、「金子總會發光」。
純粹扯淡。
職場就是個遊戲,有遊戲規則。不懂規則還想贏?做夢。我老闆在吃飯的時候說了,一個工作待到退休,從基層爬到高管,也看過無數人原地踏步。今天就把話說透:想往上爬,這三樣缺一個都不行。
第一個:能力(但不是你想的那種)
大多數人搞錯了一件事:以為專業能力強就能升職。
錯。
專業能力只是入場券,不是通行證。
你寫代碼再牛,PPT做得再漂亮,客戶服務得再好,這些只能讓你「不被淘汰」,但絕對讓你「升不了職」。
真正重要的是什麼能力?
向上管理的能力。
什麼意思?就是讓你老闆覺得「有你真方便」。
我見過一個財務,專業水平一般,但每次開會前都會主動整理資料,預測老闆可能問的問題,準備好答案。結果兩年連升兩級。
為什麼? 因為老闆最怕的不是下屬能力不夠,而是下屬給他添麻煩。你能幫他解決問題,他當然要提拔你。
另一個能力:橫向協調。
公司部門多,扯皮是常態。如果你能搞定其他部門,讓專案順利推進,你就成了「不可替代的人」。
記住:能力不是你會什麼,而是你能解決什麼問題。
第二個:人脈(但別想歪了)
一提人脈,很多人就想到拍馬屁、送禮、陪酒。
這是小學生思維。
真正的人脈是「價值交換」。你對別人有用,別人才會幫你。
我有個前同事,技術不算頂尖,但他有個習慣:每次解決技術難題,都會寫成文檔分享給大家。慢慢地,整個技術部的人都認識他,有問題都會找他。
後來公司要提拔技術主管,你猜誰最有呼聲?
就是他。
為什麼?因為大家都欠他人情,都覺得他應該升職。
這就是人脈的本質:你幫助過的人,會在關鍵時刻幫助你。
但有個前提:你得先有價值。沒有價值的社交,叫騷擾。
怎麼建立有價值的人脈?
- 主動分享資訊 - 行業動態、內部消息、有用工具
- 樂於幫忙 - 別人有問題主動協助,不要等別人開口
- 記住細節 - 同事的興趣、家庭狀況、職業規劃
記住:先付出,再收穫。這是鐵律。
第三個:專業(但要專對地方)
很多人以為專業就是把本職工作做好。
大錯特錯。
你要專精的,是「公司最需要的專業」。
什麼意思?舉個例子:
如果公司正在數位轉型,你的Excel技能再強也沒用,但如果你懂數據分析、懂自動化工具,立刻就成了香餑餑。
如果公司要開拓海外市場,你的中文文案再好也沒用,但如果你會英文、懂國際貿易,馬上就有機會。
專業的關鍵不是深度,而是方向。
我見過一個HR,看到公司開始重視員工培訓,立刻去考了培訓師證照,學習培訓課程設計。半年後公司成立培訓部,她直接當了部門主管。
怎麼判斷公司最需要什麼專業?
- 看老闆最近在學什麼 - 他學什麼,公司就缺什麼
- 看公司最近招什麼人 - 招聘需求就是戰略方向
- 看競爭對手在做什麼 - 行業趨勢就是未來需求
然後,提前半年開始準備。
殘酷但真實的規則
說幾個職場真相,可能不好聽,但都是事實:
真相一:升職不是因為你做得好,而是因為上面有空位。
再優秀的員工,上面沒位子也升不了。所以要學會「造位子」- 主動提案新專案、新部門、新職能。
真相二:公司不會因為你的需要而提拔你,只會因為公司的需要。
別指望老闆看你工作辛苦就給你升職。你要讓老闆覺得「不升你,公司會有損失」。
真相三: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默默工作的人往往被忽視。適時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是成年人應該有的能力。
我的立場
可能有人會說這些太現實、太功利。
但我的立場很簡單:職場就是商業遊戲,不是交朋友的地方。
你可以選擇不參與這個遊戲,安心做個螺絲釘,拿固定薪水,這沒有錯。
但如果你想往上爬,就別裝清高。學會遊戲規則,按規則玩,這不叫世故,叫成熟。
最後一句話:能力、人脈、專業,三個都要有。缺一個,你就只能看別人往上爬。
想爭辯?先看看自己現在的位置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