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想理解「愛」的本質,定然不能迴避的,就是「人」的本質,因為「愛」便是源自於「人」。沒有「人」,我們當今所理解的「愛」便都不會存在。
所以,我們愛之心理學的研究探討第一步,就是去理解「人」是什麼?即下圖中所示的「愛之源頭」。

文章導覽(二)作為愛之源頭的「人」
第十回以心理學中關於人類層次的研究範疇去圈定接下來的生理、情緒、理性與靈性,且各層次皆各有需求為研究範圍。
第十一回陳述人之需求的產生乃是基於人所面對之處境,僅以佛洛姆觀點述之,便快速切入後續主題。
第十二回以「需求之產生源於處境」的觀點,探討人類的靈性與理性之處境,藉其受影響與產生變化的現象推論其本質,並提出靈性與理性所處之界域及定義。文末則補足各家觀點的處境認知。
第十三回是人之情緒處境探討的上篇,除作為開場外,還提出意識空間概念,且闡述環境資訊與內在情緒的關係疑問,並假設兩種情況供後續議題驗證及探討。
第十四回是人之情緒處境的中篇,以前篇提出的兩種情況為引,陳述支持我們認同之觀點的種種證據。
第十五回是人之情緒的下篇,整合前篇所列證據提出結論,並闡述我們支持之觀點與情緒機制實況相關之解讀,然後同樣的,為人之情緒所處之界域做出命名與定義。
第十六回藉前篇人之情緒處境的證據陳述,接續以演化生物學的角度陳述對於人之生理處境的狀態及理解,最後仍為其所處之界域做出命名與定義。並在最後帶出了人之意念層次的存在。
第十七回以細胞最初「認知」的「生存」意念開始推演進路,由演化心理學的角度探討愛之意念最早的可能面貌。
第十八回探討人類意念執行上的複雜與矛盾,以及「愛」作為一種意念所面對的困境。
第十九回接續上回意念的討論,去看作為人類對於「生存」意念的詮釋與表現,以及對侵犯行為與利它行為的兩面性選擇。
本回最後,除做出小結外,藉第十二回提出的意識空間概念,帶出下回將是「愛之人格(思想)」的探討。
至此,人類認知中常見的生理、情緒、理性、靈性四個層次,外加一個意念層次,作為愛之源頭的「人」之基礎認識,就常識來說,已探討完畢。
雖然還有人之超越層次還沒說,但行文至此,尚未有可討論的基礎,只能在後續章節中,條件充足後才能繼續探討。
以下是各回的連結統整,歡迎使用。
【真愛鍊魂】【附章-愛的論文】第十回 6作為愛之源頭的「人」-6.1由「人是萬物之靈」談起-6.2由心理學去看「人」
【真愛鍊魂】【附章-愛的論文】第十一回 6.3由人的處境去看「人」
【真愛鍊魂】【附章-愛的論文】第十二回 6.3.1人之靈性與理性的處境
【真愛鍊魂】【附章-愛的論文】第十三回 6.3.2人之情緒處境(上)
【真愛鍊魂】【附章-愛的論文】第十四回 6.3.2人之情緒處境(中)
【真愛鍊魂】【附章-愛的論文】第十五回 6.3.2人之情緒處境(下)
【真愛鍊魂】【附章-愛的論文】第十六回 6.3.3人之生理處境
【真愛鍊魂】【附章-愛的論文】第十七回 7愛的交流系統-7.1愛的意念-7.1.1愛的最初意念
【真愛鍊魂】【附章-愛的論文】第十八回 7.1.2愛的意念的兩面性(上)
【真愛鍊魂】【附章-愛的論文】第十九回 7.1.2愛的意念的兩面性(下)-7.1.3愛的意念之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