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神學家、哲學家齊克果說過:Life can only be understood backwards;but it must be lived forwards.(人生只有回頭看才能明白,但人生路只能往前走。)
問號!就像是一個魚勾,釣出更多的問題,也獲得了更多的能力。
一個能夠提出好問題的老師(家長),能夠將知識活化,點燃孩子心中的好奇之火,而好奇心是你能給予孩子最寶貴的禮物。環境!就像是一個世界,散布更多的訊息,也獲得了更多的驚喜。
當老師(家長)最重要的,不是教會了孩子什麼,而是提供一個合宜的環陪著那些不論迷惘的、憤怒的、還是早已立定志向的孩子,走過需要有人陪的那一段路。
思維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格,品德決定命運,規律的規劃會帶來不一樣的看見。
一、閱讀的習慣: 建構班級書庫的目的是為了營造環境讓孩子主動把書拿起來看。同事說:不用這麼麻煩,每週訂一個時間讓孩子共讀、寫心得,並獎勵表現好的孩子。我自己的OS:閱讀是件快樂的事,如果拿類似考試的方法,孩子看的是書,不是書的內容,自然無法享受到閱讀期間所得到的寧靜與快樂。家長說:要讓孩子主動拿書起來看很難。我告訴家長:不管難不難,這件事是必須要做的,雖然可能要花很多的時間,但以孩子整個人生的歷程來比較,投資報酬率是很高的。
二、每日三省吾身:準備一本子,要孩子每天寫完功課時,寫下今天最表現最好的三件事,和表現不夠好的三件事。
三、培養規劃的能力:每天花五分鐘的時間和孩子討論明天的行事規劃與特別想完成的事。
四、培養隨口而出的禮節:以身作則,養成孩子起床和家人道早安、睡前和家人說晚安的習慣。
五、擁抱:良好親子關係的最好方法,最少出門、回家、睡前各擁抱一次。
六、訓練表達與組織能力:利用晚餐時間或定期的家庭會議和家人分享學習、生活的心得與自己遇見有趣的事。
七、洗澡前跳繩:學者研究指出,每天跳繩,可以讓孩子長高、增進腦力發育,所以在洗澡前做持續的運動,是很好的時間,當然要注意,跳繩過後要隔半個小時,讓汗水流出來之後再去洗澡。
八、練字(字帖): 字,是人的第二門面,也可以靜心,每天至少要花五至十分鐘的時間練字,對個人的身心陶冶效益會佷顯著。。
九、培養責任感與榮譽心:每天檢視自己的心情、功課與整理書包。
十、睡覺前和家人說今天感受最深的事與感恩~學習體會出「感恩」和「感受」這兩個詞的不同。
很多朋友問我,孩子不一定會接受家長的安排與建議。我這樣說:有了對的做法必須找出執行的方法,把時間填滿對孩子有助益的事,剛開始一定會遇到很多的挫折,但這是為人父母者必須承擔的責任,只要把逹成目標的時間拉長(半年、一年甚至更久)有規劃、有效率的持續做,現在調整還來的及,而且會愈來愈輕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