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氣溫依然炎熱,但秋天已悄悄接近。在夏天結束前,我開始了新一階段的工作。為了把握開工前與家人相處的時光,上週行程排得滿滿,文章也因此暫停更新一週。
既然展開了新的篇章,我想藉此機會,回顧並分享過去這段時間的轉職經驗。
沉澱的開始:告別與失業補助
上一份工作在 2024 年底告一段落。當時公司因應策略調整,決定將開發團隊移回中國,台灣團隊因此解散。
由於離職時已接近農曆新年,我便計劃在年後才開始找工作,正好利用這段時間好好充電,並整理過去的工作經驗。幸運的是,公司提供了非自願離職證明,讓我可以申請政府的失業補助。這也讓我在求職初期,能更有餘裕地篩選那些真正對職涯發展有幫助的職缺。
然而,從前兩年開始,軟體業的景氣受到大環境與 AI 浪潮的衝擊,進入了不穩定的狀態。我明顯感覺到職缺數量下滑,如果沒有用心準備,或履歷缺乏亮點,很可能連一封感謝信都收不到。
求職管道盤點
這次投遞履歷的管道,主要使用以下幾種:
這是我最常使用的管道。除了豐富的職缺,也能藉此平台連結業界人士,了解產業趨勢。職缺多數是外商,本土公司的數量相對較少。
Hunter
基本上各家獵頭公司都會主動聯繫,我前一份工作也是透過 Hunter 介紹的。但如同前面所說,這兩年軟體業市況不佳,Hunter 手上的職缺也明顯變少。甚至,我感覺部分 Hunter 的產業專業度有所下降,幾次交流下來,感覺專業性略顯不足。即便如此,我還是請他們推薦了幾間以國內為主的職缺。
Cake
這是近年來許多本土公司愛用的平台,上面有不少優質的軟體職缺。這次求職過程中,我還參加了他們與外商合辦的線下 Meetup 和 Speed Interview 活動,是個很新奇的體驗。
朋友介紹
這部分就不贅述了,主要依靠人脈。雖然最終沒有拿到 Offer,也其實覺得不適合,但還是很感謝朋友們願意花時間幫我內推。
104
最傳統的平台,職缺數量也最豐富。但也因為老牌,必須花更多心力去篩選。各行各業的職缺都有,在我更新完履歷並開啟後,短短五分鐘內就收到了不相關公司的面試邀請,真是哭笑不得。不過,我最終也是在這裡拿到 Offer,所以還是心存感激。
九個月的沉思與收穫
從去年底離職到這週上工,我休息了將近九個月。會停下這麼久,一方面是因為過去十年的職涯,特別是近兩份工作,在溝通上耗損了太多心力,讓我明顯感受到心理狀態不再健康,因此決定給自己一段完整的時間好好休息。
這段期間,除了陪伴家人,我也重新整理了自己的心理狀態,並利用時間補足了近幾年想學的技術,像是重新開始寫作、玩轉 AI 與自動化工具,也把過去的 side project 拿出來翻新。
希望新工作能讓我持續成長,並保持學習的熱情。這邊的文章,我也希望工作之餘能努力維持週更,繼續和大家分享我的生活點滴與技術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