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3-09.24 薩提爾工作坊-成為更好的自己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卡住的不是我們的人生是選擇

把我們的選擇變成正確的

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暑假,開啟新學年的工作坊對話,第一場對話就很震撼,但也溫馨。

療癒自知場

療癒自知場

一如既往,先聊聊暑假兩個月大夥兒遇上的人事物,因為是長假,多數的夥伴聊得多是家人,每個人和家人陪伴的方式不同,當下是否有符合彼此的期待不言可喻,但選擇以情感連結彼此的渴望,絕對是真切的。

工作坊的共讀來到了第四章:「適應」。以這個主標開啟了第一次的對話,挺有意思的。這不僅僅是長假之後的適應,也是開學至今對許多人事物的重新適應,明白自己和理解他人的開始。

文章中提到過分負責或是不夠負責都是行不通的。滋養他人的過程也要時刻滋養自己,可以常常問自己:「我們跟內在的自己擁有健康的關係嗎?」「我們跟外在的他人有健康的關係嗎?」透過導讀夥伴的詢問,我想我自己偏向是渴望助人的性格吧!然而這樣的性格很容易埋葬了自己,因為這會讓與自己建立關係的人特別的不夠負責。不過,先不探討他人,認真想想,我之所以不斷地盡責,是因為擔心自己沒有付出,而感到自己沒有價值嗎?(嗯…我雖然沒有辦法正面回應,但我的確擔心自己成為躺平族😅😅)

滋養自己才能健康生活

滋養自己才能健康生活

另外,在對話過程中,我很喜歡導讀夥伴提到的在婚姻裡的三個必要「情緒價值、陪伴、經濟」,認真檢視這三個必要,其實放在任何一段關係裡,某種程度上至少都要有1-2項,才能有機會延續下去。

而這也讓我想到今天自己處理導生班孩子的處事態度~~孩子說:「反正事情都發生了,我只是當下沒想到,我不覺得我有錯,我不認為需要道歉」(午休去參加自己想參加的活動而未告知,讓在班上的我心懸掛著,生教組長也拼命找人,得到的回應「我沒注意到時間,我以為只是去一下子,我結束後會回來跟你說啊!我只是晚一點告訴你而已」)

原來我所選擇的「情緒價值」和「陪伴」,自以為這是彼此必須被在乎與尊重的基本要素,但孩子並不以為然,某種程度上認為這是我自己選擇,她並不需要我去承擔這份她認為不應該有的擔憂。(直到現在,我都覺得自己很可笑…當然,我明白這是身為導師的責任,保持該有的警覺性,是我應有的決定,而不是被孩子引導成「自以為是的付出與負責選擇」的錯誤思維)

既然毋需情感與陪伴,那就理性處理,就事論事吧!(我會慢慢學習「收斂」我的付出的🫣)

既然毋需情感與陪伴,那就理性處理,就事論事吧!(我會慢慢學習「收斂」我的付出的🫣)

帶班遇到這樣的孩子,想想也是挺累的,常常回頭去質疑自己,學習沉澱並盤整自己的內在,只能正向的思考:「至少孩子平安進校門,平安出校門。」

最後就用張娜拉在《好搭檔》結局時的這串金句,來呼應昨天工作坊對話之後的療癒以及撫慰我今天失落無奈的心情吧!

(◐‿◑)(◐‿◑)(◐‿◑)

「沒有什麼選擇是錯誤的選擇,面對每一個選擇,我們不是選擇正確的,而是把我們的選擇變成正確的。~如果你已經竭盡所能,就不需要感到後悔,往下一個選擇邁進就好。~反覆做出選擇,然後對其負責,這不就是人生嗎?」

人生若百,我已過半🫣期許自己在層出不窮的事件裡,慢慢地意識到自己不健康的適應行為,讓自己接下來的每個當下都能走得健康平安🫡

謝謝昨日大夥的小聚對話❤️

感謝今日協助我的生教組長以及前來關心(帶情緒)我的學務主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侑來了 教享閱
3會員
184內容數
熱愛閱讀與記錄生活,校內擔任SDGs晨間閱讀主編,曾獲微笑台灣二次創意教案獎。 透過個人成長、教學實踐及生活發現的紀錄,期望激盪更多教學與學習的火花。
侑來了 教享閱的其他內容
2025/08/11
開學前暑作追追追 我想人生需要意義感 需要一套可以用來詮釋自己生命的論述 要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需要放下些 用補記的方式,正式的跟暑假告別 即使已經開學1.5天,仍然覺得心停留在另一個時空裡 感恩 從台北回來後,持續整合彈性閱讀課的媒識新單元,想起之前與夥伴的討論,分工合作的模式,不禁令
2025/08/11
開學前暑作追追追 我想人生需要意義感 需要一套可以用來詮釋自己生命的論述 要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需要放下些 用補記的方式,正式的跟暑假告別 即使已經開學1.5天,仍然覺得心停留在另一個時空裡 感恩 從台北回來後,持續整合彈性閱讀課的媒識新單元,想起之前與夥伴的討論,分工合作的模式,不禁令
2025/08/11
北上走讀 北門臥客 謝謝所有共伴者 𖠋☞未來教育之旅:文史探究到AI應用 驚喜第一天 小緊:北上開創未來教育AI大稻埕,慢慢開始習慣大眾運輸工具的良善,在高鐵上繼續趕工整理開學後的講義,受到講義內容的催眠召喚,終於選擇在高鐵上放鬆休息最後也帶著飽滿的精神,隨性的走在台北地下街,順心地抵達
2025/08/11
北上走讀 北門臥客 謝謝所有共伴者 𖠋☞未來教育之旅:文史探究到AI應用 驚喜第一天 小緊:北上開創未來教育AI大稻埕,慢慢開始習慣大眾運輸工具的良善,在高鐵上繼續趕工整理開學後的講義,受到講義內容的催眠召喚,終於選擇在高鐵上放鬆休息最後也帶著飽滿的精神,隨性的走在台北地下街,順心地抵達
2025/08/08
台灣放伴教育協會 前置作業~ 教務處傾全力的協助,甜點多元,飲品自製,來燒腦就是要補好補滿,就連午餐也要走健康減脂蛋白肌路線,相伴要長久,健康之必要,共學成長之必要,各獻己力之必要 共學過程~ 亮點1: 數位公民素養課程地圖 期待十月份放伴的新書(有地圖有教案,有引導有方案),這張地圖超級
2025/08/08
台灣放伴教育協會 前置作業~ 教務處傾全力的協助,甜點多元,飲品自製,來燒腦就是要補好補滿,就連午餐也要走健康減脂蛋白肌路線,相伴要長久,健康之必要,共學成長之必要,各獻己力之必要 共學過程~ 亮點1: 數位公民素養課程地圖 期待十月份放伴的新書(有地圖有教案,有引導有方案),這張地圖超級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人生轉變時,我們常常會面臨暫停期,重新尋找新的工作和生活目標。這段時間我們可能會面臨朋友變遷,生活模式的改變,但同時也是回顧過往和尋找新方向的時刻。
Thumbnail
在人生轉變時,我們常常會面臨暫停期,重新尋找新的工作和生活目標。這段時間我們可能會面臨朋友變遷,生活模式的改變,但同時也是回顧過往和尋找新方向的時刻。
Thumbnail
本文分享公職離職後的生活型態轉變,以及對意義的重新定義,以及作者對於工作意義的思索。作者描述從以外在標準評估自己,轉變為內在價值觀的思考方式,並分享這樣的轉變對於自己生活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分享公職離職後的生活型態轉變,以及對意義的重新定義,以及作者對於工作意義的思索。作者描述從以外在標準評估自己,轉變為內在價值觀的思考方式,並分享這樣的轉變對於自己生活的影響。
Thumbnail
連假結束後,一些人的心情可能發生變化,可能會產生煩悶、困惑的情緒。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些學員在家鄉過節後的心靈轉變,以及如何透過改變信念,創造理想的實相。
Thumbnail
連假結束後,一些人的心情可能發生變化,可能會產生煩悶、困惑的情緒。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些學員在家鄉過節後的心靈轉變,以及如何透過改變信念,創造理想的實相。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在人生某個階段,感覺自己好像「卡住」了?原因可能是:在夢想(期待)與現實之間兩難、家庭與職場之間的不平衡,或是人際之間的複雜衝突……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在人生某個階段,感覺自己好像「卡住」了?原因可能是:在夢想(期待)與現實之間兩難、家庭與職場之間的不平衡,或是人際之間的複雜衝突……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定期梳理自己,同時學會放過自己。 三月開始至今,體驗自由接案的工作者生活,自由同時學習自律,忙碌工作同時,試著平衡生活。我疏離了創作,疏離了我最愛的文字,因為想要完美,我無法寫出任何東西,隨興的限動分享生活,讓我感覺自由,後來學會放過自己,所以彈性的創作。 我問我自己,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定期梳理自己,同時學會放過自己。 三月開始至今,體驗自由接案的工作者生活,自由同時學習自律,忙碌工作同時,試著平衡生活。我疏離了創作,疏離了我最愛的文字,因為想要完美,我無法寫出任何東西,隨興的限動分享生活,讓我感覺自由,後來學會放過自己,所以彈性的創作。 我問我自己,
Thumbnail
那種普通就是,每個人心裡想的事好像都挺單純的,學生想要成績好,老師也想要學生成績好。共同目標都差不多。好像生活就是這樣,世界就是這樣。對於生活,也不覺得有什麼好,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從來沒有想過有其他的可能性,日復一日,太陽一樣必定會升起,人一樣必定要上班。
Thumbnail
那種普通就是,每個人心裡想的事好像都挺單純的,學生想要成績好,老師也想要學生成績好。共同目標都差不多。好像生活就是這樣,世界就是這樣。對於生活,也不覺得有什麼好,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從來沒有想過有其他的可能性,日復一日,太陽一樣必定會升起,人一樣必定要上班。
Thumbnail
今天不聊職涯,想和換個話題和大家聊聊,分享我的人生哲學。 不曉得有什麼事情、物品、興趣、活動…,在沒有人要求的情況下,你/妳是主動去做的?不需要和其他人交待的? 又有哪些事是你/妳曾經或正在持續進行、研究、嘗試、調整或精進的? 很幸運的,我有!
Thumbnail
今天不聊職涯,想和換個話題和大家聊聊,分享我的人生哲學。 不曉得有什麼事情、物品、興趣、活動…,在沒有人要求的情況下,你/妳是主動去做的?不需要和其他人交待的? 又有哪些事是你/妳曾經或正在持續進行、研究、嘗試、調整或精進的? 很幸運的,我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