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績採強迫分配合理嗎?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這篇文章要談「績效考核」,就是每個人在公司裡,年底要到了,要開始打考績這件事情。

先談一個我一直無法理解,但很多公司卻都實際這麼做的現象,績效考核這件事情,照理說,績效考核應該是由HRD與C&B 二個單位共同合作才對,但現實中,我知道很多公司都是由C&B 全權負責。[HRD(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C&B(Compensation & Benefit)]

績效考核這件事,前端「設計跟執行績效管理制度」,應是由 HRD 主導,因為公司的使命、願景、發展策略,通常都是HRD負責推動,並將策略層層拆解到部門與個人的 KPI 或 MBO上。每個部門或個人所設定的目標是否與公司策略緊密連結,HRD最清楚。可以觀察你們公司每年的策略會議或策略營是不是都由HRD在主導,在策略會議上談的就是公司未來的重要策略怎麼擬定。但結果協助公司策略訂定的是HRD,訂部門跟個人的KPI跟MBO的,卻變成是C&B,這是蠻怪的嗎?

所以前端的績效考核制度落地,應由 HRD 負責;而後端,將績效結果與薪酬激勵作連結,這是 C&B 的專長。C&B 要做的,是幫老闆把關公司的薪資政策,然後跟各主管吵架看錢怎麼分。績效考核更重要的價值,其實是在於考核後的「能力發展」。

例如一位員工今年考績不好,因為一整年下來做到的目標離年初設定有的落差太大,為什麼?很可能就是員工某方面能力不足,造成表現不好,要怎麼去改進你某方面的不足?就是要靠學習、訓練去提升能力,而學習訓練、能力提升跟發展,這是HRD的職責。能過透過績效考核提升員功的知識與技能,幫助員工發展,這也才是做績效考核的價值!

績效考核就像一個體檢報告,重點是看完報告後要怎麼朝正確的方向去調整作息飲食,讓身體狀況越來越好這才是體檢的目的。雖然體檢報告出來也有只剩三個月生命的狀況,那就是不用救了,要轉去安寧病房,就是走績效輔導或資遣流程。

但很多公司的績效考核都是考績打完,錢發完就去過年,然後過完年回來也都沒事了,拿最爛考績的也沒有績效輔導也沒有資遣,就繼續放在那邊讓他爛,這是我覺得很奇怪的地方。

但還有更奇怪的,就是考績還可以用用強迫分配的,考績如果是用強迫分配的,除了很難把績效考核連結到員工能力的發展外,實務上有許多亂象一直存在。

例如一個部門有五個人,強迫被分配到考績結果是ABCDE,在這種機制設計下,主管會怎麼做?他會對這五個人排序,然後依序給他們ABCDE的考績。這個排序,對這個主管而言,如果非要趕一個人走,照理講E應該是那個最該走的人,但實際上是什麼?實際上通常走的人不是E,而是C跟D。因為會被排序到E的人,通常在市場上相對也比較沒價值,你問他為什麼不跳槽,他就會跟你說他腳早就麻了!

但C跟D不一樣啊,咖骨還處於軟Q的狀態,強迫分配制度下他們拿到C跟D的考績跟獎金,怎麼辦?當天就開104了,過年回來後就開始請假面試。所以強迫分配考績,造成最後走的不是最該走的,反而是相對還比較有戰鬥力的。這種現象,就會形成「劣劣幣驅逐劣幣」的狀況。

再舉一個真實的亂象,考績強迫分配,實務上最常看到的作法是什麼,就是一個部門通常拿最差的考績都是誰?新人,沒錯,就是新人,難道菜就是該死就對了,當然不是嘛。菜不是該死,而是罪該萬死!但也不是這種死法。

所以你常常就看到績效面談時,主管要硬編一些有的沒的理由說這菜鳥做得有多爛,連襯衫太皺、廁所上太久,這種爛理由都會被拿出來講!但實際上真有那麼爛嗎?就沒有啊!

所以做績效面談時,主管就會變成無法認真的跟這個菜鳥談你今年那裡做得好,那裡做不好,而是要拼命想一堆話術讓你接受拿E,然後菜鳥也一直還在想,我廁所真的上太久嗎,啊就真的壓力太大大不出來我也不願意啊。

相同的邏輯,考績用強迫分配時,主管要怎麼跟拿A的員工做績效面談?他還想說拎盃今年就做得不錯,你是要我再進步什麼?但其實他的「好」只是因為相對比較高分,而非絕對表現突出,這就會讓整個績效管理偏離本意。

所以這裡就有一個邏輯上的問題,公司應該思考,到底是希望每個員工都把自己絕對的數字做到最大,公司才會好?還是我只要做得比旁邊的好就好,這樣公司才會好?你會說,沒有啊,考績強迫分配主管可以不用給A啊,很不幸的,實務上並不是這樣,如果公司說可以給一個部屬A,大部份的主管都會給,不管你部門的第一名是不是真的有做那麼好!

考績用強迫分配也就算了(算了again),再更更更令我無法理解的,是現在看到很多公司實務的作法,居然是考績先用強迫分配的,然後再依據你拿到的考績去對應你的獎金月數。這個作法不是我自己腦補,是真的很多大公司都這樣做哦!

這個作法,我有跟一個很尊敬的C&B的前輩討論過,他給我的說法是:這麼做的目的是因為公司「資源有限」,要把公司的資源留給關鍵人才,所以不可能5個人都拿一樣考績,資源要轉給A跟B,勢必就要有人拿D跟E。不然每個人都拿一樣考績,拿一樣的獎金,表現好的人沒有被獎勵,表現不好的人沒有被警告,這樣合理嗎?

這位C&B前輩講的我是覺得,他似乎搞錯了「資源有限」是什麼東西要分配。

我完全認同公司的資源有限,要把重要資源多分配給關鍵人才,但需要分配的是「獎金」而不是「考績」。我是真的不知道這二個東西是怎麼摻在一起做撒尿牛丸的。先訂考績再依考績去對應獎金月數這作法真的很怪。

在講資源分配或獎金分配前,我先講一個數學的概念,數學裡面的函數有「連續」跟「間斷」的概念,例如你有二個小孩,你有辦法區分出來比較愛誰嗎?有二個以上小孩的人應該很能夠理解,這是不可能分得出來的,這就是連續的概念。

但如果有人硬要你區分比較愛誰,這就會造成要你把連續的現象硬用間斷的思維去做區分一樣會失準。就像那個千年無聊的問題一樣,老婆跟小孩掉到水裡你會先救誰,當然是先救小孩有什麼好考慮的。ㄟ,不是啦…

我再一舉個例子,這個例子雖不能完全比照,但可以幫助理解:

例如有一天你走了,你的財產總是要做個分配,但再怎麼分,一定不可能二個小孩拿到的會是一樣多,例如最後算一算我老大多拿了1萬塊,若有人說因為你多給大兒子1萬塊,所以你比較愛大兒子?你認同嗎?當然不能這樣分嘛,這就是用間斷去解釋連續會造成的矛盾。你對他們的愛是連續的,根本就無法區分出對他們是:很愛,蠻愛的,愛,不愛,很不愛。

考績跟獎金也是類似這種概念,例如公司多給員工A一個月的獎金,不見得就是認為B的表現比不上A吧!決定考績跟決定獎金的組成要素本質上就不同。

就再舉一個例子:

例如一個部門只有小明、小華二人,他們的薪資、職等都類似,但小明今年的KPI目標訂比較高(KPI怎麼訂很多學問這裡就先不談)。結果年底達成率小明只有90%,但小華達成率100%,雖然達成率小華比較高,但實際做出來的數字小明卻比小華高,公司當然要多給小明一些獎金嘛,因為小明幫公司賺得比小華多。結果依照現在各大公司撒尿牛丸的制度,為了要給小明多一些獎金,所以小明的考績就勢要比小華好,但這樣對嗎?

小明沒有達標耶,這樣公司是鼓勵小明可以不用達標嗎?公司也認同KPI只是參考嗎?還有再套回去上面,小明沒達標原因是什麼?不用去檢討改善加強他的能力嗎?如果你都給小明最好的考績了,是要他改善什麼?

我認為,考績應該是依據你年初設定的目標,去考評你的達成狀況給考績才對,就像考試一樣,只要有本事每個人都來考100分,依你的實力考幾分就是幾分,強迫有人一定要被當或拿高分,這機制就很奇怪。

考試是憑實力,但分錢的時候要考量的因素可就多了,獎金分配會有公司的用人跟留才的策略,也要考慮市場人才的競爭狀況,甚至還有皇親國戚這些非自然的因素,考績它就只是眾多參考變數中的其中一個才對;但考績怎麼會變成決定獎金的主要因素?還有很多實務上的操作是,先看要分給你多少獎金,再反過來看要給你什麼考績?這種作法更是扯中之扯!

考績跟獎金分配的對應性不應該那麼緊密,考績是間斷式的評量,用來評量一位員工一整年的表現,把人分等第本就是很困難的事情,分等第需要一個參考基準,就是年初每個人跟公司談好的KPI或MBO目標,等第應該根據每個人的達成KPI或MBO的狀況而定,如果是這個邏輯,就怎樣也不會有強迫方分配這種思維出現。

                                                       獎金是連續性的分配,公司資源有限,要把資源留給相對重要的人才,公司獎金怎麼分配應該是滿滿的策略才對,如果只是什麼考績就對應幾個月獎金,分配得這麼線性,我是很難理解這樣要怎麼善用有限資源的每一塊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o Idea No Play的沙龍
4會員
22內容數
比起「沙龍」,樹下聊天系是更接地氣的說法。這棵榕樹下,沒有預設立場,但有自成一格的笑場。通常立場越鮮明越愛強調沒有預設立場。所以有立場嗎這裡?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但這裡不是一個解決有趣問題的地方,而是一個讓問題變有趣的地方。
2025/07/14
房屋買賣過程中存在大量資訊不對稱的環節,掌握資訊的一方能夠利用資訊優勢操控價格,讓另一方成為冤大頭,這在二手屋市場尤為明顯。早期發生過不少誇張的案例,例如建商與投資客聯手進行假買賣哄抬價格、房仲提供不實的「附近行情參考價」、親友間進行低於市場行情價格的交易規避稅負等。在當時這種爾虞我詐的環境之下,房
2025/07/14
房屋買賣過程中存在大量資訊不對稱的環節,掌握資訊的一方能夠利用資訊優勢操控價格,讓另一方成為冤大頭,這在二手屋市場尤為明顯。早期發生過不少誇張的案例,例如建商與投資客聯手進行假買賣哄抬價格、房仲提供不實的「附近行情參考價」、親友間進行低於市場行情價格的交易規避稅負等。在當時這種爾虞我詐的環境之下,房
2025/07/02
在魷魚遊戲第三季的最後一集,出現一個有趣的賽局,劇中的遊戲規則,競賽分為三階段,共有9位參賽者,每一階段必需在時間內淘汰至少一位參賽者,剩餘的參賽者才能進到下一階段,否則若沒有任何淘汰者產生,所有的參賽者都會被視為淘汰。  我們摒除劇中人物的感情因素與個人力量強弱,即力量大的人可以把力量小的人擠出
2025/07/02
在魷魚遊戲第三季的最後一集,出現一個有趣的賽局,劇中的遊戲規則,競賽分為三階段,共有9位參賽者,每一階段必需在時間內淘汰至少一位參賽者,剩餘的參賽者才能進到下一階段,否則若沒有任何淘汰者產生,所有的參賽者都會被視為淘汰。  我們摒除劇中人物的感情因素與個人力量強弱,即力量大的人可以把力量小的人擠出
2024/10/23
一個東西要賣多少錢?什麼因素可以決定要賣多少錢?其實真的複雜! 因為實在有夠複雜,經濟學用供給與需求,就傳說中的那隻看不見的手,的確可以解釋大部份商品或服務價格的變動方向。但至於這個東西為什麼是賣120塊,不是賣210塊?我認為應該沒有一套理論可以一起解釋世界上超過1%的商品。   舉二個有趣
2024/10/23
一個東西要賣多少錢?什麼因素可以決定要賣多少錢?其實真的複雜! 因為實在有夠複雜,經濟學用供給與需求,就傳說中的那隻看不見的手,的確可以解釋大部份商品或服務價格的變動方向。但至於這個東西為什麼是賣120塊,不是賣210塊?我認為應該沒有一套理論可以一起解釋世界上超過1%的商品。   舉二個有趣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試著回想最近一次我們覺得不滿的情緒,是在公司裡被老闆責罵?在家庭裡被孩子的言行舉止氣到?在朋友間發生衝突?還是面對生活覺得無力? 在公司裡被老闆責罵,可能是因為雙方對於工作完成度的標準不同,當我們覺得自己已經付出了很多,老闆卻覺得項目成果無法接受⋯⋯
Thumbnail
試著回想最近一次我們覺得不滿的情緒,是在公司裡被老闆責罵?在家庭裡被孩子的言行舉止氣到?在朋友間發生衝突?還是面對生活覺得無力? 在公司裡被老闆責罵,可能是因為雙方對於工作完成度的標準不同,當我們覺得自己已經付出了很多,老闆卻覺得項目成果無法接受⋯⋯
Thumbnail
企業和公部門是為了不同目的而設立的,存在著本質上的不同,作法上的差異導致不同現象的出現,從公職轉企業,Brook感受到2個職場的不同,分享幾點觀察到的差異。
Thumbnail
企業和公部門是為了不同目的而設立的,存在著本質上的不同,作法上的差異導致不同現象的出現,從公職轉企業,Brook感受到2個職場的不同,分享幾點觀察到的差異。
Thumbnail
假設不幸有上過我的課,又剛好那堂課有說道管理、薪資,那我一定會告訴你各位:「單一薪俸制是最爛的薪酬制度」。拆解工資的目的是「管理」而非「成本」,將工資拆解後應設定明確、可執行的發給要件,當勞工滿足要件後即依約發給,常見的有:全勤獎金、業績獎金。若勞工未滿足特定標準,雇主即可不發給相應獎金。
Thumbnail
假設不幸有上過我的課,又剛好那堂課有說道管理、薪資,那我一定會告訴你各位:「單一薪俸制是最爛的薪酬制度」。拆解工資的目的是「管理」而非「成本」,將工資拆解後應設定明確、可執行的發給要件,當勞工滿足要件後即依約發給,常見的有:全勤獎金、業績獎金。若勞工未滿足特定標準,雇主即可不發給相應獎金。
Thumbnail
無論是試用期後的評核還是每年年度的年中或年底考核,常常會出現一些令人困惑和不滿的情況。被考核的人認為自己表現超出標準,但打考績的人卻認為只是恰如其分,甚至差強人意。這其中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一個關鍵的原因是:角色認知不一致。
Thumbnail
無論是試用期後的評核還是每年年度的年中或年底考核,常常會出現一些令人困惑和不滿的情況。被考核的人認為自己表現超出標準,但打考績的人卻認為只是恰如其分,甚至差強人意。這其中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一個關鍵的原因是:角色認知不一致。
Thumbnail
基法第29條及公司法第235條之1僅規定公司於章程明定,用於分派員工酬勞之獲利狀況之一定定額或比例,以及公司如有盈餘,對於全年工作並無過失之勞工,應給予獎金或分配紅利。 至於如有盈餘時,如何核發給個別員工,法無明文,雇主自得考量企業經營治理之需、獎勵之目的、員工之表現,以及薪酬之公平合理性等因素,
Thumbnail
基法第29條及公司法第235條之1僅規定公司於章程明定,用於分派員工酬勞之獲利狀況之一定定額或比例,以及公司如有盈餘,對於全年工作並無過失之勞工,應給予獎金或分配紅利。 至於如有盈餘時,如何核發給個別員工,法無明文,雇主自得考量企業經營治理之需、獎勵之目的、員工之表現,以及薪酬之公平合理性等因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