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曾有過一下類似的經驗:
明明告訴自己要存錢,結果一看到網紅推薦新品、商品打折,還是忍不住手滑購買;
明知道要心平氣和地跟家人溝通,卻總在三兩句話後忍不住發火;
決定了要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到了最後一刻,還是選擇妥協,無法拒絕別人。
一而再、再而三。 久而久之,我們開始對自己感到失望,甚至懷疑:
「我真的就這麼無藥可救嗎?我這輩子注定只能活成這樣?」
但其實,這些反覆上演的行為模式,並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努力,或自己意志力不夠堅定,也不是命運在玩弄我們。
而是,我們的內在,住著許多不同面向的自己。這些面向都在保護著「內在小孩」,而面向們所採取的行動是一貫的,這便形成了無限重演的「鬼打牆」。

聽見內在小孩的呼救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甚至好幾個「內在小孩」。
那些總是失控的情緒、一次次重演的行為、陷入的矛盾與糾結, 其實都是內在小孩在用他們懂得的方式,向我們發出訊號。
有的人在年幼時,父母管教嚴厲,甚至會用帶有侮辱性的字眼去鞭笞你向上。比如當你犯錯時,父親罵你「笨」「沒用」,當時年紀幼小的你,真的會相信自己就是個又笨又沒用的人,自卑的內在小孩因此而產生。
等你長大出社會工作了,自卑的內在小孩依然伴隨著你。這個內在小孩會促使你主動去討好上司與同事;被老闆罵的時候,儘管不是自己的責任,也會默默地往肚子裡吞。
你很想拒絕再當濫好人,但每到關鍵時刻就是無法說不。
而好消息是:只要我們開始對自己的情緒與行為有所覺察,就是打開改變大門的開始。
【自我覺察三步驟】——聽懂內在小孩的心聲
如果你也想擺脫鬼打牆的輪迴,可以從這三個簡單的步驟開始:
第一步|記錄情緒觸發點
用未來一週的時間,每晚花5分鐘,寫下當天讓你感到糾結、不舒服、焦慮或生氣等負面情緒的事情。(可能不止一件事情) 不用寫得很長,重點是記錄當下情緒被觸發的情境,比如:
- 今天老闆輕易地否定我的提案,這讓我一整天都很沮喪。
- 跟朋友吃飯時,他只顧自說自的,忽略了我,我真的很想離開現場。
- 收到爸媽打來的電話,我沒接,但內心充滿罪惡感。
這便是我們跟自己對話的第一步。
第二步|找出標靶背後的正面渴望
一週後,回頭看看你的情緒筆記。
問自己:
哪些糾結或哪種負面情緒是最常發生的?或有何者是你很在意、想要率先處理的?
比如說,經常出現「他人自說自話,沒有認真聽你在表達什麼」的話,這些事情的背後,你也許是渴望被傾聽、被重視,而剛好他人都沒有滿足到你的渴望。
試著找出事件背後的你,有哪些正面的渴望是沒有被滿足到的呢?例如想要被接納、被尊重、有安全感、有自主權、擁有付出的能力等等。
第三步|練習表達自己的渴望
當我們弄清楚了自己負面情緒背後的正面渴望後,便更能夠理解自己的失落感、挫折感是如何產生的。這些都不是自己的錯,也不代表自己很失敗,而只是在告訴我們學習用更合適的方式去表達自己。
繼續在情緒筆記中,寫下如何表達自己的正面動機的句子。比如:
「如果下次愛麗絲又再自說自話時,我會趁她喝水的時候,跟她說我聽到了你過去經歷了很糟糕的週末,你想不想也聽聽我的?」
即使在下一次真實狀況發生時,你無法順利表達自己也沒關係。因為光透過書寫這個動作,就已經能在某程度上,抒發自己被壓抑的感受了。

小結:擁抱內在小孩,是一場愛自己的旅程
自我覺察的過程,就像打開一盞燈, 讓原本藏在陰影裡的內在小孩,終於有機會被看見。
真正的改變,不是壓抑情緒、強迫自己「長大成熟」, 而是學會在情緒來臨時,陪伴自己、理解自己, 讓過去受傷的小孩,慢慢感受到安全、信任和愛。
如果這篇文章,讓你有所收穫,或者你最近覺得最困擾的「鬼打牆」行為是什麼? 歡迎在底下留言,跟我分享。
攥寫:Bernice Chai|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