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三分鐘熱度的困境
最近在運動上,我遇到了瓶頸。
想要的體態遲遲沒達到;規律的運動模式,逐漸變得無趣;雖然想嘗試新的運動類型,但又不想花太多錢在運動這個項目上。種種原因,讓我感到疲乏,陷入運動倦怠期。
運動倦怠期帶來的挫折
一開始加入健身房,充滿熱情的我每週能運動 5 天,確實感到身體變得結實、精神狀態變得更好。
但漸漸地,卻變成每週 2–3 天,甚至還會幫自己找藉口逃避, 雖然堅持住運動333的小原則,但總覺得心態上很消極,在運動場上也很常提不起勁。
每個月都有量身機制,可以追蹤體脂、肌肉和喝水量等資訊,若當月很認真運動、喝水和控制飲食及沒有熬夜的話,成績就會很不錯。但只要稍微放縱吃零食或大肆熬夜,那個月的成績就會很慘。有時候不要說增肌減脂,就連要維持上一次的成績都會有點吃力。
漸漸地,開始被數字綁架。明明初衷是為了健康與能量,但我卻開始執著於體脂數字、體態外觀,當效果不如預期時,挫折感很快就把我打敗。
90歲阿嬤的運動習慣
直到某天,健身房來了一位 90歲阿嬤。
她走得慢,動作也慢,卻努力把每個姿勢做到位。
更讓我敬佩的是,為了運動,她還特地搭公車前來。
她讓我反思:
原來,健身心態不在於速度或成果,而在於堅持,為了未來的自己持續努力。
怎麼克服運動倦怠期?
從阿嬤的身上,我學到:
- 不必執著體脂的起伏
- 不必為了理想中的體態而過度訓練
- 姿勢端正、不受傷,就是一種勝利
運動與健康的關係,是長期積累的。即使沒有不愛上運動,也能把它當成生活的一部分。
- 專注運動當下的血液循環與能量
- 感受每一次肌肉的使力變化
- 不苛責自己偶爾偷懶,重要的是回來繼續
放下過度期待,專注過程,才能真正走出運動倦怠期,建立屬於自己的健康生活。
結語:人,生來就得動啊!
遇見這位 90 歲阿嬤後,我重新理解了運動的意義:
它不是追求極致體態,而是讓我們能更長久地走下去。
共勉之。
謝謝你的閱讀❤️,願我的文字能帶給你一些溫暖!追蹤我,一起變得越來越好~
也歡迎透過方案請我喝一杯咖啡~你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來源!
我的IG:✿❀ 慢慢 |隨筆書寫。自律養成。專注生活 ❀✿
🔸 在日常中細細感受,慢慢紀錄。自律養成,慢慢成為自己嚮往的樣子。
🔸 慢慢輸出學習與閱讀的痕跡。專注生活,把專注放回自己身上。
🔸 在夢與影之間,寫下輕柔卻深刻的故事。
🔸 Slow Cozy Life,過上慢悠愜意的生活,當心累時,就停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