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輸給一個我根本不認識的人——別人家的小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小時候一定聽過這些話:

  • 「你看看人家誰誰誰,功課多好!」
  • 「隔壁小孩會鋼琴,你怎麼只會打電動?」
  • 「人家都考上醫科,你呢?」

在亞洲的家庭裡,孩子最怕的不是考不好,而是成績單一打開,父母眼神閃過失望,接著吐出那句殺傷力最大的比較。

「別人家的小孩」就像一個永遠不會輸的神祕人物——他總是第一名,什麼才藝都會,功課永遠滿分,還孝順懂事。

而我們,只能活在他的陰影裡,永遠被提醒「你不夠好」。


為什麼父母總愛比較?

說穿了,問題從來不是孩子。

比較的背後,其實是父母自己的恐懼。


他們怕輸、不安、焦慮,卻不願承認,只好把鞭子甩在孩子身上。

「你看人家都做得到,你為什麼不行?」

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在激勵,其實只是把自己的未完成夢想丟到孩子身上。


在這種邏輯下,孩子不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個體,而是父母面子的延伸——一張成績單、一個學校的名字、一個能用來炫耀的頭銜。


真實場景:那一刻的心碎


想像一下:

你數學考了 85 分,本來很開心,因為這是你熬夜苦讀換來的成果。

但一回家,迎面而來的是那句熟悉的冷水:

「人家都 95 分,你怎麼才 85?」


還沒等你開口,補刀馬上到來:

「剩下的 15 分去哪裡了?這麼簡單也會錯?你到底在想什麼?」


所有努力瞬間蒸發,只剩羞恥和自卑。


再換個場景:

放榜那天,你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滿心期待跑回家報喜。

父母卻冷冷說:「隔壁小孩考上醫科,你只考上這裡?」


接著是清算與指責:

「我花這麼多錢讓你補習,你補到哪裡去?」

「你知不知道我養你有多辛苦?」


那一刻,你的喜悅瞬間被掐死。

你突然明白,在他們眼裡,你的努力從來不算數。


長期的後果


1. 自卑,變成了習慣

那些從小聽來的比較,最後變成腦中自帶的批判聲音。

長大後,即使沒有人責備,我們也會問自己:

「是不是我還是不夠好?」


2. 完美主義與焦慮

因為太怕輸、太怕被笑,所以凡事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可是這種「不准失敗」的壓力,往往把人推到臨界點,

崩潰的不是能力,而是那份永遠懸著的心。


3. 討好,成了一種生存方式

我們拚命迎合,拚命努力,只為換來一點點肯定。

每做一件事,都會想:「主管會喜歡嗎?同事會認同嗎?」

可是再怎麼努力,那份焦慮總是填不滿。


4. 人際關係的扭曲

被比較長大的孩子,很容易在朋友成功時感到酸澀。

因為那意味著「自己又輸了」。

我們變得很難真心替別人開心,更難誠實地欣賞自己。


反思:誰才是真正的「小孩」?

長大後我才明白,最可怕的不是「別人家的小孩」,而是父母從來不懂得欣賞「自己的小孩」。

比較,不會讓孩子更好,只會讓孩子懷疑自己、否定自己,甚至一輩子學不會愛自己。


真正的支持,不是用別人的成就來壓迫,而是能對孩子說:

「你已經很努力了,我以你為榮。」


一點啟發


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寫到:

「我們自己的課題,是我們自己的事情;別人怎麼想,那是別人的課題。」


這句話,讓我學會了把眼光抽離——

別人怎麼看我,那不再是我的責任。

我只需要專注在「我自己想要過的生活」。


留給你的問題

  • 你小時候最常被拿去和誰比較?
  • 那個「別人家的小孩」現在還在你腦海裡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乖乖牌叛變中
0會員
6內容數
成長的傷、職場的累、制度的荒謬,都讓我快撐不下去。這裡寫下那些壓抑過的聲音,也記錄進修路上的實戰筆記。 如果你也在努力好好活著,歡迎一起同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回顧過去,看似短短的三、四年在我心中卻留下了深刻的陰影。因為自卑缺乏安全感,我逐漸變得多疑、敏感,到頭來卻發現原來自己早已足夠勇敢。
Thumbnail
回顧過去,看似短短的三、四年在我心中卻留下了深刻的陰影。因為自卑缺乏安全感,我逐漸變得多疑、敏感,到頭來卻發現原來自己早已足夠勇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作者在國小時是資優生,但在國中卻遇到自信崩潰的經歷,以及如今作為父親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的心路歷程。文章呈現了對教育方式的反思以及陪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作者在國小時是資優生,但在國中卻遇到自信崩潰的經歷,以及如今作為父親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的心路歷程。文章呈現了對教育方式的反思以及陪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誇獎某個孩子,是在引起其他孩子的妒忌嗎?   這篇看到最後,我想到一件事情。小時候,還有我的孩子小的時候,會聽到老師或當爸媽的人誇獎某人,或是主張小孩是需要誇獎的。有的在班上公開誇獎某人,或選他為「模範生」,說他好,要大家跟他看齊、學習,或是在孩子群中誇獎某個小孩。大人以為這麼做,其他的孩子就
Thumbnail
▓誇獎某個孩子,是在引起其他孩子的妒忌嗎?   這篇看到最後,我想到一件事情。小時候,還有我的孩子小的時候,會聽到老師或當爸媽的人誇獎某人,或是主張小孩是需要誇獎的。有的在班上公開誇獎某人,或選他為「模範生」,說他好,要大家跟他看齊、學習,或是在孩子群中誇獎某個小孩。大人以為這麼做,其他的孩子就
Thumbnail
有的人讀書,讀得不好,不是不用功,而是拼盡全力也只有這樣的程度。有的人學工夫,學得不好,不是不認真,而是天生學習障礙再怎麼努力都只能停在某個程度。人生有許多事不是認真、用功、下功夫就能得到相同的回饋,唯一能做得到的就是無愧於心,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關心我們的家人朋友。 有一個女人小兒麻痺,四歲
Thumbnail
有的人讀書,讀得不好,不是不用功,而是拼盡全力也只有這樣的程度。有的人學工夫,學得不好,不是不認真,而是天生學習障礙再怎麼努力都只能停在某個程度。人生有許多事不是認真、用功、下功夫就能得到相同的回饋,唯一能做得到的就是無愧於心,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關心我們的家人朋友。 有一個女人小兒麻痺,四歲
Thumbnail
【我跟你的痛】 今天實人老師們開會,討論關於班上有位孩子比較不理會人的問題,許多夥伴都有遭遇類似的問題,因為並非單一事件,我初步推測可能是一個較大的影響因素,例如:基因、成長環境。   亮師分享到,這個孩子的原生家庭是很大的影響因素,冷漠的夫妻關係、在三角關係中當傳話筒的孩子、沒有共識的親子關
Thumbnail
【我跟你的痛】 今天實人老師們開會,討論關於班上有位孩子比較不理會人的問題,許多夥伴都有遭遇類似的問題,因為並非單一事件,我初步推測可能是一個較大的影響因素,例如:基因、成長環境。   亮師分享到,這個孩子的原生家庭是很大的影響因素,冷漠的夫妻關係、在三角關係中當傳話筒的孩子、沒有共識的親子關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一個富有的小男孩在寄宿學校中感到孤獨,他發現那裡的競爭激烈,人心不單純。他的家庭環境複雜,父親忙於工作。他渴望得到真正的愛和關懷。
Thumbnail
一個富有的小男孩在寄宿學校中感到孤獨,他發現那裡的競爭激烈,人心不單純。他的家庭環境複雜,父親忙於工作。他渴望得到真正的愛和關懷。
Thumbnail
這是我探索內在小孩-回顧童年生活系列的第三篇,繼續分享給各位: 🟡 寶劍侍者(學習、思考、表達、溝通) 在高中以前都算是資優生,在眾人眼中是個自動自發的乖乖牌,爸媽也會灌輸我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讀書(導致在金錢、生活或其他方面都是小白),我也表現不錯。前面提到,我很需要外在的認同,因為
Thumbnail
這是我探索內在小孩-回顧童年生活系列的第三篇,繼續分享給各位: 🟡 寶劍侍者(學習、思考、表達、溝通) 在高中以前都算是資優生,在眾人眼中是個自動自發的乖乖牌,爸媽也會灌輸我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讀書(導致在金錢、生活或其他方面都是小白),我也表現不錯。前面提到,我很需要外在的認同,因為
Thumbnail
關於這個專題,我想說的是...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小朋友上了小學,因為他非常的愛在上課講話,經常惹得老師不開心,三番兩次在聯絡簿上告訴父母:請注意你家小朋友的狀況,讓他改善喜歡講話的壞習慣。過了沒多久,因為父母工作轉換的原因,舉家搬遷到美國,這位小朋友因為剛到新環境,人生地不熟,到了學校
Thumbnail
關於這個專題,我想說的是...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小朋友上了小學,因為他非常的愛在上課講話,經常惹得老師不開心,三番兩次在聯絡簿上告訴父母:請注意你家小朋友的狀況,讓他改善喜歡講話的壞習慣。過了沒多久,因為父母工作轉換的原因,舉家搬遷到美國,這位小朋友因為剛到新環境,人生地不熟,到了學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