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框沒有那麼可怕,試試又何妨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這週參加了 Wazaiii 一日密集女力營,聽到每位講者在不同角色與身份裡,從各自的理解與擅長切入分享。聽著 聽著,腦中忽然閃過週末在廚房和媽媽邊煮飯邊聊天時,她對我說的一句話:「你其實是保守中又帶著大膽的人。」

我愣了一下。因為在我的印象裡,保守和大膽明明是對立的詞,怎麼會同時用在我身上?可仔細一想,這句話還真貼切。

先斬後奏的選擇

在家裡,我一直是相對安靜、不太多說的那個。平常很少爭辯,大多選擇順著大家。唯一讓家人覺得「叛逆」的,或許就是:當年聯考填志願沒有照他們想的來,還有後來在職場與人生規劃上的選擇。

因為我常常習慣「先斬後奏」。

以職場為例:當初家人希望我走穩定的公務員路線,但在畢業典禮前,我已經找到一間私人集團當第一份工作,立刻引來不認同。等到他們慢慢接受,覺得這份工作還算穩定、福利也不錯時,我卻覺得差不多該轉換,於是毅然決然地進入新創圈。

那一次,他們完全不理解,甚至覺得這是多麼「胡鬧」的決定,把自己推向風險那麼大的地方,讓自己陷入不確定又忙碌的狀態。可事實上,我安定下來,公司也順利推向上櫃。正當他們開始認可這或許是正確選擇時,我又轉換了。幾次下來,他們也漸漸不再多說什麼,因為可能感受到:這些轉換不是盲目的,而是我真的有想法再走。

直到最後那一次,我選擇離開體制去接案,甚至推自己進入創業的風險裡,他們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在家人眼中,這些轉折太跳痛,每一次都讓他們驚訝到下巴快掉下來。但對我來說,那不是衝動,而是思考過後的自然步伐。

保守的心思,大膽的行動

其實,每一次的轉換,我都不是毫無準備。在做決定前,我一定會不斷追問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背後的價值是什麼?能不能承擔?這樣的思考,給了我安全感。它讓我確定,這不是隨便起意,而是檢視過後仍願意出手。這就是我的保守。

可是一旦想清楚,並確認能承擔後果、不會牽連他人,我就會果斷去做。可能在旁人看來,這樣很魯莽;但在我心裡,邏輯很簡單:既然是自己選的,就要有勇氣收拾一切。

這,就是我的大膽。

為什麼能一次次破框

如果問我,為什麼能這樣走下去?
其實不是因為特別勇敢,而是因為心裡一直有幾個信念:

  • 沒有人能替我過人生,所以選擇就該由自己承擔。
  • 風險不等於失敗,很多事只有試過,才知道能走多遠。
  • 每一步都算數,即便不如預期,經驗也會成為下一次的基礎。

正因為這些信念,我沒有被「萬一失敗怎麼辦」困住,而是告訴自己:「想清楚了,準備好了,那就去試吧。」

所以,當媽媽說我是「保守中又帶著大膽的人」時,我才意識到,這正是我的步調:一隻腳站穩,一隻腳跨出。

保守,讓我不會盲目;大膽,讓我能真正前進。

在今天課程裡聽到的分享,正好再次提醒我——破框沒有那麼可怕,試試又何妨。

不知道在你的生命裡,你是保守多一點,還是大膽多一點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如說|與自己的對話空間
6會員
32內容數
這裡不是答案,是開始問自己的地方 這裡是 《與自己的對話空間》,屬於正在思索、轉彎、想改變的你。 在這裡,我會寫下我走過的選擇與卡關,也會分享我如何從混亂中找到行動的起點。 如果你也常在深夜對自己提問,這裡邀請你一起參與,一起練習。
2025/08/24
許多人滿足於現狀,卻在內心深處渴望更多。文章透過一位朋友的經歷,描述這種「好像也沒什麼」的無奈與妥協,並鼓勵讀者即使微小的改變,也能讓生活煥然一新。
Thumbnail
2025/08/24
許多人滿足於現狀,卻在內心深處渴望更多。文章透過一位朋友的經歷,描述這種「好像也沒什麼」的無奈與妥協,並鼓勵讀者即使微小的改變,也能讓生活煥然一新。
Thumbnail
2025/08/05
三十五到四十五歲是人生黃金期,我們承擔更多責任,卻也更容易失去自我。文章探討如何在黃金時期平衡工作、家庭和個人生活,並建議讀者學習配置人生資源,選擇重要的事而非只是緊急的事,找回自我。
Thumbnail
2025/08/05
三十五到四十五歲是人生黃金期,我們承擔更多責任,卻也更容易失去自我。文章探討如何在黃金時期平衡工作、家庭和個人生活,並建議讀者學習配置人生資源,選擇重要的事而非只是緊急的事,找回自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二十八、三十一、三十二章 (摘錄)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二十八、三十一、三十二章 (摘錄)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Thumbnail
內向的夥伴們,我們通常踏入一個陌生或不熟悉的環境時,多半話少少,採取觀察的方式,先感覺一下這個場合的調調,接下來,隨著待在那個環境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才能越來越放鬆,話也會變多,也慢慢提升安全感。 很多時候,最快的方式,還是有活潑人帶領著我們去認識環境,去認識人,可以加速我們適應的時間。想想我
Thumbnail
內向的夥伴們,我們通常踏入一個陌生或不熟悉的環境時,多半話少少,採取觀察的方式,先感覺一下這個場合的調調,接下來,隨著待在那個環境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才能越來越放鬆,話也會變多,也慢慢提升安全感。 很多時候,最快的方式,還是有活潑人帶領著我們去認識環境,去認識人,可以加速我們適應的時間。想想我
Thumbnail
現在這個社會雖然大喊族群融合、接納不同的意見,但是多少人可以在接受不同意見時聆聽、思考並且一起討論並提出不批判的意見? 其實都只是角度問題,只是問問自己:「你有改變自己角度的勇氣嗎?」
Thumbnail
現在這個社會雖然大喊族群融合、接納不同的意見,但是多少人可以在接受不同意見時聆聽、思考並且一起討論並提出不批判的意見? 其實都只是角度問題,只是問問自己:「你有改變自己角度的勇氣嗎?」
Thumbnail
面對生活,你的態度決定了一切。真正的挑戰不在於尋找答案,而在於是否準備好以積極和認真的態度迎接生活。若選擇被動,即使機會敲門,我們也可能視而不見。但當你選擇每天都積極對待,不論遇到什麼,都是成長的一步。這是離開舒適區,追求有意義生活的開始。積極與認真不只是選項,它們是塑造生活的藝術。選擇這樣的態
Thumbnail
面對生活,你的態度決定了一切。真正的挑戰不在於尋找答案,而在於是否準備好以積極和認真的態度迎接生活。若選擇被動,即使機會敲門,我們也可能視而不見。但當你選擇每天都積極對待,不論遇到什麼,都是成長的一步。這是離開舒適區,追求有意義生活的開始。積極與認真不只是選項,它們是塑造生活的藝術。選擇這樣的態
Thumbnail
外向者各個社牛?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繼「內向者」介紹! 我又調查了「外向者」 |你對外向者的印象是這樣嗎 去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一定到」
Thumbnail
外向者各個社牛?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繼「內向者」介紹! 我又調查了「外向者」 |你對外向者的印象是這樣嗎 去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一定到」
Thumbnail
你會下意識迎合別人嗎? 當和別人意見相左時,會先懷疑自己的感覺,是不是自己是錯的,別人的想法才是對的,不敢堅持自己的想法,習慣性退後一步,以別人的想法和感受為優先,只有和別人的想法一致時,才會表達自己的意見。
Thumbnail
你會下意識迎合別人嗎? 當和別人意見相左時,會先懷疑自己的感覺,是不是自己是錯的,別人的想法才是對的,不敢堅持自己的想法,習慣性退後一步,以別人的想法和感受為優先,只有和別人的想法一致時,才會表達自己的意見。
Thumbnail
我是個內向的人,獨處絕對是小菜一碟🤏 但應付外向的人,真的好累...
Thumbnail
我是個內向的人,獨處絕對是小菜一碟🤏 但應付外向的人,真的好累...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呢? 內向者都不善表達、冷漠難以親近?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呢? 內向者都不善表達、冷漠難以親近?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