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在跩什麼?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到底在跩什麼啊?--誤會,往往不是因為誰在跩

「辦公室走廊,迎面走來不熟的同事,朝他點頭打招呼,對方竟完全沒回應!」
「明明對著他說話,他卻頭也沒抬的做自己的事,到底有沒有在聽?」

你有沒有這種時候——在日常的互動中,遇到這種讓人白眼翻到後腦勺,甚至感覺被冒犯的情況,心裡忍不住靠北:『到底是在跩什麼?』


人際互動的斷裂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從來不是一句話這麼單純。它其實是一個組合:

  • 我說的話(通常帶著情緒與主觀)
  • 對方聽到的內容(常常只是一部分)
  • 對方怎麼解讀(一樣有著他自己的主觀經驗和假設)

於是,我說出來的話,其實只表達了完整意思的七成;對方只聽進去五成;再加上他的腦袋自動腦補,最後就可能變成一場誤會。

這時候,我們最直覺的反應,就是貼上標籤:「你在跩什麼啊!」


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每個人思考感受都有獨特的模式,學術上也有不同的稱呼,依附理論稱為「內在運作模式」,社會心理學稱為「捷思」。簡單的說,人腦習慣用最快的方式、反射性的去理解別人的行為——也就是拿過去的經驗來套用:

  • 如果我曾經常常被忽視,就容易覺得「他回得冷淡」=「他不在乎我」。
  • 如果我對權威敏感,就很容易把「語氣簡短」聽成「高高在上」。
  • 如果我心裡正在受傷,別人即使是中性反應,我的感受也可能是「輕視」。

換句話說,很多時候,我感覺對方很跩,其實是因為我的內在很敏感


也可能,他只是累了

當然,不排除有些人真的態度不好。

但更多時候,他可能只是:

  • 太累,沒力氣回應。
  • 分心在別的事上,心不在焉。
  • 習慣簡短回覆,卻不是故意冷漠。
  • 可能不知道如何面對他人

如果我們只用「跩」來理解,就會錯過更多元的可能性。

在我帶領團體的經驗中,有一位成員總是不願意參與團體,板著一張毫無表情的臉,當我問他時,他冷淡地說:「板著臉,別人就不會靠近,就不需要做無意義的交談」

簡單的說,那是他的自我保護,但是造成的不愉快,卻因為每個人的不同經驗而有各式各樣,讓我們感受「輕視我」、「討厭我」、「到底在跩什麼!」…


給自己的提醒

下次當你想翻白眼的時候,可以先停一下,試著澄清:

  • 「你剛剛回得好簡短,我有點不確定是不是我說錯什麼?」
  • 「我聽起來有點像你在不耐煩,是嗎?」

這樣的問句,不是責備,而是給彼此一個說明和調整的空間。


人際關係裡的誤會,常常不是因為誰真的帶著惡意,而是因為我們沒有說清楚、也沒有聽明白。

如果能在心裡多留一個可能性,不急著下結論,我們就少了一次無謂的受傷。

「或許,對方不是在跩,而是需要被理解。」


👉 那你呢?最近有沒有遇到過「覺得對方很跩」,但後來發現只是誤會的經驗?歡迎留言分享。

例如:「傳了一堆訊字,卻只得到一個『嗯』」(這個我會中招!哈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慢慢地、好好的存在著--舒雲諮商心理師
11會員
17內容數
多年來,我走在第一線陪伴成癮者、更生人與創傷倖存者,看見人在極端破碎中,依然保有微光與轉變的可能。 我關注那些難以言說的經驗:成癮、貧困、受刑、情緒失序、家庭斷裂...也想讓你知道,那些與傷共生的人,並不孤單。 如果你也在尋找理解、方法與希望,歡迎來到這裡。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1.   頻繁更新你的社群資料,向其他朋友去打聽你的事情、最近在做什麼,關注你的一舉一動。 2.   刻意模仿你很多事情。 3.   他和別人滔滔不絕地談話,但你一出現他就靜默。  4.   對於你做得不錯的事情自動略過,或刻意稱讚。 5.   當你遇到好事時,他會假裝一點也不在乎。
Thumbnail
1.   頻繁更新你的社群資料,向其他朋友去打聽你的事情、最近在做什麼,關注你的一舉一動。 2.   刻意模仿你很多事情。 3.   他和別人滔滔不絕地談話,但你一出現他就靜默。  4.   對於你做得不錯的事情自動略過,或刻意稱讚。 5.   當你遇到好事時,他會假裝一點也不在乎。
Thumbnail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Thumbnail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Thumbnail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Thumbnail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你知道自己平常所表現的言行舉止,往往與我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相關聯嗎?你是否曾經有過,因為一時不察的無心而冒犯或傷害他人,到最後,連彼此關係為何會出現裂痕的原因都不明白的情形呢?「我說話、做事,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你硬是要把它想偏,我也没有辦法!」當別人對你的言行產生誤解時,你認為
Thumbnail
你知道自己平常所表現的言行舉止,往往與我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相關聯嗎?你是否曾經有過,因為一時不察的無心而冒犯或傷害他人,到最後,連彼此關係為何會出現裂痕的原因都不明白的情形呢?「我說話、做事,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你硬是要把它想偏,我也没有辦法!」當別人對你的言行產生誤解時,你認為
Thumbnail
★科學證實,臉部會「無意識」顯露內心真正的想法!
Thumbnail
★科學證實,臉部會「無意識」顯露內心真正的想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