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和朋友閒聊。 她提起與另一半的相處,語氣裡有些無奈,也有些執著。
她說,她不懂—— 為什麼他不努力? 為什麼他不積極安排生活? 為什麼他不把她放在第一位? 我聽著,忽然心裡一動。為什麼人總是這麼容易,把自己的標準套在別人的人生裡? 或許,她是因為在乎。 就像父母常說的那句話:「我是為你好。」 那語氣裡有愛,卻也帶著重量。 有時讓人安心,有時卻壓得人無法呼吸。 人往往如此。 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於是經驗成了準則,習慣成了答案。久而久之,便開始對他人的選擇指指點點,彷彿自己知道的才是「最好」。 這讓我想起了身邊許多故事。 有人喜歡安穩,日子平淡,卻心裡踏實;有人嚮往漂泊,跌跌撞撞,卻因曲折而覺得生命鮮活。有人愛情是細水長流,溫柔如常;有人愛得轟轟烈烈,翻山越海。到底哪一種才算對?哪一種又是錯呢?根本沒有答案。 這又讓我想起前陣子寫過的一篇文章: 是什麼決定了你的未來? 當時,我以「選擇的人」為出發點,認為人生的關鍵在於勇敢做選擇,並承擔選擇帶來的重量。而這次,換了個角度。若我們是「旁人」,那麼,最重要的或許是學會尊重。 人們總是太容易忘記,別人也是背負著獨一無二的過往。那些不為人知的傷痕,那些深夜裡的渴望與恐懼,正悄悄牽引著他的人生。而旁人所能看見的,往往只是事件的表面,卻無法觸及對方的內心深處。既然如此,怎麼能替別人做出最好的決定呢? 有時,我甚至會懷疑:干預的背後,真的是關心嗎?還是某種控制?抑或是一點優越感?當人說出「你不該這麼做」時,是不是也在宣告「我的方式才是正確的」?或許,人與人之間需要多一份謙卑。因為只有謙卑,提醒才不會變成干涉,關心才不會變成壓迫。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河流,它會彎曲、會洶湧,也可能靜靜流淌。我們能做的,不是替他規劃河道,而是靜靜地站在岸邊陪伴,望著他流向屬於自己的遠方。
你好!我是三土。謝謝你看到最後...
- 若你對我的文章感興趣,歡迎追蹤我,我會持續分享我的生活小經驗。
- 若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送我愛心,你的支持是我持續寫作的動力。
- 對攝影有興趣的人歡迎追蹤我的IG,沒興趣的人也可以來隨意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