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8歲,未來一片迷茫?別急著給答案,先給他『被看見』的感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難得有機會到外面演講,結束後遇到一位媽媽,她帶著焦慮的心情來找我聊聊。

她說,自己和先生都快要60歲了,而孩子才將滿18歲。孩子在學校人際互動不佳,似乎有點自閉的傾向;回到家裡,不是打電動,就是在課業上勉強掙扎,甚至差點被退學。身為父母的她,既擔心孩子的學習,也害怕孩子的未來不知該何去何從。

媽媽住在偏遠一點的地區,附近的工作機會有限,很多時候要離開熟悉的生活圈,才能找到更合適的職務。這樣的生活壓力,讓她更焦慮孩子能否獨立,未來是否能有一份穩定的職涯。

在對話中,我聽見媽媽的擔憂,也想到一個重要的提醒:

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生涯影響極深。

有時,我們出於關心,卻不小心讓支持變成了指責。孩子在需要陪伴與理解時,父母若只回應「不要想太多」「這是你自己的事」,那份孤單與受傷,往往會在心裡留下痕跡。

還記得「比馬龍效應」嗎?當我們被期待、被相信時,表現往往會更好。教育心理學上,有許多研究也指出:適度的鼓勵與信任,能成為孩子突破困境的重要力量。

我想到另一個真實案例:一位唐氏症寶寶,因為父母持續耐心支持,最後成為一位小小提琴家。這不是奇蹟,而是環境、信念與家庭支持共同的成果。

其實,東西方的教育差異也很值得思考。西方父母傾向讓孩子早早學習獨立,接受挫折與選擇的挑戰;而我們常因擔心害怕,不敢放手。長久下來,孩子的自信與行動力自然會受到影響。

所以,當我回應這位媽媽時,我很直接告訴她:孩子在學校應該真的遇到了一些狀況,這需要時間慢慢調整,不可能立刻改變。她提到孩子曾被捏、被欺負過,雖然表面看似不嚴重,但我清楚知道——很多被霸凌過的孩子,心裡都埋下了深深的傷痕,那會影響他未來的自我價值與生涯發展。

我最後給她的建議是:

不要急著要求孩子馬上改變,而是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願意傾聽與支持。讓他感受到「我被看見」「我被理解」,而不是單純接受我們認為「對他最好」的模式。

家庭因素、重要他人的態度,都會深深形塑一個人的成長與未來職涯。這是一條長路,但支持永遠不嫌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可靠貝拉
4會員
19內容數
嗨,我是 Bella,一位職涯諮詢師🌿 任職於公立就業服務單位,也經營 Podcast《三位生涯諮詢師的故事療癒室》。 在這裡,分享我在諮詢現場的觀察、轉職故事與生活思索,陪你走過職涯迷霧,也陪自己走得更靠近心。
可靠貝拉的其他內容
2025/08/22
常常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本文探討成長背景、比較心態與自我期待如何影響職涯選擇,並從心理學角度提供轉念方法,重新定義職涯,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8/22
常常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本文探討成長背景、比較心態與自我期待如何影響職涯選擇,並從心理學角度提供轉念方法,重新定義職涯,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8/05
「當角色框架卸下,你還剩下什麼?」**的文章,透過一位金融業高階主管的故事,探討了許多人可能面臨的職涯與家庭困境。這位主管曾是品牌管理領域的佼佼者,卻因組織變動被調動到不熟悉的單位,感到失落與無力。同時,她也為正值青春期的孩子而煩惱,讓她在工作與家庭中都無法獲得成就感。
Thumbnail
2025/08/05
「當角色框架卸下,你還剩下什麼?」**的文章,透過一位金融業高階主管的故事,探討了許多人可能面臨的職涯與家庭困境。這位主管曾是品牌管理領域的佼佼者,卻因組織變動被調動到不熟悉的單位,感到失落與無力。同時,她也為正值青春期的孩子而煩惱,讓她在工作與家庭中都無法獲得成就感。
Thumbnail
2025/08/01
這篇職涯文章介紹生涯卡和能力強項卡,透過這兩項工具,協助人們從「喜歡/不喜歡」的價值觀分類,進而釐清現階段最重視的價值觀、檢視現況差距,並找出自己想發展的能力。強調職涯探索是漸進的過程,鼓勵勇敢探索自我。
Thumbnail
2025/08/01
這篇職涯文章介紹生涯卡和能力強項卡,透過這兩項工具,協助人們從「喜歡/不喜歡」的價值觀分類,進而釐清現階段最重視的價值觀、檢視現況差距,並找出自己想發展的能力。強調職涯探索是漸進的過程,鼓勵勇敢探索自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講述了一個母親和她小四兒子對於失落的情感交流。母親擔心讓孩子失落,因為她曾經自己經歷過失落的滋味。文章強調了父母在孩子失落時的陪伴和支持的重要性。這篇文章表達了情感和家庭價值的升華。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講述了一個母親和她小四兒子對於失落的情感交流。母親擔心讓孩子失落,因為她曾經自己經歷過失落的滋味。文章強調了父母在孩子失落時的陪伴和支持的重要性。這篇文章表達了情感和家庭價值的升華。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