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覺得「付出卻沒人懂」嗎?這篇文會給你答案——《鬼滅》案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胎兒到現代年輕人的孤單

最近,一位朋友跟我分享她上藝術治療課的經驗,課上提到人的一些情緒與習慣,其實從母胎中就開始受到影響。胎兒在孕期就能感受到母親的情緒與聲音,這些早期互動會影響後續情緒調節和對人際關係的安全感。

這讓我想到,現代社會競爭激烈,許多年輕人忙於追求成就和效率,每天刷著朋友的生活更新,卻還是會感到孤單。很多人會問自己:「為什麼我付出關心,卻很少感受到回應的愛?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愛不是單向感受,而是透過互動形成的循環。依附理論幫助我們理解「付出 → 回應 → 感受」的互動模式。


依附理論小整理:愛的互動公式

依附理論指出,人天生需要依附,透過與照顧者互動建立安全感。人有四種依附模式:

  1. 安全型:情感穩定,容易表達和接受愛
  2. 焦慮型:渴望被愛,但容易擔心不被回應
  3. 迴避型:情感防衛高,不容易付出或接收愛
  4. 混亂型:表現矛盾、不穩定

研究發現,安全型持續付出可以慢慢激活迴避型的回應,形成正向互惠循環(Mikulincer & Shaver, 2016)。


《鬼滅之刃》案例:炭治郎與義勇的互動

初次相遇:冷漠也能感受到善意

炭治郎剛出場時,義勇冷漠且保持距離,很典型的迴避型依附。炭治郎雖然感受到冷淡,但仍尊重義勇、守護妹妹禰豆子。這種安全型付出,慢慢影響義勇的回應。

危機互動:行動比言語更有力

在無限列車篇及戰鬥中,義勇逐步出手幫助炭治郎。雖然沒有多說話,但行動本身就是愛的回應。炭治郎感受到支持後,更積極付出愛,形成正向互惠循環。

柱訓練篇:主動付出與打開心防

炭治郎為了完成任務、保護隊友,受到請託去與義勇合作。他選擇待在義勇住處,持續陪伴並尊重他的生活空間。這不只是任務行為,更是一種安全型付出,逐步感化義勇。

義勇之所以一開始冷漠,是因為他有深層心結:

  1. 自責與孤單感——他因為同伴的犧牲,換來自己通過選拔的機會。這讓他感到「我生存的代價是別人的犧牲」,長期背負內疚與孤單感,進而形成情感防衛。
  2. 孤獨的柱生活——肩負重責、與其他柱互動有限,缺乏真正能信任的人。
  3. 對愛的防衛——害怕付出愛或接受愛帶來傷害,需要外在安全信號才會打開心防。

炭治郎的持續陪伴與尊重行動,提供了這些安全信號,使義勇逐漸降低防衛、願意接受合作。這段情節展示,安全型付出的持續互動仍能啟動迴避型回應,形成正向循環


小結:付出愛的三個重點

  1. 愛是互動,不是單向感受:主動付出才可能感受到回應
  2. 行動勝於言語:對迴避型的人,行動比話語更能建立安全感
  3. 持續互動很重要:正向循環累積安全感,改善人際信任與情緒表達

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透過志工服務或社團活動練習這個循環:安全、低壓的互動環境讓你學會付出愛、觀察回應,逐步強化同理心與情感連結。


結語:愛可以養成

依附理論提醒我們,愛不是單向情感,而是透過互動生成的結果。就像炭治郎和義勇,主動付出與持續互動才能讓對方打開心防,建立真正的情感連結。如果你也覺得自己付出了卻感受不到愛,不妨從「主動付出」開始,觀察對方回應,慢慢你會發現,愛是可以養成的。


箴言:先付出愛,愛的開關才會亮起

  • 要自己付出愛,愛的開關才會啟動。
  • 如果雙方之間的愛是由對方啟動愛的開關來開始的,當對方不繼續付出愛時,那份愛就會破碎並冷卻。因此,要由自己付出愛才行。
  • 愛能讓人產生最快的變化。
  • 要付出每天不中斷的愛。
  • 愛就是力量,也是能力。
哥林多前書 13:4-7:「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夏語光刃
0會員
14內容數
在二次元冒險,邊嗑本命角色、邊撿彩蛋,順便偷學人生小技巧
夏語光刃的其他內容
2025/08/29
「永生」一直是人類最想破解的謎題。即使在物質充裕、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們還是會偷偷想:人生這條線,能不能拉長一點?能不能把有限的時間活得更精彩、更久一些?
2025/08/29
「永生」一直是人類最想破解的謎題。即使在物質充裕、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們還是會偷偷想:人生這條線,能不能拉長一點?能不能把有限的時間活得更精彩、更久一些?
2025/08/28
《鬼滅之刃》的背景在日本大正時代(1912–1926),一個新舊交替的年代:都市快速現代化,農村仍保留傳統;武士道的責任與忠誠依舊存在,但西方自由與個人主義逐漸進入。
Thumbnail
2025/08/28
《鬼滅之刃》的背景在日本大正時代(1912–1926),一個新舊交替的年代:都市快速現代化,農村仍保留傳統;武士道的責任與忠誠依舊存在,但西方自由與個人主義逐漸進入。
Thumbnail
2025/08/26
一通令人憂心的電話讓我想起《鬼滅之刃》半天狗:它能分裂出無數情緒分身——怒氣、悲傷、憎恨……真正決定戰局的,是深藏在內心的核心。不論科學還是心理,處理核心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2025/08/26
一通令人憂心的電話讓我想起《鬼滅之刃》半天狗:它能分裂出無數情緒分身——怒氣、悲傷、憎恨……真正決定戰局的,是深藏在內心的核心。不論科學還是心理,處理核心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看這篇好累喔!需要點時間去想想,先節錄最後面的幾段:   「三個鍛鍊愛的途徑或指標 因此,我們要從「自愛」走向「成熟的愛自己」,同樣要有三個要素: (1)內在(主詞與受詞)自我的距離與獨立。我們能不能檢視那種認同父母的愛的方式,它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愛,以及那個嬰兒自我(有些人稱為內在小孩)的需
Thumbnail
看這篇好累喔!需要點時間去想想,先節錄最後面的幾段:   「三個鍛鍊愛的途徑或指標 因此,我們要從「自愛」走向「成熟的愛自己」,同樣要有三個要素: (1)內在(主詞與受詞)自我的距離與獨立。我們能不能檢視那種認同父母的愛的方式,它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愛,以及那個嬰兒自我(有些人稱為內在小孩)的需
Thumbnail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Thumbnail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Thumbnail
愛 是一個抽象概念 即便家人因為我的出生感到快樂 他們並不懂如何去愛
Thumbnail
愛 是一個抽象概念 即便家人因為我的出生感到快樂 他們並不懂如何去愛
Thumbnail
  嬰幼兒在哭泣時,需要的不僅僅是食物和換尿布,他也需要被接納的感受、和照顧者在一起的喜悅、安全感、也需要學習如何與人產生正向關係,也需要感官的刺激使自身成長,所以在餵食及換尿布洗澡穿衣時,應該多跟嬰幼兒正向互動,投以「母性照顧」,可以溫柔擁抱,告訴孩子我們現在在做甚麼,輕柔觸摸孩子的身體部位告訴他
Thumbnail
  嬰幼兒在哭泣時,需要的不僅僅是食物和換尿布,他也需要被接納的感受、和照顧者在一起的喜悅、安全感、也需要學習如何與人產生正向關係,也需要感官的刺激使自身成長,所以在餵食及換尿布洗澡穿衣時,應該多跟嬰幼兒正向互動,投以「母性照顧」,可以溫柔擁抱,告訴孩子我們現在在做甚麼,輕柔觸摸孩子的身體部位告訴他
Thumbnail
繼上一篇的文章, 因而看見自己的狀態, 開始也跟療癒自己內在小孩, 也做了跟自己和解關係, 我發現我到內在小孩好生氣喔😢 原來一直忽略到她的感受, 原來我都沒有好好跟自己和解關係, 也療癒童年創傷以及青少年時期的創傷, 並撿回那時候的靈魂碎片, 以及胎內記憶,連結到那時候母親的心
Thumbnail
繼上一篇的文章, 因而看見自己的狀態, 開始也跟療癒自己內在小孩, 也做了跟自己和解關係, 我發現我到內在小孩好生氣喔😢 原來一直忽略到她的感受, 原來我都沒有好好跟自己和解關係, 也療癒童年創傷以及青少年時期的創傷, 並撿回那時候的靈魂碎片, 以及胎內記憶,連結到那時候母親的心
Thumbnail
尤其「愛」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基石,它包括情感支持、理解、尊重和關懷…
Thumbnail
尤其「愛」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基石,它包括情感支持、理解、尊重和關懷…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前情提要請看上一篇,這篇我繼續來細數我的童年生活,希望這樣探索和挖掘的方式能對你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所啟發: 🔵 情緒侍者(潛意識、情緒、感情) 我媽是個大剌剌、情緒化、強勢的人,所以很難和她說心事。國中交了第一任男友,在剛開始交往的寒假,因為見不到面,我就每天寫一封信給他,想等到
Thumbnail
前情提要請看上一篇,這篇我繼續來細數我的童年生活,希望這樣探索和挖掘的方式能對你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所啟發: 🔵 情緒侍者(潛意識、情緒、感情) 我媽是個大剌剌、情緒化、強勢的人,所以很難和她說心事。國中交了第一任男友,在剛開始交往的寒假,因為見不到面,我就每天寫一封信給他,想等到
Thumbnail
我認為一個人最早的人際關係始於家人之間的互動。倘若父母很常拿孩子與別人做比較,或是說你怎麼做才會被別人喜歡,那就很有可能讓孩子活在他人的眼光底下,心情也會隨之波動而無法得到真正的心靈自由。 鄭宇烈醫師在《你無法破壞我的心情》一書中提到會因為人際關係而困擾的人,多半是期待值很高,也就是沒有認
Thumbnail
我認為一個人最早的人際關係始於家人之間的互動。倘若父母很常拿孩子與別人做比較,或是說你怎麼做才會被別人喜歡,那就很有可能讓孩子活在他人的眼光底下,心情也會隨之波動而無法得到真正的心靈自由。 鄭宇烈醫師在《你無法破壞我的心情》一書中提到會因為人際關係而困擾的人,多半是期待值很高,也就是沒有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