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躺平,我內卷,為什麼要活得那麼辛苦?榮格的「心靈地形學」裡,說不定有答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今天跟陳湘妤心理師討論到一件事情,我覺得很有意思:

X世代的人普遍有一種努力,想成為英雄、拯救者的情結,並且相信努力會有回報, Y世代的人普遍覺得努力不一定有回報,但自己還是必須要很拼命,有一種內卷的無意識共同特徵,Z世代的躺平族認為快樂最重要,幹嘛那麼努力?

於是我就想到了這張圖。這張圖是榮格著名的「島嶼類比」(island analogy)中所闡述的:露出水面的島嶼是意識,潮汐漲落間顯現的灘塗是個人無意識,而所有島嶼之下連成一片的海床,則是集體無意識 。山峰的意象與此異曲同工,強調了個體意識看似的獨立,實則根植於一個共同的、深不可測的基礎之上。(這張圖是某一次榮格心理學相關的講座的時候我拍攝的簡報,出處在圖片

《分析心理學:1925年研討會筆記》(Analytical Psychology: Notes of the Seminar Given in 1925),第143頁,圖10

《分析心理學:1925年研討會筆記》(Analytical Psychology: Notes of the Seminar Given in 1925),第143頁,圖10

圖中連結各個獨立山峰的水下結構,這些結構以層層遞進的地層形式出現,代表了不同層次的集體心理。

1.家庭層(The Family Layer)

這是連結個體的最高、最直接的層次 。它代表了源自原生家庭的直接影響,是個人無意識與「情結」(complexes)形成的主要場域 。家庭的價值觀、情感模式與未解的創傷,構成了個體心靈結構的第一層集體土壤。

2.宗族層(The Clan Layer)

在家庭層之下,是一個更廣泛的群體認同,代表部落、宗族或擴展的親屬網絡 。這一層包含了特定血緣或地緣群體所共享的神話、傳統、禁忌與情感反應模式。它塑造了比家庭更為廣泛的集體身份認同。

3.國家與「歐洲人」層(The Nation and "European Man" Layer)

此層次代表了更大範圍的文化與文明共同體 。它承載了一個民族或一個文明(榮格以「歐洲人」為例)共同的歷史記憶、語言結構、宗教符號與文化原型。正是在這個深度的地層中,大規模的「文化情結」得以形成並對其上的所有層次產生深遠影響。

4.靈長類(「猴群」)與動物層(The Primate and Animal Layers)

在人類文化層之下,榮格描繪了前人類的、屬於動物本能的古老地基 。這些層次代表了心靈的生物學基礎,是那些最根本、最原始的原型(archetypes)的源頭。榮格一直強調,原型是本能的精神對應物(psychic counterpart of instinct)。透過將動物祖先納入心靈結構圖,他將其心理學理論牢固地建立在演化生物學的基礎之上,強調了集體無意識的遺傳性與生物根源。

5.「中央火焰」:原型的核心

在圖示的最底層,是所有地層與個體山峰的最終源頭——「中央火焰」(central fire)。這個強大的象徵代表了集體無意識本身那股未分化的、普遍的、原始的心理能量,即榮格理論中的「力比多」(libido)。它是生命與心靈的驅動力,是所有原型意象誕生的那片不可知的、充滿創造性的混沌之源 。所有個體最終都與這團中央火焰相連,它是我們共同心靈生命的終極根源。

此圖的垂直、地質學結構,本身就是一個關於心靈中時間與歷史本質的深刻論述。它表明,心靈不僅是有結構的,更是層積的(stratified)。

所以呢?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

好了看完了複雜的理論,要來解釋為什麼我活得那麼辛苦了。

這個模型的核心觀點是:個體意識(山峰)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從層層疊疊的集體無意識地層中升起,並深受其影響。每一代人都在繼承既有地層(家庭、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因為共同經歷的重大歷史事件、社會變遷與技術革命,而沉積出屬於他們自己那一世代獨有的「文化地層」。這個新地層會塑造該世代的集體價值觀、焦慮與渴望,並活化(constellate)特定的原型。我們分三個世代來看:

X世代:英雄之旅的最後信徒

  • 地質層特徵:X世代的成長地層,是建立在全球化起飛、經濟快速增長以及冷戰結束後的樂觀主義之上的。他們世界的主流敘事是清晰的:努力工作、教育投資、遵循社會階梯,就能換取穩定的事業、家庭與富足的生活。這個地層相對穩固,充滿了關於「進步」與「成功」的清晰礦脈。
  • 活化的原型:這樣的社會土壤極大地活化了「英雄原型」(The Hero Archetype)[1, 2]。英雄原型的核心敘事是:主角(個體)響應召喚,歷經磨難與奮鬥,最終戰勝惡龍(挑戰),贏得寶藏(成功與社會認可)。X世代普遍內化了這套劇本,相信個人的奮鬥是通往拯救(自我實現與家庭責任)的唯一路徑,並且這趟旅程的回報是確定無疑的。
  • 地形學:在「山峰圖」中,X世代腳下的「國家/文化層」提供了一張相對清晰可靠的登山路徑圖。他們相信只要沿著前人開闢的道路努力攀登,自己的「山峰」就能達到一定的高度。他們的「英雄情結」正是這種對穩定地質結構與清晰攀登路徑的內在心理反映。

Y世代: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 地質層特徵:Y世代(千禧世代)的文化地層是在劇烈的地殼變動中形成的。他們經歷了網路革命的全面衝擊、全球金融危機的震撼,以及社會流動性的停滯。上一代(X世代)所信仰的穩定結構與清晰路徑,在他們眼前發生了「板塊斷裂」。努力與回報之間的因果鏈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極度的不確定性與競爭。
  • 形成的文化情結:這種斷裂的地層形成了一個充滿焦慮與矛盾的「文化情結」(cultural complex)。一方面,他們從更深的地層(家庭與X世代的文化)中繼承了對「成功」的渴望與「必須努力」的內在驅力;另一方面,他們所處的現實地層卻充滿了陷阱與迷霧。這種內在驅力與外在現實的巨大衝突,導致了「內卷」現象——即使回報不再確定,也必須投入加倍的努力,只為了不在劇烈的競爭中墜落。這是一種被英雄敘事的「幽靈」所驅使,卻不再相信終點有寶藏的悲劇性奮鬥。
  • 地形學:Y世代的「山峰」是建立在一個不穩定、持續震動的地層之上。他們能感受到來自下方深層結構(傳統價值觀)的向上推力,但他們腳下的土地卻隨時可能崩塌。因此,他們必須不斷地奔跑、跳躍,耗費巨大的能量來維持自身的存在,卻很難有穩定的向上攀升感。他們的集體無意識特徵,正是在這片不穩定的地質上求生的姿態。

Z世代:幹嘛那麼累,不如躺下吧,世界還很大

  • 地質層特徵:Z世代是數位原住民,他們的意識從一開始就形成於一個被社群媒體、演算法和全球性危機(如氣候變遷、疫情)所定義的地層中。他們親眼目睹了Y世代在不穩定地殼上的掙扎與耗竭。對他們而言,傳統意義上的「山頂」(事業成功、買房置產)不僅遙不可及,其價值本身也受到了質疑。這個地層的特點是去中心化、流動性以及對宏大敘事的普遍懷疑。
  • 原型的轉向與陰影的整合:Z世代的「躺平」或「追求快樂」,可以被視為一種對「英雄原型」的集體性、無意識的揚棄。他們不再將心理能量(libido)投注於傳統的向上攀登。從榮格心理學看,這可能是一種轉向:人格面具(Persona)的消解:他們拒絕佩戴社會所期望的「奮鬥者」面具]。
  • 陰影(Shadow)的整合:傳統上被視為負面、應被壓抑的特質(如懶散、不求上進、脆弱),在Z世代的價值觀中被重新看見並賦予了合理性,例如「躺平是可恥的但卻有用」。這是一種對單一成功標準的反叛,也是對人性更完整面向的接納。
  • 自性(Self)的追尋:他們將能量從外部成就轉向內在的整合與真實感受,追求心理的完整與和諧,這與榮格的「個體化」(Individuation)歷程不謀而合——人生的終極目標不是成為社會定義的英雄,而是成為完整的自己。
  • 地形學:Z世代不再執著於垂直向上攀登那座看似搖搖欲墜的「山峰」。他們選擇了水平的探索。與其在陡峭的山壁上內卷,不如在廣闊的山腳平原上「躺平」,探索不同的生活方式,建立多元的社群連結,尋找個人內在的意義。這不是放棄,而是一種策略性的能量重新分配,是從集體定義的「高度競賽」轉向個人定義的「廣度體驗」。

總之,我之所以活得這麼辛苦,一部分是因為我本來就M,另外一部分是我所處的獨特「文化—歷史地層」所決定的。X世代的英雄主義、Y世代的焦慮內卷與Z世代的價值轉向,都是個體心靈(山峰)對其腳下集體無意識地層(時代精神)的迴響(Echo)。

不過,把責任推給無意識沒啥用,不如現在就去看看世界,從山頂下來,好好躺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熊客廳-歡迎入座
2.0K會員
62內容數
提供各種又硬又軟的心理學知識,期待與你的討論與交流,讓我們在彼此生命裏靠岸。
2025/05/19
幼兒對父母其中一方的偏好是一個複雜的現象,受到先天傾向和後天環境因素的共同影響,但後天因素,尤其是照顧者的回應性、互動品質以及相處時間(特別是專注且高質量的時間),在塑造孩子的依附關係和偏好方面起著更為顯著的作用。
Thumbnail
2025/05/19
幼兒對父母其中一方的偏好是一個複雜的現象,受到先天傾向和後天環境因素的共同影響,但後天因素,尤其是照顧者的回應性、互動品質以及相處時間(特別是專注且高質量的時間),在塑造孩子的依附關係和偏好方面起著更為顯著的作用。
Thumbnail
2024/11/22
如果你可以變成一種動物,你會選擇? A.老鷹 B.野狼 C.海豚 D.豹貓
Thumbnail
2024/11/22
如果你可以變成一種動物,你會選擇? A.老鷹 B.野狼 C.海豚 D.豹貓
Thumbnail
2024/10/01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宮崎駿的紀錄片《與夢前行》中創作者的三個詛咒,一邊寫一邊掉眼淚。這是我最近這段時間寫的文章當中,自己最滿意的一篇,不是因為他寫得特別好,而是因為好像它啟動了我心裡面的一些什麼。希望也可以啟動你。
Thumbnail
2024/10/01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宮崎駿的紀錄片《與夢前行》中創作者的三個詛咒,一邊寫一邊掉眼淚。這是我最近這段時間寫的文章當中,自己最滿意的一篇,不是因為他寫得特別好,而是因為好像它啟動了我心裡面的一些什麼。希望也可以啟動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討論學生負面心態問題,以及對應的方法。說明在教觀念和解題方式之前,心態才是最需要調整的一環。
Thumbnail
討論學生負面心態問題,以及對應的方法。說明在教觀念和解題方式之前,心態才是最需要調整的一環。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在生活的重重挑戰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擾:課業、愛情、家庭、人際、健康、夢想和金錢。生活雖然艱難,但我們一直在努力。祝福每個人找到自己的出路並感謝自己的堅持。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在生活的重重挑戰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擾:課業、愛情、家庭、人際、健康、夢想和金錢。生活雖然艱難,但我們一直在努力。祝福每個人找到自己的出路並感謝自己的堅持。
Thumbnail
「當你的才華撐不起你的野心,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實力駕馭不了你的目標,就應該沉住氣來歷練」。 沉著的面對夢想而不是浮燥,夢想是自我沉澱再透過生活的累積。 「價值觀」來自於我們對於身處的世界、人生以及事物而對是非對錯的看法。 一個人的成就、價值不一定是社會意義上的成功,通於追求優秀的人是
Thumbnail
「當你的才華撐不起你的野心,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實力駕馭不了你的目標,就應該沉住氣來歷練」。 沉著的面對夢想而不是浮燥,夢想是自我沉澱再透過生活的累積。 「價值觀」來自於我們對於身處的世界、人生以及事物而對是非對錯的看法。 一個人的成就、價值不一定是社會意義上的成功,通於追求優秀的人是
Thumbnail
努力是美德,正面挑戰困難的故事深深感人。然而很多人只相信他人的評價,並對自己抱持著不足的想法。努力和放棄同等重要,是時候瞭解何時該放下努力,尋找更有意義的事。過於執著只會束縛我們的生命,努力並非萬能,當我們經歷失敗和困難時,也應該給自己放下所有努力,重新轉向的機會。
Thumbnail
努力是美德,正面挑戰困難的故事深深感人。然而很多人只相信他人的評價,並對自己抱持著不足的想法。努力和放棄同等重要,是時候瞭解何時該放下努力,尋找更有意義的事。過於執著只會束縛我們的生命,努力並非萬能,當我們經歷失敗和困難時,也應該給自己放下所有努力,重新轉向的機會。
Thumbnail
電子書系列心得 - 哪有工作不委屈, 不工作你會更委屈:那些打不垮我們的, 只會讓我們更堅強。 同一件事情帶給兩個不同人的影響會完全不同。 全看當事人怎麼面對。
Thumbnail
電子書系列心得 - 哪有工作不委屈, 不工作你會更委屈:那些打不垮我們的, 只會讓我們更堅強。 同一件事情帶給兩個不同人的影響會完全不同。 全看當事人怎麼面對。
Thumbnail
追求更好生活,愈努力就愈虛度時光,始終未找到原因。與其總自我探問,不如找到能給解答的人。想解決困擾、迎向美好人生境地,諮詢後開啟人生巔峰,幫助自我實現與成就感。
Thumbnail
追求更好生活,愈努力就愈虛度時光,始終未找到原因。與其總自我探問,不如找到能給解答的人。想解決困擾、迎向美好人生境地,諮詢後開啟人生巔峰,幫助自我實現與成就感。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人類圖空白中心受苦系列文章,探討在生活中可能會面臨的壓力以及如何化解壓力的方法。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人類圖空白中心受苦系列文章,探討在生活中可能會面臨的壓力以及如何化解壓力的方法。
Thumbnail
我的貴人在哪? 富人與窮人的差別 相同命運不同人生的兩人 扛責任好累,我只想躺平
Thumbnail
我的貴人在哪? 富人與窮人的差別 相同命運不同人生的兩人 扛責任好累,我只想躺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