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接上集達克效應:越無知的人越自信,越強大的人越謙虛,這篇繼續聊聊某丙。
本咚最近接手一個升國二的班級,負責他們的輔導課(也是團班上課),以及後續個別輔導。
少少的13人班級中,絕大多數都是程度較弱的孩子,其中正好就有大炳、小柄兩個同學,不管是在課堂上或日常談吐中,他們經常會刻意強調自己程度很差,例如「啊果然又考差了」、「對啊我就是這麼爛」、「我從以前就爛到現在了」、「我沒救了」。
程度差的孩子本咚無所畏懼,簡化問題的方法多的是,一定能夠找到方法讓他們從頭理解各個觀念。但這種自甘墮落的話語和行為舉止,是本咚最為排斥的,我不只一次正經且嚴肅地要求孩子們「為什麼要這樣講話?」、「說自己笨很驕傲嗎?」、「你不覺得你在浪費時間嗎?」像這樣不停和學生既有的「躺平思想」產生衝突與碰撞,持續了好幾次之後,總算讓這兩位孩子減少出現類似的言論,當然肯定還是有其他同學會有相同或類似的想法,只是他們沒有說出口,要做到每位同學都能正向思考,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或者說根本辦不到),但只要本咚依然是他們的輔導老師,往後的每堂課我都會繼續奮鬥下去。
但治標不如治本,我們必須回歸正題:「為什麼」學生會有這樣的想法?
本咚如果心情低落的時候,就會想來看看格友們勵志的文章。
例如普普文創的【心靈雞湯】不要輕易放棄,堅持就是勝利!,或是查爾斯的超越困境的能力 | 心靈小品 | 晨光雨露(147),閱讀類似這樣正向的文章,就能稍微平復心情,重拾信心。
但,說真的,除了雞湯文之外,現在也很流行毒雞湯文,例如「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一定會很輕鬆」,「你並非一無所有,你還有病」。整天被這樣的消極文字洗腦的話,想法也會日益消極,看多了真的會有種「啊~就躺下吧,什麼都不要想。」的感覺。
如果躺下只是偶一為之,充當生活中的調劑品,那當然很好,適度的放鬆可以休養生息,但就像含糖飲料和冰淇淋一樣,很多孩子們只懂享受不懂得拿捏分寸,一躺就耽誤了一生。
曾經和一個孩子聊過,本咚問他為什麼不想在課業上多努力一點,學生的回答是:「多努力一點也沒用,作業只會越來越多,考卷只會越來越難」
的確,有時候學生從60分拚到70分,身為老師總會希望學生再朝80、90分邁進,像這樣永無止境的糟糕學習狀況,難怪學生會不想努力。
努力應該要有成效與成果,這點本咚自認還有很多加強空間,但我一直是主張「你越努力,作業量和考試量就越少」的原則,因為作業和考試本來就是加強程度和維持成績用的,假設程度夠好的學生,理論上是完全不需要作業和考試的。
現在的學生確實辛苦,尤其是程度偏弱的學生,經常會被學校、補習班「趕著走」,被迫吸收咀嚼自己能力之外的事物。但這個世界確實是在不斷變化的,唯有能在最短時間學會新知識,才能在新世代立足。
本咚觀察過許多所謂「程度較差」的孩子,只要不是刻意作亂的,之所以程度會跟不上其他同學,大多都是卡在某個很粗淺的概念或想法,由於其他人都已經會了,老師也無暇細講就快速帶過,讓一個個觀念芥蒂萌芽在孩子心中,久而久之就產生了排斥心態,因為不管怎麼樣都聽不懂。
曾經本咚幫學生解答一道很簡單的問題,本咚自認很簡單所以快速講完,但明明重講了兩次學生還是支支吾吾答不出來。原來是兩次的算式中,第一次的第一筆正好壓到橡皮擦屑,導致3看起來像是-3,學生就這樣卡在第一步,導致後續的講解通通無法吸收,第二次寫的時候負號又不見了,和第一次不同,學生就因此陷入困惑當中,當這層誤會釐清之後,學生很快就理解了這題。
當然,因應現代社會,每個學生都應該要視為個案,必須要有不同的應對與處理方式,只是在教觀念和解題方式之前,心態才是最需要調整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