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語言成為制度與情緒的交界,文字就不只是文字了 有些誤解,不是因為語言不清楚,而是因為每個人讀進去的方式不同。 花園裡的靜默低語之一 ------------------------------------- 花園裡的靜默低語 #25
同樣一段話,每個人的解讀都不一樣。 解讀不一樣,往往就會形成認知差異。 明明是簡單的國字所組成的文句,為什麼會讓人有不同理解? 或許這就是閱讀的樂趣—也是語言的複雜。 但當語言進入公事領域,這種差異就不再只是趣味,而是風險。 管理者的書寫表達,若員工理解錯誤,結果就可能差強人意。 同事之間的信件往來,若內容理解方向不同,雙方的衝突是否會加劇? 文字敘述有時可以很療癒,也可能會很傷人。 語氣、順序、用詞—都可能成為情緒的觸發點。 懂得文字書寫,是一種無形的能力。 不是文筆好不好,而是能不能讓語言成為理解的橋樑。 這也是為什麼作文,始終是語言科目裡不可或缺的一課 因為它不只是表達,更是關係的練習。 同一句話,不同理解。 語言不是中立的,它會被情緒染色、被經驗折射。 書寫不是表達而已,它是關係的練習,是理解的邀請。 --------------------------------------- 願這則低語,在你心中悄悄安放一處柔軟的迴響。 因為在這個常被誤解的世界裡,我們都值得被聽懂,也值得活得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