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總在加班?哪些是「偽緊急」任務?|《 打造高專注領導力 》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文 / 詹姆斯.唐納德博士(James N. Donald, PhD)、克雷格.哈斯特(Craig S. Hassed, OAM)


什麼能夠讓一位領導者暫停下來、再做應對,而不是立即反彈和慌張,或被未經驗證的假設和錯誤訊息扯離正軌呢?在注意力和態度方面,領導者該維持什麼樣的品質,才能做出清楚的應對呢?領導工作需要甚至要求一種特定的注意力。既能專注又能覺察,同時敞開接受不同的觀點、選擇、假設及意見。此外,持有敏銳的情境意識,懂得「察言觀色」,知道何時該慢、何時該快。基本上,領導工作需要做出有意識的應對,也就是說,領導者必須具備「有意識的注意力」。


在本章,我們將打開領導力在這個資訊淹沒的時代會面臨的一些挑戰。

近年來對於領導者注意力的要求似乎加倍增長,認知超載社交距離這兩個原因,可能會把主管們推向微觀管理,如此當然會加劇問題的嚴重性。這現象與神經科學的研究發現相吻合:過度使用科技媒介的聯絡及工作模式,會干擾人們腦中較高階的(執行)功能,比如注意力調節、記憶和情緒商數(EQ),而這些功能對於做好領導工作至關緊要。

對於老練的管理者來說,通常會優先考慮面對面的互動,以及更有條理的工作模式;反過來說,面對以科技媒介為主的協作和管理,可能會增加他們的認知負擔,甚至形成一種威脅。

如同腳下的油門愈踩愈重,使我們陷入長期超速的狀態,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本書中,我們將深入探討,在超連結的大環境下,做好領導工作所需的特質與技能。我們的目的是,為忙碌、高效的領導者提供一套務實、易懂、以實證為基礎的指南,幫助他們克服「隨時待命」的文化所帶來的挑戰,並在過程中避免失去你的團隊或者你自己。

什麼在驅動我們隨時待命?

與領導者合作的經驗,以及各種相關研究的參考,引領我們發現有兩大主要的力量,在強烈影響著「隨時待命」的領導模式。一種力量我們稱之為「環境驅動力」(environmental drivers),另一種我們稱之為「文化強化力」(cultural reinforcers)。每一種力量都是相互支持的,工作環境的改變會觸發文化的改變,接著進一步帶動環境的轉變與適應。我們認為這兩股力量,是隨時待命的工作模式,以及領導力所面臨的挑戰核心,也是找到解決方案的鑰匙。

環境驅動力

開放式辦公室就是一個顯而易懂的例子。開放式格局的設計,用意在於加強團隊成員之間的連結與協作。主管與員工們坐在一起,藉此打造出一個公平的競技場,於是人們認定:創意勝於管理職權。這種空間設計會創造偶然(且不可控)的「相遇」,原本象徵著成員之間資訊的共享與連結的建立。可是,除了這些好處之外,開放式的工作環境也教人付出代價,這些都有據可查,包括員工不能專注於任務、進行深度思考和避免分心。我們是不是經常聽到同事說「我在家能做得更多!」呢?

研究發現,在開放式的辦公室,與同事共處一室的職場環境,員工們通常會受到更多的工作干擾,因而削弱他們的能力去完成更複雜的作業。有趣的是,一項研究發現:事實上,開放式辦公室破壞了同事之間面對面的溝通。這項研究追蹤了兩家《財富》 (Fortune)雜誌五百大企業,他們轉變成開放式辦公室的過程,結果發現面對面交流的比例驚人地下滑了 70%。員工們擔心打擾同事,又不希望偶爾的交談被近在咫尺的幾十個人聽到,於是轉而使用線上的即時通訊軟體。實體空間的緊密相連,實際上卻把人與人的距離拉得更遠,進而把他們推向隔離、私密的線上交談模式,破壞開放式辦公室原本為強化員工連結的設計意涵。

也許一個更大、影響更深遠的趨勢是,更加先進的線上協作工具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這些工具可以建立虛擬的工作空間,讓人們能夠進行高度繁複的協作,及專案任務的管理。線上平台如 Slack、Asana 和 Monday.com,都只是市場上眾多數位管理工具的一小部分,主要的設計目的在於幫助規劃和交件,以及追蹤團隊成員在合作專案中的表現。儘管這些工具可以大幅提升生產力和效率,但是也帶來一些風險與挑戰,而人們對此尚不甚了解。

由於更新通知和干擾的頻率很高,人們的注意力調節能力受到影響,就變成主要的問題,致使持續專注於複雜任務的能力變弱,這些都攸關一位領導者的核心事務。協作工具具備即時通訊的功能,表示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你在線上,協作者就能隨時與你取得聯絡;你會很容易受到打擾。根據一個針對這些工具所做的最新評語描述如下:

在大企業的員工,平均每人每週發送 200 多則 Slack訊息……要跟上這些對話簡直就像一份全職的工作。一段時日之後,這些軟體就會從幫助你工作,變成讓你無法完成工作。

在以溝通為主力的職位,上述這些影響可能更加嚴重。比方,在前述的那項澳洲電信公司的研究報告中,公司內部的員工表示,平均每天花 5.5 小時進行溝通(如會議和用科技媒介的溝通)。如此一來,平均一個工作天僅剩下兩小時能用來完成要務。可見一天以內,有超多時間可以用來打擾別人,以及被別人打擾啊!

另一項相關的研究,則是以美國和印度的工程師為觀察對象,結果發現在個人主義職場文化中,尤以個人績效獎勵機制突出的,更容易使工程師把來自同事的協助詢求視為是工作上的打擾,而不是作業必要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工作干擾對人們作業上的負面影響,似乎會因個人主義的職場文化而更加惡化。

文化強化力

比起環境驅動力,這些文化強化力不那麼具體,可能也不那麼明顯。但是,它們對個人如何工作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例如,從辦公桌轉換到行動科技的作業模式(一個「環境驅動力」 ),對於管理者的期望值是一個巨大的改變,員工在何時、何地會回覆訊息,以及下班後完成的工作量有多少,都不能同以往一樣地考慮。這些期望往往是心照不宣的,並形成一種自我強化的文化,促使人們在下班後繼續合作,建立起一種集體意識,把這種現象視為常態,甚至是預期的必然。一旦團隊或企業中的大多數人都以這種方式工作,那些不會或不能在下班後工作的人,就會愈來愈難設定界線。即使公司或專案團隊明確地表示「人們可以選擇工作的時間」,社會上對於加班還是會有一定的預期。由於我們是一種社會性動物,因此這些社會「暗流」可能很難抵擋,儘管它們往往沒有被表達出來。

另一個問題是組織的「多工時間觀」 (polychronicity),或是員工在一定程度上認為,自己服務的機構會重視和優先考慮多工作業的能力。這種做法甚至在徵才內容中,被形容為「可取的特質」。我們可以說,網路世界使多工作業變得普遍和複雜,是以往所前所未聞的。相較於在會議中只是努力做筆記和聆聽,線上協作意味著,人們在數個平台上同時執行許多任務,並隨著訊息和提示的送達,在平台之間切換(或者經常做出回應)。因此,多工作業可以說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複雜,大腦的認知負荷也更大。在許多組織裡,這種工作方式已經成為常態,甚至是期望。它迷惑我們,造出一種假象:我們可以完成更多事,擁有更充實的生活。

在競爭激烈和績效導向的職位與工作場域中,這些文化強化力可能更巨大。

整體而言,這些工作文化假設、期望和壓力,環繞著積極的回應、多工作業和媒體使用等行為,顯然大大地加強隨時待命工作型態的環境驅動力。接下來,讓我們探究一下,這種工作文化在企業下游對人們所造成的一些影響。

下游人力的衝擊

就「隨時待命」的工作型態對人類的影響而言,有科學研究指向一種「慢性紊亂症狀」,會破壞人們頭腦的清晰度、應對複雜事物的能力、下決策的品質,以及工作中體會到的連結感和愉悅感。我們認為,專業人士主要從三個面向,感受到這些潛在的不利因素:

認知上的影響

關於隨時待命工作型態所造成的衝擊,被討論最多的,也許就是它對大腦認知能力的影響。幾乎每一項工作,都要求個人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在手頭的任務上,分清輕重緩急做出決策和規劃。對於領導者來說,這些技能是領導他人的基礎。但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領導者,他們也普遍認為,自己為過多的優先事務、當責(accountability)及資訊來源疲於奔命。

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有趣地揭示,指出領導者有釐清「輕重緩急」的能力問題。

用於協作和溝通的閃亮新工具,承諾為人們帶來巨大的動力、活力和效率。新工具讓領導者隨時掌握大量的資訊,有助於確定優先事項、分配任務及監督進展,並且使企業和團隊能夠快速應對業務環境的變化。在這種工作模式中,隨著目標的實現和解決方案的開展,人們會感到精力充沛、速度飛快,甚至得心應手。然而,這些工作方式也往往會產生一種能量上的傾向,偏好做事、反應、達成目標,唯獨欠缺了領導。很快地,處理大量湧入的溝通訊息變成「工作」,而真正的領導工作,則被淹沒在資訊洪流之中。

當領導者變得分身乏術,他們就會長期處於被動狀態,回到黑白二分法的決策,並缺乏計畫和優先順序。這種環境會降低領導者的注意力,在認知超載的狀態下,領導者還會做出不切實際的假設,並低估其他選擇。或許最至關緊要的是當領導者感到捉襟見肘時,就會「偷工減料」。當然,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在新聞中看到道德醜聞的緣故。

幸福上的影響

隨時待命的工作型態所影響的另一面向,就是我們在工作內和工作之外的感受。無法關機和離線,使我們長期著壓力和罪惡感,即使當我們渴望關機卻仍感覺煎熬。

這方面的研究已經發現一些不同的影響。一個是比較直接的:當我們試圖同時做很多事情時(即多工作業),會馬上感受到情緒失衡及挫敗感。

最後,透過數個縱貫性研究發現,網路依賴症與情緒調節變差有關。這種感覺更為普遍,使人認為有需要與外界保持聯絡,並不斷檢查工作進展。這方面的研究顯示,一旦我們對行動裝置產生這種依賴,心理健康的狀況就會跟著變差(比如承受更多壓力、負面反芻更多、焦慮更大)。

這些都是身為領導者的關鍵技能,他們必須能夠調節自己對情況的情緒反應,以確保團隊的專注力和凝聚力。

社交上的影響

隨時待命的工作模式所帶來的第三個影響,就是動搖我們與社會的連結。

他們從自己的社交網絡中感受到的明確支持竟然減少。這背後的原因可能是,網路上人群的線上活動及較表面的交流,取代了他們與社會支持之核心源頭的真實連結(家庭、朋友及同事等)。因此,如果我們過度依賴電子裝置,非但不會增加社會連結,反而會減少個人所獲得的連結與支持。

這對領導者具有什麼意義?

針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正在迅速展開,挖掘出嶄新且重要的洞見,剖析我們如何與科技互動,以及這種互動對我們領導能力的影響。本章內容主要在強調,我們認為衝擊比較明顯的幾個方面為:認知能力、幸福感及社會連結感。然而,我們的目的不僅僅是凸顯問題,還要探討領導者及他們的組織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充分利用科技帶來的好處,同時不會犧牲我們自己或我們所關心的人。


想知道探究科技如何影響領導者的溝通和人際關係,為領導者提供實用的策略,幫助他們提升人際影響力,並與自己所領導的團隊有更緊密的連結嗎?更多訣竅都在:



✦ 內容取自《 打造高專注正念領導力:6堂AI時代領導人的關鍵練習 》/寶鼎出版


【購書連結】

博客來 https://reurl.cc/vLGQGN

誠品線上 https://reurl.cc/Y3mYGx

金石堂 https://reurl.cc/VWnYen

日月蝦皮 https://reurl.cc/QaDmy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寶鼎出版的沙龍
6會員
56內容數
寶鼎出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20
文 / 李容基(이용기) 當你看著問題時,障礙會浮現在眼前,而當你專注於機會時,機會就會出現。對於已經 在該領域取得成功的人要心懷敬佩並為他們祝福,這樣成功者的能量將會回饋到你身上,這就是宇宙的法則與原理。 上班族如果有兼職,除了薪資收入之外,還可以賺取事業所得,而這也可能成為將來創 業
Thumbnail
2025/08/20
文 / 李容基(이용기) 當你看著問題時,障礙會浮現在眼前,而當你專注於機會時,機會就會出現。對於已經 在該領域取得成功的人要心懷敬佩並為他們祝福,這樣成功者的能量將會回饋到你身上,這就是宇宙的法則與原理。 上班族如果有兼職,除了薪資收入之外,還可以賺取事業所得,而這也可能成為將來創 業
Thumbnail
2025/08/06
文 / 金鐘沅(김종원) 如果在日常中感到空虛,何不從那些生活充滿活力之人的特殊心態中,選擇一個最容易接近的開始模仿呢?有時候「開始」本身,就能成為改變你人生的奇蹟。 空虛的情感,往往會徹底摧毀那些看起來懷抱自信的人的內心,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下去,就會陷入一種無助感,難以重新站起來。然而,
Thumbnail
2025/08/06
文 / 金鐘沅(김종원) 如果在日常中感到空虛,何不從那些生活充滿活力之人的特殊心態中,選擇一個最容易接近的開始模仿呢?有時候「開始」本身,就能成為改變你人生的奇蹟。 空虛的情感,往往會徹底摧毀那些看起來懷抱自信的人的內心,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下去,就會陷入一種無助感,難以重新站起來。然而,
Thumbnail
2025/08/04
文 / 李容基(이용기) 如果下定決心要成為有錢人,首要任務就是累積第一桶金。按月按時地把薪水存進銀行 是最方便的方式。 ── 寫給謹慎又細心的女兒的投資方法。 爸爸的帳戶裡定期會收到營業收入、股息收入和租金收入。 儘管如此,這個帳戶不過是現金短暫停留幾分鐘的通道,錢剛到位就要立刻用
Thumbnail
2025/08/04
文 / 李容基(이용기) 如果下定決心要成為有錢人,首要任務就是累積第一桶金。按月按時地把薪水存進銀行 是最方便的方式。 ── 寫給謹慎又細心的女兒的投資方法。 爸爸的帳戶裡定期會收到營業收入、股息收入和租金收入。 儘管如此,這個帳戶不過是現金短暫停留幾分鐘的通道,錢剛到位就要立刻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開放式辦公室中,專注工作成為一大挑戰,外部干擾如同事的談話和手機的便利性使得人們難以全心投入。然而,透過明確的意圖以及適當的狀態管理,我們可以提升做事的專注力,並且增強對工作的熱情。
Thumbnail
在開放式辦公室中,專注工作成為一大挑戰,外部干擾如同事的談話和手機的便利性使得人們難以全心投入。然而,透過明確的意圖以及適當的狀態管理,我們可以提升做事的專注力,並且增強對工作的熱情。
Thumbnail
作為管理者,同事拿著專案問題來尋找幫助時, 你會選擇直接給建議,還是引導同事他們思考解決方案呢? 此時,主管會想,幫他解決只要5分鐘,若由他自行處理,先不管猴年馬月才能完成,若出狀況,會需要更多時間來善後。 但主管考量在三後,為了讓同事能獨立解決問題,當下決定不給予建議,畢竟,成長
Thumbnail
作為管理者,同事拿著專案問題來尋找幫助時, 你會選擇直接給建議,還是引導同事他們思考解決方案呢? 此時,主管會想,幫他解決只要5分鐘,若由他自行處理,先不管猴年馬月才能完成,若出狀況,會需要更多時間來善後。 但主管考量在三後,為了讓同事能獨立解決問題,當下決定不給予建議,畢竟,成長
Thumbnail
1.不去問不去關心不去費心與你無關的事 要是事情與你有關,上司總會找你,天涯海角也會找你 要是事情與你無關而去多問,就會變成你的事,自討苦吃自加工作量 休息時休息才有力氣繼續走 2.別讓從前的陰影標籤自己 讓自己卻步的念頭全部趕走
Thumbnail
1.不去問不去關心不去費心與你無關的事 要是事情與你有關,上司總會找你,天涯海角也會找你 要是事情與你無關而去多問,就會變成你的事,自討苦吃自加工作量 休息時休息才有力氣繼續走 2.別讓從前的陰影標籤自己 讓自己卻步的念頭全部趕走
Thumbnail
像是手機的提醒、電子郵件通知、他人的催促...比方說什麼東西很急要趕快給他(但實際上根本不急),這樣的時常在回應別人需求,很容易讓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被耽擱;或者是被會議將每天可運用的時間切割得很零碎。
Thumbnail
像是手機的提醒、電子郵件通知、他人的催促...比方說什麼東西很急要趕快給他(但實際上根本不急),這樣的時常在回應別人需求,很容易讓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被耽擱;或者是被會議將每天可運用的時間切割得很零碎。
Thumbnail
職場中,老闆對員工的要求以及專案突發情況時的工作壓力是必然現象。文章提供了應對這些挑戰的建議,包括個人情緒管理、增加專業能力和閱讀勵志書刊等。經過面對挫折的過程,該如何以正向的態度接受挑戰並從中成長。
Thumbnail
職場中,老闆對員工的要求以及專案突發情況時的工作壓力是必然現象。文章提供了應對這些挑戰的建議,包括個人情緒管理、增加專業能力和閱讀勵志書刊等。經過面對挫折的過程,該如何以正向的態度接受挑戰並從中成長。
Thumbnail
本文適合誰看 1.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在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穿梭進行說服工作的工作者。 2.想要在溝通當中展現出自己是擁有說服力的人。 3.想要提升向上管理能力的人。
Thumbnail
本文適合誰看 1.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在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穿梭進行說服工作的工作者。 2.想要在溝通當中展現出自己是擁有說服力的人。 3.想要提升向上管理能力的人。
Thumbnail
在職場待了一段時間的你 是否有時候或常常遇到主管交辦給你一個模糊不清的任務 當你想要細細追問時 卻發現主管會突然生氣 或是坦言告訴你這是上級交辦下來的任務 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唸書時期的我 也遇過這樣的問題 不清楚教授的問題語意 教授也還不清楚想要你研究的方向 當時的我
Thumbnail
在職場待了一段時間的你 是否有時候或常常遇到主管交辦給你一個模糊不清的任務 當你想要細細追問時 卻發現主管會突然生氣 或是坦言告訴你這是上級交辦下來的任務 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唸書時期的我 也遇過這樣的問題 不清楚教授的問題語意 教授也還不清楚想要你研究的方向 當時的我
Thumbnail
不要躊躇遲疑,不要搖擺不定。讓自己成為一個意志堅定處事果斷,具備令部屬信服權威的領導者吧!
Thumbnail
不要躊躇遲疑,不要搖擺不定。讓自己成為一個意志堅定處事果斷,具備令部屬信服權威的領導者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