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間最近變得異常安靜。
咖啡機運作的聲音,在空間裡顯得格外突兀。 有人端著紙杯,壓低聲音問:「是不是要縮編了?」 另一個人苦笑回:「聽說有部門已經在砍預算了。」 話一出口,現場瞬間靜下來,沒人敢再接話。
回到座位時,電腦螢幕上那幾個字特別刺眼——「等待簽核」。簽核流程像被卡住一樣,紅字閃了好幾天,卻沒有任何動靜。 空氣裡瀰漫著一種說不出的壓力。 沒有人願意承認,但所有人都知道:裁員或資遣的可能性正在逼近。

茶水間裡兩名員工小聲交談,背景的咖啡機運作聲突顯辦公室的緊張氛圍。
以下,是我觀察到的幾種「眾生相」。
角色一:已經另尋出路的人
他最近常常用「家裡有事」或「去辦點私事」的理由請假。
沒有人會直接戳破,但心裡都猜得到——八九不離十。 茶水間裡,他偶爾會不經意提到:「最近業界好像也不太好吧?」「聽說外面工作也不太好找。」 語氣很隱晦,像是在閒聊,但聽得出來,其實是在試探風向,提前準備自己的轉職計畫。

一名中年員工隱晦地和同事閒聊,暗示外面工作與景氣狀況。
角色二:拼命裝忙的人
他突然開始瘋狂整理流程、製作一堆文件,好像每天都在救火。
表面看起來加班加得兇,實際上,誰都知道這些檔案不會挽回任何人的飯碗。 這種「假忙」,更像是一種防衛機制:用忙碌掩蓋對裁員與資遣的恐慌。

員工假裝忙碌,桌上堆滿文件與表格,神情焦慮。
角色三:職訓探索的人
午休時,他拿著手機假裝在刷新聞,其實是在看職訓課程的資訊。
眼神偶爾閃爍,像是在盤算:「要不要去報名?」既期待能學到新技能,又怕真的回到學徒狀態。他代表了最矛盾的一群人:在失業風險下想動,卻還在猶豫。

中年員工午休時滑手機,假裝看新聞,實際上在瀏覽課程資訊。
角色四:存股派(被動收入的人)
他看起來最淡定。
理由很簡單:「反正有存股股息,可以撐一段時間。」 茶水間裡,大家都暗暗羨慕他,覺得他似乎有底氣。 但我們也清楚,這條路不是人人能走;誰知道他背後承受了多少房貸與現金流壓力?

一名員工神情淡定,同事羨慕地看著他,暗示因為準備了被動收入。
角色五:認命等通知的人
他照樣打卡、照樣做日常工作,不投履歷、不學新技能。
表情最平靜,卻也是最讓人心酸的一群。 他不是不怕,而是選擇把「順其自然」當成保護殼,等著公司開口。 在中年職涯,這種被動面對裁員或資遣的態度,其實是最危險的。

員工表情平靜地上下班,神情帶有無奈,彷彿在等待命運通知。
而我呢?
我還在上班,還領著薪水。
但心裡已經開始寫「被裁後第一個月的清單」,當成自己的預演。 或許我也是眾生相裡的一角,只是用另一種方式,讓自己不要完全失控。
自我檢核小表
如果你也覺得辦公室裡瀰漫著相同的氣氛,不妨檢查一下:
問題 是 否
─────────────────────────
我已經盤點過手上的現金能撐多久? □ □
我是否有一份「必付清單」 □ □
(房貸/子女學費/水電)
我是否更新過履歷,可以隨時送出? □ □
我是否考慮過職訓/第二計劃? □ □
我是否知道裁員後第一步該做什麼? □ □
👉 勾選「否」越多,代表準備度越低。
與其假裝淡定,不如提早演練。
結語
裁員還沒發生,但眾生相早已演出。
不同的人,不同的選擇。有人準備好了,有人還在慌亂。
對中年上班族來說,資遣或失業隨時可能發生。
與其害怕,不如先寫下屬於自己的檢核表,讓第一個月不至於完全失控。
👉 如果換成你,你會是哪一種人?
👉 你的檢核表上,打了幾個「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