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不管是因為環境造成,還是天生使然,思考方式一定不盡相同,碰到相同的狀況也可能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如果剛好碰到完全持相反立場的同事,能怎麼處理呢?
出社會後因為工作的關係,常常會跟不同的人相處合作,相信大家都有碰過與想法完全不同的人共事的痛苦,「為什麼對方會這麼想?」「為什麼我都講成這樣了,對方還是不懂呢?」「吼!氣死我了!對方的腦袋到底在想什麼!」與對方溝通的同時,心中的情緒逐漸高漲,恨不得事情自己做就好,但也因為這不是自己就能完成的工作,所以才更氣人。
那我們如果持相反立場,我們能怎麼做呢?(如果不是主管關係)溝通
「廢話!不溝通不然要幹嘛?打架嗎?」
應該說「不要害怕講出自己心裡所想的更好方法,以及擔憂的地方」,害怕講出的原因通常都是因為「害怕對方覺得這問題很蠢」,那我們來分析一下所有情況的利弊。
- 不講話就照對方做:你會充滿問號以及不知道對方為什麼會要做如此蠢的決定,最糟糕的是,你只能照著對方的意思,因為你沒提出想法。
- 講話但對方覺得蠢:就算可笑又如何?如果對方講得有道哩,你也是解決了自己的煩惱,能夠心甘情願去做。
- 如果自己的問題太可笑,被嫌能力不夠怎麼辦:如果能力真的不夠也只能認,提早發現反而更好。不然一直待在超出等級的職場環境,看不懂周遭的人在做什麼,這樣壓力更大,自己也越不知道在做什麼。
- 講話但對方不聽:至少可以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方能夠聽並且再提出想法,或者對方繼續堅持己見,這時除非一方讓步,或者找第三方來評斷,不然不會有結果。但此時的讓步你已經了解到是對方不想去認同你的想法,不是你的問題也不是你的想法不好,就只是兩邊的想法不同以及選擇誰的想法而已。
- 融合出更好的想法:互相表達想法之後,互相拿出一點東西融合出來一個更好的想法,這樣的說服力也比較有,因為有融入對方的想法也是對方有參與的感覺!
- 講話並且說服對方:自己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方認同並且同意執行,我開心你開心,這是在溝通上最好的結局,但實際運作是考驗你想法的時候了。
雖然我們都知道溝通的重要性,但我們有多少次還沒開口就放棄,還沒有結果就先預設對方的立場,其實很多事情試過才知道,以前的經驗不代表以後的每次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