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職場 — 再好的人,在某人的故事裡也可能是壞人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最近在做職涯諮詢時,有位個案跟我說他遇到了職場霸凌。

這位霸凌者是他的主管(以下簡稱A),常常在下班的時候硬凹他加班;或者在他要請假的時候,說一些「大家都在努力,你怎麼好意思」這樣的話。

但巧的是,那間公司剛好也有我朋友在,於是在有次閒聊中,我恰好詢問朋友那位主管A的人品,我朋友卻說:「她在我眼中是個很好的人。」

他說他和A算是同期進公司的,兩年前公司成立一個新的部門,A因為工作能力被拔擢為主管,成為主管的她時常請下屬吃飯喝飲料,但可能因為這兩年部門的業績並不好,而她又想力求表現,所以在團隊裡的要求自然越來越嚴格。

於是,在我朋友眼裡,A是會替同事買單、願意衝刺的好主管;但在個案眼裡,A卻是壓得人喘不過氣的霸凌者。

同一個人,兩個截然不同的樣貌,這也給了我一個新的體悟。


當「好人」成了「壞人」

在我們的人生中,會遇到許多形形色色的人。我自己的職涯裡,也碰過不少難相處的人。但有趣的是,那些在我眼中令人頭痛的人,卻可能在別人眼裡,是值得信任、甚至被喜歡的「好人」。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落差呢?

我後來覺得,或許是因為現實裡,大多數人並不是帶著善或惡的標籤活著,而是為了追求自己的「最佳利益」行動。

不可否認,確實存在唯恐天下不亂的人,但更多時候,我之所以會不喜歡某些人,往往只是因為他們的「最佳利益」,剛好和我的「最佳利益」衝突了。

《貓之寺的知恩姊》裡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就算是再好的人,只要有在好好努力,在某人的故事裡也會變成壞人。」

以前我對這句話的感受還不深,直到今天從這個案例出發,才忽然懂了。

主管 A 想要的是團隊績效、是專案能如期完成;而個案想要的,則是自己的健康與生活平衡。 當 A 的「最佳利益」是盡可能把人留下來衝業績,而個案的「最佳利益」是守住下班與請假的自由,兩者碰撞時,衝突自然發生,也就讓個案覺得 A 是壞人了。

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所謂的「職場霸凌者」之所以會採取壓迫手段,背後的「最佳利益」可能只是為了掩飾自己在管理或能力上的不足。

於是,他們選擇透過更多的壓榨與脅迫來維持權威,結果只會讓底下的員工過得更加辛苦。


好與壞,在於是否釐清自己的「最佳利益」

「你會有這樣的感受很正常,因為這是人受到委屈的正常反應。」

在當下,我這麼對個案說。

「我想這委屈的來源,有一部分出在『利益不同』。」

所謂職場的最佳利益,代表著我們對於「這份工作的期許與價值」。

1.對內找到自己要什麼

有些人在遇到自己與公司利益出現偏差時,會過度自我檢討,覺得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夠好。

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有些公司文化本身就默許加班、甚至帶有情緒勒索,這不代表我們不夠好,而是那個環境的文化如此,霸凌往往是針對立場或角色,而不是全盤否定這個人,意識到這一點,或許能幫助我們減少自我懷疑。

所以,我覺得不用過度責怪自己,反倒可以把這段經驗視為一次重新釐清的機會: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因此,我和個案進行了一次價值對焦:在一份工作裡,他最在意的是什麼?這間公司能夠提供什麼?從經濟報酬、組織安全、人際關係、工作成長,到工作自主性,我們逐一去討論。

2.對外了解公司文化是什麼

在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之後,接著就來分析公司的文化是什麼。

一間公司能不能長期待下來,往往取決於文化和價值觀的契合度。

有些公司重視績效,默許主管用強硬手段推進專案,對願意拼的人來說,會覺得這是有目標、有方向的領導;但對重視下班生活的人來說,這就成了壓迫。

也有些公司強調彈性,給予員工更多自主空間,這樣的環境可能更友善,但相對地,資源或升遷管道也可能有限。

在這裡,我常用「同理心地圖」來觀察不同角色:

raw-image
  • 看到什麼?
    主管看到的是專案進度、KPI 壓力、上層的要求;而員工看到的是加班、無休止的任務。
  • 聽到什麼?
    主管可能從上層聽到「一定要達標」,員工卻從同事、家人那裡聽到「你怎麼又加班?」
  • 想到什麼?
    主管心裡想的是「我要證明自己能帶領部門」,員工想的卻是「我需要健康和生活平衡」。
  • 說或做什麼?
    主管於是用強硬的手段要求加班,員工則可能選擇沉默、抱怨,或悄悄找下一份工作。
  • 他們的痛苦是什麼?
    主管害怕失去信任或位置,員工則感受到壓迫、恐懼和無力。
  • 他們想獲得什麼?
    主管追求的是績效與成就,員工追求的則是穩定與成長。

當我們能這樣冷靜觀察公司文化,就比較容易理解:衝突的根源,不一定是「我不好」,而是「我們不合」。

這種理解會幫助自己把情緒抽離,看清問題的結構。

3.根據內外的價值做出選擇

最後一步,是在對內與對外都清楚之後,做出行動選擇。

這裡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的需求與承受度都不同。

有些人會選擇留下來,嘗試透過溝通來爭取改善,例如:把工作分配談清楚、設立更明確的界線,或是尋求公司內部資源(像是 HR 或申訴管道)。即使環境沒辦法立刻改變,至少能讓自己保有一點主導權。

也有人會發現,自己想要的與公司文化差距太大,再怎麼努力調整也不會合拍。那麼,選擇離開去尋找更適合的環境,反而是一種對自己的負責。

因為換一個地方,不代表失敗,而是選擇一個更適合呼吸的空間。


👉 這樣就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路徑:

對內釐清 → 對外理解 → 行動選擇。

不論最後的選擇是留下還是離開,過程中最大的收穫,是我們會更清楚自己想要怎樣的工作與生活。

當然,我也明白,很多人碰到的狀況可能比我的個案更艱難,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地離開一份工作。

現實中,經濟壓力、家庭責任、職涯選擇的侷限,常常會讓人不得不先忍耐,甚至在不合適的環境裡繼續撐著。 這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勇敢,而是因為人生本來就有許多不得不的掣肘。

所以,比起一刀切的答案,我更傾向於把這樣的思考當作一個過程:

先對內釐清、再對外理解、最後才慢慢尋找行動的空間。 即使無法立刻改變環境,至少能先照顧好自己的界線,讓自己知道:問題不在「我不夠好」,而是「這裡不一定適合我」。

而寫下這些,也是在提醒我自己。

因為如何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找到平衡,我自己也還在學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致淮的職涯寫作筆記
8會員
41內容數
我是一名有社群行銷經驗的課程規劃師,也是一名職涯諮詢師。 曾在媒體擔任社群行銷,並撰寫與職場相關內容。過去也曾於大人學負責課程製作,參與 LinkedIn 經營與主管管理相關課程的設計。 我將在這裡,分享自己對職場寫作與職涯諮詢的觀察與想法!
2025/09/10
本文探討自由工作者如何透過持續學習,提升專業能力,建立獨特的競爭優勢,並維持穩定的收入。文章以自身經驗和案例分析,闡述學習的重要性,並點出學習是自由工作者持續發展的關鍵策略。
Thumbnail
2025/09/10
本文探討自由工作者如何透過持續學習,提升專業能力,建立獨特的競爭優勢,並維持穩定的收入。文章以自身經驗和案例分析,闡述學習的重要性,並點出學習是自由工作者持續發展的關鍵策略。
Thumbnail
2025/08/01
本文探討新鮮人畢業後是否適合從事直銷,作者認為傳統以拉下線為主的直銷模式風險較高,尤其缺乏人脈資源的新鮮人容易陷入不利局面,但新型態直銷注重專業培訓與產品價值,對於擅長社交、表達能力強的人來說,仍可能是一條可行的路。
Thumbnail
2025/08/01
本文探討新鮮人畢業後是否適合從事直銷,作者認為傳統以拉下線為主的直銷模式風險較高,尤其缺乏人脈資源的新鮮人容易陷入不利局面,但新型態直銷注重專業培訓與產品價值,對於擅長社交、表達能力強的人來說,仍可能是一條可行的路。
Thumbnail
2025/07/23
本文探討自由工作者如何設計產品組合,以建立穩定的收入結構。作者分享其經驗,提出三大原則:商品和技術服務應佔收入大宗、避免單一案源佔比過高,以及建立20天工作即可支撐一個月生活費的系統。文中詳細闡述各原則的重要性與實務方法,並強調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7/23
本文探討自由工作者如何設計產品組合,以建立穩定的收入結構。作者分享其經驗,提出三大原則:商品和技術服務應佔收入大宗、避免單一案源佔比過高,以及建立20天工作即可支撐一個月生活費的系統。文中詳細闡述各原則的重要性與實務方法,並強調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Photo by Windows on Unsplash 大家覺得在公司工作是否需要和同事、上司及所接觸的人要有和諧關係呢?這是否一種職場生存之道? 在職場工作,真的需要和諧共處,才能夠容易完成工作。即使遇到一些合不來的同事一起共事,也需要想方法和他們溝通。究竟在職場上要和諧共處有什麼重要呢
Thumbnail
Photo by Windows on Unsplash 大家覺得在公司工作是否需要和同事、上司及所接觸的人要有和諧關係呢?這是否一種職場生存之道? 在職場工作,真的需要和諧共處,才能夠容易完成工作。即使遇到一些合不來的同事一起共事,也需要想方法和他們溝通。究竟在職場上要和諧共處有什麼重要呢
Thumbnail
大家覺得在職場上工作是怎樣的?同事間會互相幫助較多,還是各有各做事手段呢?當然,有些同事會出於真心去幫助你的,但有些則可能會有他的目的。 Photo by ian dooley on Unsplash 1) 辦公室權力鬥爭 在職場上,很多時候會因為想升到某一個位置而有很多鬥爭,無論是上下級
Thumbnail
大家覺得在職場上工作是怎樣的?同事間會互相幫助較多,還是各有各做事手段呢?當然,有些同事會出於真心去幫助你的,但有些則可能會有他的目的。 Photo by ian dooley on Unsplash 1) 辦公室權力鬥爭 在職場上,很多時候會因為想升到某一個位置而有很多鬥爭,無論是上下級
Thumbnail
如果是理性分析的人,很可能會因為無理取鬧而措手不及,職場上真的有很多很多含血噴人的同事,小則推事情,大則推責任。 舉例來說: (1)明明是A同事自己的問題,但他尖叫一聲,弄得很像是B同事「做錯」什麼的樣子,如果B同事選擇息事寧人,可能會選擇「幫忙」,就幫A同事處理好了。 那為什麼A同事「不好聲
Thumbnail
如果是理性分析的人,很可能會因為無理取鬧而措手不及,職場上真的有很多很多含血噴人的同事,小則推事情,大則推責任。 舉例來說: (1)明明是A同事自己的問題,但他尖叫一聲,弄得很像是B同事「做錯」什麼的樣子,如果B同事選擇息事寧人,可能會選擇「幫忙」,就幫A同事處理好了。 那為什麼A同事「不好聲
Thumbnail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無論是經營者、領導者、管理者還是一般員工,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心態和工作價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些角色的心態、他們在工作中獲得的價值,我們還會討論在面臨挫折時,如何轉變心態以應對挑戰。 角色定位、
Thumbnail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無論是經營者、領導者、管理者還是一般員工,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心態和工作價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些角色的心態、他們在工作中獲得的價值,我們還會討論在面臨挫折時,如何轉變心態以應對挑戰。 角色定位、
Thumbnail
職場公平正義真的太難了~~~~ 絕非仰賴司法機關、公益組織就能達成的 舉例來說,我知道某些企業存在許多問題:內部控制、職場霸凌、不給加班費等等 我跟律師討論過許多證據,但我也承認目前沒有檢舉的勇氣,但在仔細看了法條後,還真的學了不少事情,以下由可能的報復、司法機關、成功機率作分享: 1.
Thumbnail
職場公平正義真的太難了~~~~ 絕非仰賴司法機關、公益組織就能達成的 舉例來說,我知道某些企業存在許多問題:內部控制、職場霸凌、不給加班費等等 我跟律師討論過許多證據,但我也承認目前沒有檢舉的勇氣,但在仔細看了法條後,還真的學了不少事情,以下由可能的報復、司法機關、成功機率作分享: 1.
Thumbnail
我在公司三年,從實習生到正式員工,部門顛簸換主管,直到被推派處理重要專案,這段時間獨自面對高層的會議,希望上天派好主管。某天輕熟齡女主管來,對公司文化持不同看法,參與晨會勉勵活動遭批評,專案回覆問題遭誤解被罵。情勢不妙,主管罩著新進主管,使我侷促不安。後來我被眾說紛紜的是非打敗......
Thumbnail
我在公司三年,從實習生到正式員工,部門顛簸換主管,直到被推派處理重要專案,這段時間獨自面對高層的會議,希望上天派好主管。某天輕熟齡女主管來,對公司文化持不同看法,參與晨會勉勵活動遭批評,專案回覆問題遭誤解被罵。情勢不妙,主管罩著新進主管,使我侷促不安。後來我被眾說紛紜的是非打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和部屬之間的關係,主管常常害怕犯錯,但其實錯誤是成長的機會。文章分享瞭如何勇於承認錯誤、誠實面對自己、提升專業和以身作則。通過這些觀念,主管可以避免強勢驅離團隊,並建立一個正向的工作文化。文章內容豐富,並且涉及工作環境中常見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和部屬之間的關係,主管常常害怕犯錯,但其實錯誤是成長的機會。文章分享瞭如何勇於承認錯誤、誠實面對自己、提升專業和以身作則。通過這些觀念,主管可以避免強勢驅離團隊,並建立一個正向的工作文化。文章內容豐富,並且涉及工作環境中常見的問題。
Thumbnail
職場上遇過三類型的主管,各在我的職涯與工作經歷上有所影響,也間接著影響自己身心的狀況。我很容易受到別人情緒的影響,主管的情緒也左右我那天工作的情緒。要能在職場生存,除了技能外,讓自己保持心態健康也很重要。
Thumbnail
職場上遇過三類型的主管,各在我的職涯與工作經歷上有所影響,也間接著影響自己身心的狀況。我很容易受到別人情緒的影響,主管的情緒也左右我那天工作的情緒。要能在職場生存,除了技能外,讓自己保持心態健康也很重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