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男性廢退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幾年前的Me Too風波,從歐美燒到台灣,也帶來許多關於性別平等的探討。女性遭受騷擾與歧視等聲音,讓討論更聚焦在對女性的壓迫。性別議題看似為單一向聚焦於女性的議題,實則需要男女雙方的困境一起被看見。除了女性處境需要社會持續重視,男性面臨的問題也需要被關注。

那麼,男性面臨著什麼困境呢?男性在學業上比女性表現差,包含畢業率、獲得學位人數、課業成績等等。而從1979年到2019年的勞動市場中,女性人數不斷增加,男性卻呈現負成長。女性的薪資成長,男性的薪資則停滯不前。男性在社會上,也漸漸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男性廢退》稱呼這種看似「女強男躺」的現象,讓作者不但為社會,也為自己的三個兒子感到擔憂。

「我們可以對女性的權利表達熱情,也可以對脆弱的男孩和男人表達同情。」—《男性廢退》

教育

男孩在學業、輟學、留級等比例都比女孩來的高。這是因為男性的大腦發展與成熟,都比女性要慢,尤其在青少年時期更為明顯。讓男孩與女孩念同一年級,等同於是讓大腦許多神經連結還沒準備好的男孩越級打怪。因此,作者認為讓男孩多讀一年,能夠幫助他們調整與適應學業。

勞動市場

科技對男性的衝擊

在就業市場上,科技對於男性也帶來許多衝擊。需要大量產能的工作一般來說雇用較多男性,也導致男性容易被自動化給取代。相反地,比較沒那麼自動化的產業之中(醫療、教育、助人產業),女性仍佔多數。隨著科技發展,未來產業會更加重視需要察覺情緒的能力,而非需要大量產能的技術。在察覺情緒的「軟技能」上,作者認為女性較有優勢。也就是說,未來男性在勞動市場中更有可能被科技取代。

作者提到透過政策、教育、獎學金、薪資調整等方向來讓更多男性加入女性居多的產業(HEAL)。這種做法也能提升已在這些崗位上女性的待遇。

當然,社會對於男性的刻板印象仍然可能是一個難以短時間打破的障礙。舉例來說,社會較容易對於男老師有負面觀感,認為中小學以下的男老師「最好別跟小孩獨處」,甚至要提防肢體接觸。但是我們需要至少開始行動,才能慢慢看到改變。

男女薪資差異大?

如果看薪資中位數,女性只佔男性的82%。也因此,我們很自然會覺得「女性薪資比男性低」。有趣的是,作者提供了每個工資區間的勞工比例,卻發現男女薪資分佈非常相似。

男女薪資分佈高度重合

男女薪資分佈高度重合

這張圖顯示了大多數女性薪資上漲,而男性薪資卻停滯不前或下滑,這也是為什麼男女之間薪資差異縮小。不過,種族之間的薪資差異卻逐漸拉大(尤其黑人與白人),而勞動市場最頂層的階級(不分男女),也把薪資差異擴大。意思是,薪資間最大差異不在男女之間,而在種族以及勞動階級之間。當然,這並不是說女性已經完全追平男性,而是意識到差異的程度,以及女性之間高薪與低薪的差異擴大、男性之間的同樣趨勢等。去了解為什麼,才能更好看見掙扎的男性以及女性。

男性角色

隨著女性角色解放、經濟獨立、以及不受婚姻束縛,男性的傳統角色(賺錢養家)被廢除。可是,男性卻又還沒找到新的角色,少了劇本的男人無所適從。少數人活出比上一代更多彩的人生,但大多數人卻是在生活中掙扎。

少了傳統男性角色的目標,似乎也影響著男人的心理健康狀況。男性自殺率比女性高出三倍,未婚男性的毒品相關死亡率於2010-2020十年內翻了兩倍。這有可能是因為,男人的社交生活通常仰賴妻子的社交。少了婚姻,女性通常能透過自己原有的社交找回社會連結,而男人無法。男人也傾向於獨自處理問題,所以更容易導致他們感到孤單。

男人的角色需要重新被定義,也可以從父親開始。書中也有大篇幅談論著父親缺席對男孩的影響,以及父親與母親在孩子發展上的各自正向作用。既然作為家庭經濟支柱這樣的傳統角色已不符合社會期待,那更應該讓男人也參與到照顧者的角色。給予父親帶薪假,讓父親能夠參與到孩子發展,而非只是個提供金錢資助的「乾爹」。

自由派v.s保守派

在現有制度下,美國兩黨都有自己的問題,也都沒有辦法很好為男性困境帶來解方。

左派(自由派)問題:希望超越現有的性別框架

  1. 男性特質被當成疾病,將「男子氣概」視為有毒。
  2. 男性問題被認為是個人問題,而非結構性問題。
  3. 不夠重視生物學上的差異。左派傾向認為某些性別差異是社會化的結果,並擔心某些先天差異被拿來作為性別歧視的正當理由。雖然擔憂合理,但會讓差異的緣由過於簡單化。
  4. 堅信女性處於劣勢。執著於性別歧視二元論及單面論,無法看見男性與女性受困。

右派(保守派)問題:希望回到過去的性別框架

保守派雖然比自由派更注意到男性的困境,但是作者也批評保守派的缺陷:

  1. 相信男性處於劣勢,並靠著煽動男性對現況的不滿來達到政治利益。
  2. 過於重視生物學,忽略文化和社會影響。當一切都是「基因」和「天性」,就駁斥了社會、環境、教育等能夠影響一個人的偏好等證據。這一樣會讓性別差異的因素過於單一化。
  3. 過度希望恢復「過去」的男性角色,而非幫助男性適應「現在」的社會變化。

作者強調,人類在演化上是受到生物學與文化共同影響。男性與女性差異固然有生物學基礎,但性別特質也具有重疊性,男性與女性大腦有將近百分之五十的樣本重疊。而文化差異,則有可能放大或銳減某些特性(例如攻擊性)。

怎麼看待性別框架

作者認為性別以生物學來說是二元分類,而男女也因基因有著先天上的差異。跨性別或性染色體異常者,在統計學裡為少數以及例外。雖然「異常」這個詞彙可能帶有負面觀感,但他們的存在本身沒「問題」,對於分類也不會有影響,也不該因此歧視或否定。然而,當左派過於想要抹去生物學的差異時,男性的掙扎會被忽略。相反地,當右派太過強調生物學,並把跨性別族群作為散播恐懼的工具時,社會對立更會加深。我個人認為,這也會對跨性別族群造成很嚴重的傷害,並無法正視到許多在性別認同掙扎、真的需要幫助的人。

左派攻擊男性氣質,右派唾棄女性主義;左派屏棄生物學,右派過度傾向生物學。當兩派都將矛頭與解方指向單一面,男性的掙扎與困境就得不到解方,而性別平等問題不是單一向這件事也得不到重視。幫助男人,不代表否定女性的困境。兩者可以雙向進行,也能同時進行。提高男性不是為了要「換掉」女性,而是要全體一起提升

心得

我大學因要求選修了一門女性主義(女權主義),而到現在一直都還記得教授第一堂課就說過:「女性主義是人權主義,不過因為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沒有基本人權的是女性,所以才稱為女性主義」。如同作者不斷強調的,女性主義與「希望男性也享有平等」這件事不衝突,而女性主義者更應該正視男性的困境

這本書與先前讀過的許多書都串連起來,尤其是《失控的焦慮世代》也說過男人與男孩早在手機出現之前就已經出現問題。而《男人的憂傷,只有屌知道》也提及這個社會期望男人既要溫柔,又要堅強,好像問題都是他們自己造成的。有些人會認為男性經歷的是「相對剝奪感」,不過我會覺得,看見男人的困境並不是為了要互相比較。當社會只有一種「受害者」的單向論,那不符合「受害者」形象的族群是否更會有苦難言?有時會覺得男人的苦,是不是真的只有屌知道

最後,想提到作者提到讓男性多加入傳統女性產業時,用的縮寫是「HEAL」(健康Health、教育Education、行政Administration、讀寫Literacy)。我覺得是很有趣的雙關,因為「heal」可以是指治癒別人,也可以是治癒自己。「Man can HEAL」(男人可以治癒)似乎也是在說,男人不但能夠勝任這些治癒社會的工作,也能夠因此治癒自己。性別還沒完全平等,我們持續推動女性權益時,能不能也看到生而為「男」的痛苦呢?

作者關於本書的文章(英文):https://ofboysandmen.substack.com/p/men-can-hea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獨旅 | 讀旅
19會員
43內容數
🧳分享一些獨旅攻略 📖也分享一些讀書心得 🙈偶爾聊聊美國社工界和助人產業
獨旅 | 讀旅的其他內容
2025/09/22
二戰後的世代各自經歷不同程度的個人主義,各種便捷的科技更讓「自主」和「自我」價值被強化。嬰兒潮世代開啟了個人主義的大門,在年少時敢於叛逆。X世代呼吸著個人主義的空氣,對未來多了份自信。而千禧世代是將個人主義奉為聖旨的一代,相信自己,不在乎他人眼光。對於千禧世代來說,個人主義「超級讚」。這些變化都不是
Thumbnail
2025/09/22
二戰後的世代各自經歷不同程度的個人主義,各種便捷的科技更讓「自主」和「自我」價值被強化。嬰兒潮世代開啟了個人主義的大門,在年少時敢於叛逆。X世代呼吸著個人主義的空氣,對未來多了份自信。而千禧世代是將個人主義奉為聖旨的一代,相信自己,不在乎他人眼光。對於千禧世代來說,個人主義「超級讚」。這些變化都不是
Thumbnail
2025/09/19
你覺得一代真的不如一代嗎?每一代真的越來越缺乏抗壓性嗎?還是每個世代又在與不同壓力對抗呢?或許《跨世代報告》可以給出一些理解世代差異的方向。 本書作者Jean Marie Twenge是加州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博士。她彙整了沈默世代、嬰兒潮世代、X世代、千禧世代、Z世代、以及兩極世代(2013
Thumbnail
2025/09/19
你覺得一代真的不如一代嗎?每一代真的越來越缺乏抗壓性嗎?還是每個世代又在與不同壓力對抗呢?或許《跨世代報告》可以給出一些理解世代差異的方向。 本書作者Jean Marie Twenge是加州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博士。她彙整了沈默世代、嬰兒潮世代、X世代、千禧世代、Z世代、以及兩極世代(2013
Thumbnail
2025/06/15
假設你在飛機上,聽到空姐廣播: 「請問有醫生在現場嗎?」 大部分人會馬上想到有人身體不適。 那麼,如果是: 「請問有社工在現場嗎?」 你能立刻想到需要社工處理的狀況嗎? 如果無法馬上與任何事物做連結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大眾對於社工專業缺乏理解。就連社工自己對本身專業也可能感到模糊。《不忠貞
Thumbnail
2025/06/15
假設你在飛機上,聽到空姐廣播: 「請問有醫生在現場嗎?」 大部分人會馬上想到有人身體不適。 那麼,如果是: 「請問有社工在現場嗎?」 你能立刻想到需要社工處理的狀況嗎? 如果無法馬上與任何事物做連結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大眾對於社工專業缺乏理解。就連社工自己對本身專業也可能感到模糊。《不忠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現代男女之間的關係面臨許多挑戰,來自於傳統觀念、溝通障礙、期望落差等,建議透過自我提升、平等對待、溝通交流、尊重差異和學習新觀念來改善現狀。
Thumbnail
現代男女之間的關係面臨許多挑戰,來自於傳統觀念、溝通障礙、期望落差等,建議透過自我提升、平等對待、溝通交流、尊重差異和學習新觀念來改善現狀。
Thumbnail
害怕自己不像男性沒辦法給女性安全感,但又擔心自己就算像男性也比不上真正的男性,但心裡又不認為自己應該、想要成為男性,於是會讓自己顯得自卑不自信,而這種不安會橫在感情裡!
Thumbnail
害怕自己不像男性沒辦法給女性安全感,但又擔心自己就算像男性也比不上真正的男性,但心裡又不認為自己應該、想要成為男性,於是會讓自己顯得自卑不自信,而這種不安會橫在感情裡!
Thumbnail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我們以前一直覺得其實不需要特別拿出來討論的議題:女性議題。 因為對我們來說性別不是一個什麼問題,也不應該是一個問題,就像丟東西不應該是一個主要的問題,整理自己才是更核心的切入點。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因為有所謂比較陽剛的女性,也有所謂比較陰柔的男性,性格的差異應該比性別的差異更
Thumbnail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我們以前一直覺得其實不需要特別拿出來討論的議題:女性議題。 因為對我們來說性別不是一個什麼問題,也不應該是一個問題,就像丟東西不應該是一個主要的問題,整理自己才是更核心的切入點。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因為有所謂比較陽剛的女性,也有所謂比較陰柔的男性,性格的差異應該比性別的差異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男女之間的刻板印象和對立,並觸及了婚姻中的家庭暴力、出軌等問題。作者通過一個群體討論的案例,提出不應該將個案問題變成男女之間的戰爭,而應該從更全面的視角去看待這些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男女之間的刻板印象和對立,並觸及了婚姻中的家庭暴力、出軌等問題。作者通過一個群體討論的案例,提出不應該將個案問題變成男女之間的戰爭,而應該從更全面的視角去看待這些問題。
Thumbnail
男女之間的情感一直是無解的議題,從古今中外的詩文歌賦都在傳頌著這一情字。本文將探討兩性關係,代表著冰和火、感性和理性、陰和陽的存在,並將深入探討兩性之間的差異、溝通技巧等話題。
Thumbnail
男女之間的情感一直是無解的議題,從古今中外的詩文歌賦都在傳頌著這一情字。本文將探討兩性關係,代表著冰和火、感性和理性、陰和陽的存在,並將深入探討兩性之間的差異、溝通技巧等話題。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性別平等下,我們真的秉棄所有偏見與歧視?或者在性別平等的現狀下是大眾理所當然?觀察身邊從親戚到明星,原來性別偏見無處不在。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性別平等下,我們真的秉棄所有偏見與歧視?或者在性別平等的現狀下是大眾理所當然?觀察身邊從親戚到明星,原來性別偏見無處不在。
Thumbnail
從作者的觀點出發,探討了與女性互動的一些困難和未解之謎。表達了作者對現代社交和分享疑慮的深切思索和困惑。
Thumbnail
從作者的觀點出發,探討了與女性互動的一些困難和未解之謎。表達了作者對現代社交和分享疑慮的深切思索和困惑。
Thumbnail
性解放和女性主義的內心糾結。「性解放」應該被看作是一個個體化的選擇和可能的道路,而不是一個唯一的正確答案。本文探討了現代女性的內心糾結,探索女性主義、性解放、約砲以及性解放的培力經驗。香水百合提出了思考方向與執行之間的矛盾,希望女性能夠有自己的態度,並且分享了關於愛與性之間的感情故事。
Thumbnail
性解放和女性主義的內心糾結。「性解放」應該被看作是一個個體化的選擇和可能的道路,而不是一個唯一的正確答案。本文探討了現代女性的內心糾結,探索女性主義、性解放、約砲以及性解放的培力經驗。香水百合提出了思考方向與執行之間的矛盾,希望女性能夠有自己的態度,並且分享了關於愛與性之間的感情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