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伍 教育🎓是意志的鍛鍊,也是愛🧡的延續 ── 從一位老師與父親的角度出發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從學生一路走到研究所,如今成為老師與父親,我深切感受到:教育的本質,不只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人格的淬鍊。在升學的體系中,智商或許是篩選的一道門檻,但能否走得長遠,往往取決於意志——是否願意持續探究、忍耐、承受學習的漫長與不確定。也因為感受到這些,才決定寫成文章,公開於世。

而這篇9.5,除了是心境上的闡述,也是整個專欄的回顧與展望。

一、從學生走向教師,我如何理解教育的核心

我曾以為讀書是為了理解世界,現在則明白,讀書更多是為了理解自己。每一次考試,每一場報告,都是在練習一件事:遇到不懂、遇到挫折,還願不願意繼續走下去。

教育不是篩出「聰明人」,而是在陪伴每一位學生累積對未知的容忍度。如今的社會,知識可以輕易取得,AI也可以迅速生成大量資訊,但耐性與探究的渴望,仍然無法輕易複製。這是教育無法被取代的部分。

有時看到時事新聞中那些速成、追求效率的教育改革,不禁感慨:在這麼急促的時代裡,我們是否還願意讓孩子「慢慢地學」?是否還能容許他們在錯誤與迷惘中,建構出真實的自己?

二、身為父親的我,如何看待孩子的學習過程

身為父親,我理解「陪伴」不等於「教導」。在孩子面前,我學習收起身為老師的習慣,不搶答、不糾正,而是一起等待,一起看他如何面對自己的問題。尤其在孩子逐漸長大,成為青少年的過程當中,這樣的心境轉換更是重要。

這樣的等待,不只是技巧,更是一種信仰的實踐。聖經中說:「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須忍耐等候。」(羅馬書 8:25)這句話提醒我,孩子的成長不是立刻可見的果實,而是需要耐心灌溉的種子。我學習在他跌倒時不急著扶起,而是相信他有能力重新站起來——這是意志的培養,也是信心的延續。

我不想讓他成為「完美的學生」,而是希望他成為「願意持續學習的人」。他不需要會背公式,但需要知道,當他遇到挫折時,有一個人會在旁邊說:「沒關係,再試一次。」

蒙特梭利曾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能力去為自己思考的人。」這句話與信仰中的自由意志不謀而合。我相信孩子是有靈性的個體,他的學習不該被標準化,而應該被尊重與引導。我不強迫他學習,而是創造一個空間,讓他願意學習。

孩子讓我重新思考什麼叫做「有用的知識」。或許,真正有用的,是那些教會他如何失敗、如何再站起來的知識。聖經也說:「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羅馬書 5:4)這不只是信仰的循環,也是教育的節奏。

結語、教育是一段不斷交換的生命旅程,也是一場時代的對話

作為老師,我試圖建立一套能讓學生主動探索的環境;作為父親,我試著讓孩子在情緒中找到自我;而作為一個走過學習旅程的人,我深深感受到——教育,不是向外奔跑,而是朝內凝視。它是一種慢慢展開的交換,一種讓人願意走更遠的生命邀請。

然而,在 AI 崛起的當下,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有些人稱它為革命,有些人卻感受到威脅——尤其是對那些在資訊素養上感到吃力的教師而言,AI 不只是工具,而可能是取代的符號。

我曾見過一些老師反對學生使用 AI,認為它會讓思考退化、讓學習變得廉價。但我卻認為,AI 並不是敵人,它是人類創意的延伸,是一種可以啟動新局的合作夥伴。

教育,不該是封閉的保護,而是打開的引導。如果我們拒絕面對技術,只是讓孩子錯失了參與未來的能力。

身為一個在教學現場的人,我不想用焦慮看待改變,而是試著用理解去拆解問題,用創造去開展可能。AI 永遠不會取代教師的溫度與理解力——但它會提醒我們:「你願不願意重新學習?願不願意和學生一起面對未知?」

這或許才是真正的教育意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教養的光:從家庭到未來的教育智慧
0會員
12內容數
高中退休教師與父親身份、蒙氏與信仰特色,以及對家長與教育工作者的實用價值
2025/09/17
本文分享一對基督徒父母如何結合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和聖經教導,實踐零歲教育,培養孩子的耐心和潛能。文章涵蓋零歲教育的定義、蒙氏操作方法、耐心養成的重要性,以及科學與信仰的融合,並提供兩個可實施的策略:感官閱讀時間和耐心環境準備。
2025/09/17
本文分享一對基督徒父母如何結合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和聖經教導,實踐零歲教育,培養孩子的耐心和潛能。文章涵蓋零歲教育的定義、蒙氏操作方法、耐心養成的重要性,以及科學與信仰的融合,並提供兩個可實施的策略:感官閱讀時間和耐心環境準備。
2025/09/10
蒙特梭利教育的工作循環能有效培養孩子的毅力與專注力,並應用於課業學習中,例如小論文寫作、科展研究等。本文探討工作循環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挫折,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並結合AI應用與聖經故事,提供父母實踐策略,培養孩子面對挑戰的堅忍性格。
2025/09/10
蒙特梭利教育的工作循環能有效培養孩子的毅力與專注力,並應用於課業學習中,例如小論文寫作、科展研究等。本文探討工作循環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挫折,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並結合AI應用與聖經故事,提供父母實踐策略,培養孩子面對挑戰的堅忍性格。
2025/09/03
分享如何在家中應用蒙特梭利教育,並結合基督教信仰,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從幼兒到國小階段的實踐經驗與策略,以及蒙特梭利教育與聖經教導的共通點。
2025/09/03
分享如何在家中應用蒙特梭利教育,並結合基督教信仰,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從幼兒到國小階段的實踐經驗與策略,以及蒙特梭利教育與聖經教導的共通點。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教育和智商之間的關係,以及在畢業時的成績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教育模式的問題以及智商與實際應用的關聯,並呼籲大家重新思考智商和成功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教育和智商之間的關係,以及在畢業時的成績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教育模式的問題以及智商與實際應用的關聯,並呼籲大家重新思考智商和成功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吳軍老師的《卓越》探討教育的真正意義,追求卓越而非追求學歷和工作,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教育的最佳方式是根據不同人的需求和環境量身定製,並應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和發展階段採取適當方法。家長的陪伴和引導對培養孩子正確價值觀和健康心理至關重要。
Thumbnail
吳軍老師的《卓越》探討教育的真正意義,追求卓越而非追求學歷和工作,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教育的最佳方式是根據不同人的需求和環境量身定製,並應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和發展階段採取適當方法。家長的陪伴和引導對培養孩子正確價值觀和健康心理至關重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上學的目的與意義,並提供了個人的學習心得以及傳承給下一代的教育理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上學的目的與意義,並提供了個人的學習心得以及傳承給下一代的教育理念。
Thumbnail
創造學生的價值,就是創造自己生命的意義~ 選擇已教育為職業的朋友,是否能分辨自己準備的教育素材,能不能增加學生的價值,極其重要;而在安排的時間內,能否能提昇學生對於痛點的改善,或是讓學生對於自身的問題豁然開朗、找到變好的方向,是不能疏忽的最要點~ 許多教育工作者,習慣在講述的過程中,運用了許多名
Thumbnail
創造學生的價值,就是創造自己生命的意義~ 選擇已教育為職業的朋友,是否能分辨自己準備的教育素材,能不能增加學生的價值,極其重要;而在安排的時間內,能否能提昇學生對於痛點的改善,或是讓學生對於自身的問題豁然開朗、找到變好的方向,是不能疏忽的最要點~ 許多教育工作者,習慣在講述的過程中,運用了許多名
Thumbnail
【你有教育專業嗎?】 「我們是充滿愛的教育,但不是愛的教育。」充滿愛的教育有原則和界線,而非無止境的包容。原來在缺乏專業之下,愛的教育會變成以愛為名的教育,我回想起過往總會過度討好、過度同理學生,因此當學生不如我所預期時,我會陷入對自己的極度失望。其實,靠著熱情與直覺去對待孩子是危險的。
Thumbnail
【你有教育專業嗎?】 「我們是充滿愛的教育,但不是愛的教育。」充滿愛的教育有原則和界線,而非無止境的包容。原來在缺乏專業之下,愛的教育會變成以愛為名的教育,我回想起過往總會過度討好、過度同理學生,因此當學生不如我所預期時,我會陷入對自己的極度失望。其實,靠著熱情與直覺去對待孩子是危險的。
Thumbnail
前言 我們常說,要改善社會的各種亂象,必須從「教育」著手,但再細問,如何著手?卻沒有人答得出來。提供更多的教育經費、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是改善教育嗎?到底如何透過教育改變一個人?而這改變又如何是向善的改變而非向惡的改變?將很多的問題都歸結到教育,但是教育真的有這麼「神」嗎?還是,背後真
Thumbnail
前言 我們常說,要改善社會的各種亂象,必須從「教育」著手,但再細問,如何著手?卻沒有人答得出來。提供更多的教育經費、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是改善教育嗎?到底如何透過教育改變一個人?而這改變又如何是向善的改變而非向惡的改變?將很多的問題都歸結到教育,但是教育真的有這麼「神」嗎?還是,背後真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