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知識焦慮。
學生時期,買東西會研究成分表,
育兒時期,教養派別要全部讀過。
甚至在還沒懷孕前,我就先去聽育兒講座,提問時讓講師嚇了一跳。
(其實粉專名,是我給自己的期許)
一路用功下來,自然而然開始接觸到正念。
在搞懂「正念」和「正向思考」不同後,也只停留在粗淺的了解。
我也發現,比起教養理論,當自己吃好、睡飽、心情安穩時,
就能溫柔地對待孩子。
💡正向思考 = 看見亮點,往好的一面想
🧘♀️正念 = 看見當下的狀態,不論好壞
可是,大家常說「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孩子」,
實在太抽象了。
我常常忍不住把握Me time,滑手機到半夜,
也常常在「照顧自己」和「照顧孩子」之間拉扯、感到煩躁。
我突然發現自己不知道,怎麼「照顧好自己」。
(當媽媽以後,更常焦慮了)
透過恩師介紹,我報名了正念減壓的八週課程,課程說明裡寫著:
★ 專注力大幅提升
★ 抗壓性變好
★ 情緒狀態改善
★ 睡眠品質好很多
(心動😳)
這次終於不是教養課,是給我自己的課。
第一週,我們做了「正念吃葡萄乾」的練習。
明明是尋常食物,透過專注體驗,
它彷彿變成別種食物般,豐富有層次起來。
每顆葡萄乾,都帶著明顯不同的酸或甜。
我突然聯想到,那孩子呢?
我常覺得他們「又來了」、「講不聽」,
但其實在「又來了」事件裡,孩子的反應也會很不同,
或著說,依我的反應而天差地遠。
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像品嘗葡萄乾一樣,
細膩地去分辨孩子這次的需求呢?
另一個練習是「身體掃描」,
順利時,身體痠痛可以減少一半(原來我是緊繃的),
心情也平靜許多。
睡前做也比較容易入睡。
只是失敗的時候,頭腦裡雜音很多,覺得氣餒。
在練習回家作業時,我的腦袋出現幾種聲音:
-我觀察到, 我不太能接納狀態不好的自己。
-我觀察到, 我是一個追求“標準答案”的人。
-我觀察到, 我是喜歡速戰速決的人。
我等待時間陪我找出答案,我正在練習和我的焦慮相處。
(第二週待續......)
有興趣的人,可以到 YouTube搜尋🔍正念葡萄乾、身體掃描
找一個順耳的試試看吧!
利利寫生活,紀錄正念日記, 帶給你一點靈感,一起慢慢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