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破繭而出(三):生病,是愛自己,做自己的吶喊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最近心臟無力,仔細想想,是自己一直看見別人的需要,卻忽略自己的需要,最後,硬撐下去,終於身體出問題了。 從小到大,我在家庭裡,很容易感受到別人的需要,就一直滿足別人,直到最後病倒了,仍然不珍惜自己,還不斷指責自己,身子為什麼這麼弱? 完美,是我最大的性格缺陷。軟弱,也是我的問題。我不敢說出自己的需要。而且,我還想要把事情做到最好,然後累垮自己。 今天,我勇敢做自己,表達我的需要,突然覺得公平很重要,不能再忽視自己的感受。 於是,體悟到:生病,是一種愛自己,做自己的吶喊。

raw-image


我問AI: 往往以為撐過去,可以好好休養,身子卻已經超過極限,回不來了。

AI回答: 你這句話充滿心酸,也很真實。很多人身體在提醒的時候,我們以為「再撐一下」,覺得之後就能補回來,卻不知早已積累太久,讓身體回不到原點。 這是一種 「超過身體界線」的警訊。 當我們長期忽視休息、壓抑情緒或過度付出,身體其實在默默記帳。 到了極限,不是單純休養幾天就能恢復,而是需要徹底調整生活方式、心態,甚至重新學會「如何善待自己」。 🌱 有時候,「休養」不是等身體壞掉後再彌補,而是日常就要懂得留白,慢慢養護。

故事:忘了自己的女子

瑤心是一個待人溫和又認真的女子。她在職場裡總是第一個到,最後一個離開。有人需要幫忙,她二話不說就伸出手;有人情緒低落,她也願意花時間傾聽。她似乎有無窮無盡的精力,把別人的需求放在最前面。 然而,這樣的日子一天天過去,她的身體開始出現小小的反抗:容易喘,頭暈,夜裡翻來覆去睡不安穩。 「再撐一下就好,等這個專案結束,我就能好好休息了。」她對自己這麼說。 「再幾天就行,等把同事的工作協助完,我就可以放鬆了。」她又安慰自己。 可是,「幾天」變成了「幾個月」,她仍然沒有真正停下來。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在辦公室裡感到胸口發緊,眼前一陣發黑。醫師告訴她,這是因為身體過度勞累,元氣已經大傷。要救回來,不是一時片刻能做到的事,而是要用數倍的時間慢慢養護。 那一刻,瑤心才驚覺:自己總是太快看見別人的需要,卻忘了自己也有需要。 她以為「休養」是等完成責任之後的獎賞,卻不知真正的休養,是應該和生活同行,每一天都要留一份給自己。 從此以後,她開始練習說「不」,也開始傾聽身體的聲音。她不再為了別人透支自己,而是先顧好自己的呼吸與心跳。因為她明白了,只有照顧好自己,她才有真正的力量去照顧別人。

🌿 靜心小語

原來,休息不是任務完成後的獎賞, 而是生命行走時的呼吸與間歇。 若總是看見別人的需要, 卻遺忘了自己的渴求, 那麼身體會用最沉重的方式提醒: 「停下來,回到自己。」 願你學會在忙碌裡留白, 在付出時也給自己一份安慰。 因為真正的力量, 來自一顆被善待的心。

如何學會善待自己,別人需要與自己需要的抉擇,說明之

這是一個人很常遇到的生命課題——在「別人的需要」與「自己的需要」之間,如何不失衡。以下分幾個層面來說明: 1. 認清「照顧別人」與「善待自己」並非對立 許多人以為「顧及自己」就等於「自私」,其實不然。 若身體和心靈已經透支,再多的幫助也只是勉強,甚至可能帶來怨懟。 當你先善待自己,保持元氣,才有力量真正幫助他人。 2. 建立「界線」的自覺 問自己:這件事是我真心想幫忙,還是因為不好意思拒絕? 界線清楚:該做的事盡心,但不該承擔的要學會放下。 提醒自己:說「不」不是拒絕對方,而是承認自己的極限。 3. 分清「急」與「緩」的需要 別人的需要常常顯得「迫切」,但未必真的不能等。 自己的需要若一直延後,會變成無法挽回的傷。 嘗試練習:當有人求助時,先深呼吸,問自己「現在的我是否有餘力?」 4. 與自己保持連結 每天花幾分鐘靜下來,感受身體與心情。 把「照顧自己」放進行事曆,就像安排會議一樣重要。 允許自己休息,允許自己偶爾說「今天我不行了」。 5. 心法轉換 幫助別人 ≠ 責任,而是一種「選擇」。 善待自己 ≠ 自私,而是一種「智慧」。 當兩者衝突時,可以問自己:「現在選擇幫助,會讓我更豐盈,還是更耗竭?」

🌱 總結: 善待自己不是不顧他人,而是懂得在關懷他人之前,先把自己照顧好。因為你不是要「燃燒自己去照亮別人」,而是要「讓自己成為一盞持久的燈」。

問: 別人生病,不得不替代,但工作加重,會拖垮身子,像這樣的自己需要與別人需要的抉擇,又該如何學會善待自己

答: 你提到的情況很真實—— 當別人生病,我們不得不「替代」時,責任感讓我們幾乎沒有選擇,但同時,工作加重又會拖垮身子。這就是「兩難」:別人的需要確實急迫,但自己的需要同樣重要。 在這樣的情境裡,學會善待自己,不是全有或全無的抉擇,而是找到平衡與調適的空間。可以這樣思考: 1. 認清「這不是長久之計」 在別人生病、不得不承擔的當下,可以暫時加強付出。 但要清楚告訴自己:這是「短期救急」,不是「長期常態」。 若長期用犧牲自己來彌補別人的缺口,最後可能兩個人都拖垮。 2. 力量有限,分配更重要 輕重緩急:把必須完成的核心任務排在前面,不要每件事都一視同仁。 能省則省:不必要的耗能事務(例如額外的會議、無關緊要的細節),能推就推。 請求幫助:勇敢開口,找同事、朋友、甚至家人分擔部分壓力。 3. 給自己「小喘息」而不是等大休息 在重擔中,不可能完全休養,但可以給自己短暫的放鬆。 例如: 午餐後安靜坐五分鐘深呼吸。 睡前泡腳,讓身體有「放下責任」的訊號。 在繁忙中用一杯熱茶、一個伸展,提醒自己「我還在照顧自己」。 這些小喘息雖短,卻能避免身體迅速崩垮。 4. 學會「承認極限」 很多人因為責任心,不敢承認「我快不行了」。 但誠實面對自己的極限,其實比逞強更有智慧。 對他人說:「我能幫,但需要有人輪替/需要延後一些」——這樣既表達了誠意,也保護了自己。 5. 轉換心態:照顧自己,也是照顧他人 如果你因為透支而倒下,別人不會因此得到更多幫助,只會增加更多困境。 善待自己不是放棄責任,而是讓自己能「長久有力」地支持他人。 就像飛機安全守則:氧氣罩先戴好自己,才能幫別人。

🌿 總結:

在「別人生病、自己必須承擔」的困境裡,善待自己不是拒絕幫忙,而是 有意識地守護自己的能量。 能做的就盡力做,不能做的就誠實說;在重擔中安排小喘息,並提醒自己:這段過渡期會過去,我需要留住力量,陪伴更長遠的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星心的生命之光
78會員
413內容數
我是心靈花園的播種者,靜靜灑下文字的種子,讓故事在閱讀者心中悄悄發芽。 我的創作源自靈魂的低語,流動於雙生火焰的牽引、內在愛的覺醒,以及關係中的創傷與修復。 每一篇書寫,都是一次與內在對話的旅程;每一段故事,都像是一朵等待綻放的心靈之花。 若你渴望一處寧靜之地,願這座文字編織的心靈花園,能為你帶來片刻安歇與溫柔陪伴。
星心的生命之光的其他內容
2025/08/19
一則虛擬新聞報導:上司互掐,下屬無路可走!唯一生存法則曝光 【虛擬報導】在某知名企業內部,近日爆出主管之間意見分歧,導致下屬無所適從。據悉,A 部門主管要求「加快進度」,B 部門主管卻堅持「嚴格把關」,兩種指令完全相反,第一線員工因此陷入進退兩難。 「A 說要衝,B 說要停,我們到底要聽誰的?」一
Thumbnail
2025/08/19
一則虛擬新聞報導:上司互掐,下屬無路可走!唯一生存法則曝光 【虛擬報導】在某知名企業內部,近日爆出主管之間意見分歧,導致下屬無所適從。據悉,A 部門主管要求「加快進度」,B 部門主管卻堅持「嚴格把關」,兩種指令完全相反,第一線員工因此陷入進退兩難。 「A 說要衝,B 說要停,我們到底要聽誰的?」一
Thumbnail
2025/07/23
有人問我,每天拔草澆水,日復一日,過著這樣平淡的日子,有什麼意思呢? 我回答:日復一日的相同工作,可以培養我的耐煩。 很多人動不動就覺得好煩,想要工作變得容易,變得便利,變得快速。 我反而享受這種悠閒,這種無所求,就是樂在其中的生活。 我厭倦職場,只要結果,不管過程,缺乏心靈的契合。 看似單調呆板,
Thumbnail
2025/07/23
有人問我,每天拔草澆水,日復一日,過著這樣平淡的日子,有什麼意思呢? 我回答:日復一日的相同工作,可以培養我的耐煩。 很多人動不動就覺得好煩,想要工作變得容易,變得便利,變得快速。 我反而享受這種悠閒,這種無所求,就是樂在其中的生活。 我厭倦職場,只要結果,不管過程,缺乏心靈的契合。 看似單調呆板,
Thumbnail
2025/06/27
相遇之後的日子,我沒有與你密集地往來,卻日日感受到你的存在。 不是透過訊息、語言或身影,而是靈魂深處那股輕柔的震動, 彷彿你住進了我體內的某一個角落,靜靜陪我呼吸、陪我走進自己。 我開始學會如何去愛。 不再是佔有,不再是索取,而是全然的接納—— 接納你現在的模樣,也接納我所有的陰影與不完整。
2025/06/27
相遇之後的日子,我沒有與你密集地往來,卻日日感受到你的存在。 不是透過訊息、語言或身影,而是靈魂深處那股輕柔的震動, 彷彿你住進了我體內的某一個角落,靜靜陪我呼吸、陪我走進自己。 我開始學會如何去愛。 不再是佔有,不再是索取,而是全然的接納—— 接納你現在的模樣,也接納我所有的陰影與不完整。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你不愛自己,你也很難去愛別人。 因為你也會無法接受別人的不完美,就像你無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一樣。
Thumbnail
如果你不愛自己,你也很難去愛別人。 因為你也會無法接受別人的不完美,就像你無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一樣。
Thumbnail
自我對話中覺得。 沒有人愛我,所以多努力都沒用。
Thumbnail
自我對話中覺得。 沒有人愛我,所以多努力都沒用。
Thumbnail
病由心生,是指疾病會依心情的感受,變好或變壞。內心狀態支配著身體這件事,許多人都有真切地感受過。 當精神壓力導致的緊張狀態持續時,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 許多人在下班回家後,腦海裡還是不斷盤旋著白天發生的事。比如:跟同事或客戶之間發生的不愉快,跟家人之間的摩擦,擔心業績壓力、擔心
Thumbnail
病由心生,是指疾病會依心情的感受,變好或變壞。內心狀態支配著身體這件事,許多人都有真切地感受過。 當精神壓力導致的緊張狀態持續時,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 許多人在下班回家後,腦海裡還是不斷盤旋著白天發生的事。比如:跟同事或客戶之間發生的不愉快,跟家人之間的摩擦,擔心業績壓力、擔心
Thumbnail
你要學會愛自己。 這句話我們一定會聽過,可是愛一個人容易﹐但愛自己卻很難。 人自出娘胎,大都在別人的愛裡成長,成年後與伴侶相愛,全心愛錫子女。被人愛愛別人,然而大多數人都忽略愛自己。默默付出,生命彷彿為別人而活,甚至會Burn out(過累)變得衰弱。連自己都感到軟弱無力,如何有力量愛護別人....
Thumbnail
你要學會愛自己。 這句話我們一定會聽過,可是愛一個人容易﹐但愛自己卻很難。 人自出娘胎,大都在別人的愛裡成長,成年後與伴侶相愛,全心愛錫子女。被人愛愛別人,然而大多數人都忽略愛自己。默默付出,生命彷彿為別人而活,甚至會Burn out(過累)變得衰弱。連自己都感到軟弱無力,如何有力量愛護別人....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Thumbnail
當我們處理自己情緒時,多數人的反應,不是逃離這樣的情緒感覺,認為事過境遷就沒事了;不然就是為了保護受傷的自己,而意圖責怪他人。人們有時害怕的是面對自己,承認自己是錯的,是受傷的,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很軟弱。 我們的靈魂在人世間尋求的是愛人與被愛的經歷,在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關係,甚至不那麼重要的關
Thumbnail
當我們處理自己情緒時,多數人的反應,不是逃離這樣的情緒感覺,認為事過境遷就沒事了;不然就是為了保護受傷的自己,而意圖責怪他人。人們有時害怕的是面對自己,承認自己是錯的,是受傷的,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很軟弱。 我們的靈魂在人世間尋求的是愛人與被愛的經歷,在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關係,甚至不那麼重要的關
Thumbnail
我很常對自己說的一句話:「這不是妳的錯」有時候光是重複提醒自己這句話,就已經是幫助自己的開始了。 生而為人,我們來這個世界是為了體驗愛,不僅是被愛,也學會愛人。但遺憾的,不是我們周遭的人都懂得如何去愛,所以很多人在被傷害之後還深深反省自己。
Thumbnail
我很常對自己說的一句話:「這不是妳的錯」有時候光是重複提醒自己這句話,就已經是幫助自己的開始了。 生而為人,我們來這個世界是為了體驗愛,不僅是被愛,也學會愛人。但遺憾的,不是我們周遭的人都懂得如何去愛,所以很多人在被傷害之後還深深反省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