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陣子,一位在科技公司擔任專案總監的朋友,來找我聊心事。
他剛帶領團隊完成了一個重要專案,本以為能安穩過半年。
沒想到,公司突然大幅重組,專案被砍掉,他兩週都睡不好,拼命想「硬扛」住局面,卻越來越覺得心力交瘁。他問我:「為什麼我越努力,反而越覺得無力?」
聽著他的話,我心裡一陣酸。
因為這不只是他的故事,也是許多管理者、甚至過去的我自己曾經走過的路
我們總以為責任就是「撐住」,可走過風雨才懂:真正的強大,不是死命硬撐,而是學會在無常裡鬆開。
為什麼我們這麼怕變化?
因為我們都渴望掌控。
但人生與職場,本來就像四季,有春生就有秋落。
你再努力,也無法阻止一片葉子掉落。
很多領導者犯的錯誤是:把「控制」當成唯一的價值。
然而,真正的智慧,是能在無常裡,依然找到自己的安穩。
「躺平」不是放棄,而是懂得在該鬆手時,給自己一個喘息。
因為當你鬆下來,才有空間看見新的可能。
3個「柔軟生存術」:帶走就能用
在陪伴許多高階主管的過程中,我發現那些能真正走得遠的人,不是因為「比別人更硬」,而是因為他們學會了柔軟。
這裡有三個方法,我自己也常提醒自己去實踐:
✅ 心態調整:從「掌控者」到「觀察者」
- 別急著判斷:變化不是敵人,它只是「新的資訊輸入」。
- 換個問題:當團隊被合併、計畫被打亂時,先問:「這背後,可能藏著什麼新的機會?」
- 小練習:每天寫下「今天的一個變化 + 它可能帶來的好處」。
👉 這樣做,你的大腦會慢慢從「焦慮」轉向「探索」。
✅ 行動方式:把計畫做「彈性化」
- 不要當鐵軌:計畫不是死板的路線,而是可以微調的指南針。
- 把年度目標拆小:例如「提升業績20%」→ 改成「本季試水一個新渠道,有效就加碼,無效就轉型」。
- 設立「調整點」:每個月或每個季度檢視一次,允許根據環境修正方向。
👉 方向不變,但路徑要能彎。這才是韌性。
✅ 能量管理:為自己設立「恢復結界」
- 刻意留白:每天至少 15 分鐘,關掉手機,靜靜呼吸,告訴自己:「我不用今天解決所有問題。」
- 建立儀式感:例如下班後散步 20 分鐘、週末不回工作訊息,讓身體知道「現在是恢復時間」。
- 管理能量,而不只是時間:高壓下,你需要的不是更多工時,而是更快恢復的能力。
👉 停下來不是懶惰,而是為了走得更穩、更久。
學會「鬆弛力」,在風浪裡自在行走
風浪無法避免,但帆的方向可以調整。
成熟的領導者,不是永遠把牙關咬緊,而是能在變化裡找到安穩。
請記得:
真正讓團隊走得遠的,不是你死命硬撐的身影,
而是你願意鬆手,為自己和團隊留下一點呼吸空間的智慧。
🌿 今天,我想邀請你做一個選擇:
A. 這週,我願意試著「柔軟應對」,放過自己一次
B. 我還會繼續拼,但會留一個「恢復結界」給自己
C. 我想對自己說:「你真的已經做得很好」
💬 在評論中分享你的選擇,也許會啟發正在「硬扛」的另一位領導者。
📣 如果這篇文章觸動了你,也請分享給給需要的朋友。願我們都能在風浪裡,學會自我修復,也懂得溫柔地照顧自己。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