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化學的世界裡,我們有很多工具可以用來了解物質的成分與特性。
但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實驗室分析,看到 LC-MS/MS、HPLC、UV、IR 這些名詞,很容易就覺得像另一種語言。
其實,分析化學的工具可以分成四大方向,每個方向都有自己的角色,就像科學家的「不同偵探工具」。理解這些工具,才能幫助你快速入門質譜,也理解它為什麼能成為現代檢驗的核心技術。
四大化學分析方法
1️⃣ 光譜法(Spectroscopy)
光譜法是最早也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的原理很簡單:不同分子對光的吸收或發射特性不同,科學家就可以透過光的訊號來判斷物質特性。
- 常見種類:UV(紫外光吸收)、IR(紅外光吸收)
- 應用:判斷物質的純度、了解某些化學鍵的存在與否
- 優缺點:光譜法速度快、成本低,但它只能看到整體趨勢,無法精確告訴你「這裡是哪一種分子」。
舉例來說,如果你做一個飲料檢測,光譜法可以告訴你這瓶飲料的糖含量大概是多少,但無法精確分辨每種添加物或香料的分子結構。
2️⃣ 層析法(Chromatography)
層析法的核心概念是「分離」。混合物中有很多分子,層析就是把它們一個個分開,好讓我們進一步分析。
- 常見種類: 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液相層析) GC(Gas Chromatography,氣相層析)
- 應用:分離不同成分,例如食品中的甜味劑、農藥殘留、動物用藥
- 優缺點:分離能力強,但單靠層析無法確定分子結構,需要搭配其他方法(例如質譜)
層析就像是一場分組比賽,把混合物裡的成員分門別類,再讓其他儀器逐一確認身份。
3️⃣ 質譜(Mass Spectrometry, MS)
質譜是「認識分子」的核心工具。它可以測量分子的質量,甚至分析它的結構,是目前最靈敏、最精準的檢測方法之一。
- 原理:先把分子轉成帶電粒子,再依質量/電荷比 (m/z) 分離,最後由偵測器讀取訊號
- 應用:食品檢驗、藥物分析、環境化學、毒理研究…幾乎所有需要微量分析的領域
- 優點:可以同時定性(知道是什麼分子)與定量(知道有多少分子)
- 特色:即使是極微量物質,也能偵測到,這就是為什麼 LC-MS/MS 被稱為「分子身分證掃描器」
質譜的威力在於「精準到分子級」,也是其他方法無法完全替代的原因。
4️⃣ 電化學(Electrochemistry)
電化學分析利用電流或電壓與化學反應的關係,測定特定物質的特性。
- 應用:偵測可氧化或還原的物質,例如葡萄糖檢測、生化感測器
- 優缺點:針對特定化合物靈敏度高,但無法廣泛應用於所有分子分析
可以把電化學想成「針對性偵探」,只對特定對象特別敏感。
不同方法,各自運用
- 光譜法 → 看整體趨勢
- 層析 → 把樣品分開
- 質譜 → 認識分子
- 電化學 → 測電性
如果把實驗室比喻成一場案件調查:
光譜是巡邏警察,先看現場概況; 層析是拆開嫌疑群,分組行動; 質譜是刑偵科,精準分析每個分子身份; 電化學是臥底,只對特定目標敏感。
延伸思考
學會這四大方法的概念,你就為後續學習 LC-MS/MS 打下基礎。
質譜並不是一開始就要搞懂所有操作細節,而是先了解它和其他方法的差異與角色,之後再進入分離、電離、偵測的實戰操作就容易多了。
下一篇,我們會深入比較 LC、GC、HPLC 與 MS 的差別與應用場景,幫你理解「不同儀器適合做什麼、為什麼 LC-MS/MS 是最常用的高精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