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還有一個原因,其他的產業我也看沒有啦!
有朋友問我:「Summer,你的創投眼光怎麼這麼窄?怎麼都在看健康、銀髮、高齡?我笑笑說,可能我就在這個年紀吧,也可能是因為,這就是我們要一起面對的未來。

兩個優雅的長者
五十歲以後,我開始特別能感受到身體的細微變化。
以前熬夜沒事,現在睡不好一晚,整天都提不起精神;以前大餐一次,可能隔天輕食一天就回來了,現在是要2-3天體重都回不來。身體會說話,只是年輕時我們聽不懂。 而當我用創投的角度去看這些現象,突然發現,這些「生活裡的小事」,其實就是下一波產業的大趨勢。
台灣很快就會成為「超高齡社會」,2030年,每五個人就有一位超過65歲。
這不是新聞,但真正理解這個數字的重量的人不多。 它不只是醫療或長照的問題,更是生活型態、心理健康、社會參與的問題。 而我想投資的,是能讓人「越活越好」的創新。
我常在健身房看到幾位阿姨級學員,穿得時髦、笑容燦爛,一邊做重量訓練一邊聊天。
我也常在市場遇到一位開蔬食便當的年輕創業者,她說有八成的顧客是60歲以上。 這些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證明:「老,不代表退化,而是另一種成長」。 這些畫面,比任何報告或數據都更打動我。
所以我開始更專注去找那些能「延緩老化、讓生活更自在」的創業團隊。
他們不一定有最炫的AI技術,但懂得觀察人心。 像是陪伴長輩運動的互動教練App、幫助照護者減壓的智慧工具、讓退休族群重新社交的社群平台。 這些產品的價值,不在於科技多厲害,而是能不能真的改善生活。
在Dream coFounder,我常問團隊:「我們是要投資成長最快的公司,還是能活得最久的公司?」
我越來越相信後者。 健康與高齡產業的特性是慢、但穩;不是靠燒錢換成長,而是靠信任與實效。 對我來說,這樣的公司更值得陪伴,因為它不只是生意,而是一種社會責任。
創投的本質,應該不只是追求財報上的數字,而是為社會創造某種「被需要的價值」。
所以,為什麼我只想看健康與高齡?
因為那不只是趨勢,而是我們所有人的未來。 當我們能讓「變老」這件事,變得更優雅、更安心,也許整個社會就會更幸福。
#創投筆記 #健康產業 #高齡社會 #DreamcoFounder #Summer創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