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一位擔任部門主管的客戶和我說:「老闆想讓我帶新成立的數位行銷專案,但我第一反應是——我不行。」
她並不是能力不足,而是被「不能失敗」的完美劇本困住。
這種焦慮,我太熟悉了:越是高績效者,越怕掉下神壇。為什麼我們總在機會面前自我懷疑?
- 「完美人設」的反噬
太多領導者把「穩定表現」當作安全感來源,卻忘了真正的進化來自「搞砸-復盤-突破」的循環。
- 恐懼暴露能力邊界
在精英遊戲中,承認「我不會」像是揭短,但固守舒適區的代價,是讓敢試錯的人贏在未來。
- 誤把「準備」當「資格」
市場的節奏早已超越完美準備的速度。等你「準備好」的那天,機會早已換人。
打破自我設限的三個實踐方法:
- 重構思維:「我還沒掌握」代替「我做不到」
把「我還沒掌握」代替「我做不到的。接任務時,先說「我可以邊做邊學」,讓未知壓力變成學習地圖。
- 預想安全網:「最壞結果也能承受」
問自己:「最糟會怎樣?我能控制什麼?」職場沒有生死戰場,任何挫折都會成為成長里程。
- 拆解行動:「最小可行步」啟動突破
本週找兩位同事請教 → 研究三個標竿案例 → 每天解一個核心問題。
從「我不配」到「我能行」的思維升級
在職場這麼多年,我發現越是聰明的人越容易困在「準備陷阱」。真正的破局點,是把「先具備後行動」扭轉為「在行動中長成」。就像孩子學走路,沒有誰因為怕摔跤就拒絕站立。
那些你羨慕的「從容前輩」,只是早一點經歷過混亂與失敗,學會與不完美共處。
真正的領導力,不是從不跌倒,而是每次跌倒後都更懂得帶人往前走。
💬 當面對未知挑戰時,你會選擇如何選擇?
A 曾經因害怕失敗而放棄,後來發現錯失良機
B 硬著頭皮接下挑戰,意外打開新賽道
C 正在糾結是否要接某個燙手山芋
👉留言分享你的選項,也許你的經驗,能給另一位焦慮中的主管一點勇氣。
📣 如果這篇文章觸動了你,也請分享給需要的朋友。讓我們一起探索,領導者如何在不完美中成長。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