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曾說:「我們的重複行為造就了我們,所以卓越不是一次的表現,而是一種習慣」。這句話提醒我們,真正的卓越並非憑空而來的天賦,而是在不斷練習與覺察中逐步累積形成。軟實力健身房正是以此觀念為出發:人的心智如同肌肉,需要刻意訓練才能成長。也就是說,「卓越是可以被學習(Excellence Can Be Learned)」,不是抽象理論,而是在每一次攀爬、每一次覺察後逐漸養成的品質。
在軟實力健身房・心智修練所,我們相信,心智,就像肌肉一樣,可以被鍛鍊、被強化,也會因為懶惰而萎縮。「真正的卓越,從來不是天賦的恩賜,而是一種被刻意練出來的心智紀律。」
——《Learned Excellence》
我們活在一個充滿知識卻越來越分心的時代。
我們能快速搜尋出答案,卻常卡在自己內在的混亂裡。
而所謂「心智修練」,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裡,重新學會如何讓內在的力量回到中心。

從書本到牆上:成長心態的真實演練
《Learned Excellence》提到:「卓越的起點,不在技巧,而在覺察。」
在心智修練所的牆壁上,我們用最直接的方式讓人看見這句話——你的反應,就是你的鏡子。
在課程中,我們不光談理論。
我們讓你親手摸上岩點,感受身體如何對緊張作出回應,你是瞬間僵硬?還是選擇呼吸? 你是否發現,那些讓你卡住的,不是牆,而是腦中的聲音?
這,就是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的第一課。
覺察不是知道,是「在做的當下」能看見自己的舊模式。 一旦你能辨認,就能開始重塑。
就像書中說的:「心態是選擇,不是天生設定。」
Good Try :練習漂亮的失敗
《Learned Excellence》在「逆境容忍度」一章裡指出,卓越者的共同特質不是完美,而是能反彈(bounce back)。
這句話與我們在〈墜落的藝術〉中的精神完全呼應。
在攀岩牆上,我們練習「墜落」。
不為了挑戰刺激,而是為了練習一個極其重要的能力,面對失敗時,身心如何一起回到穩定。
當你一次次鬆手、墜落、再重新上牆,
你會發現「失敗」的意義開始轉變—— 那不再是羞恥,而是一種熟悉的肌肉感。 你開始理解:
「韌性不是撐下去,而是反彈。」
這就是我們稱之為「Good Try 」的心智肌群。
一次漂亮的失敗,比十次無風險的成功更有力量。
呼吸,是你內在的開關
在書裡,作者提到「4444 呼吸法」——吸氣四秒、呼氣四秒、持續四分鐘、每天四次。
這個看似簡單的練習,其實是一種神經調節的科學。 呼吸,是自律神經的開關,它能讓我們從「反應」回到「選擇」。
在心智修練所的課程中,我們讓學員在攀岩前進行「穩定呼吸練習」。
不是為了冥想,而是為了讓身體與意念重新對齊。 當你能掌握呼吸,你就能掌握當下。有人在第一次練習時說:「我發現,我不是怕高度,我是怕失控。」
這句話,道出了呼吸練習的核心價值——恢復掌控感的,不是外在環境,而是你對自己身心的覺察。
專注在可控圈內:心智的「In the Circle」
《Learned Excellence》提出一個經典概念:「Stay in the Circle」——
你能控制的,只有三件事:態度、努力、行為。
這個概念,在攀岩牆上變得立刻具象。
你無法改變岩點的位置、牆的高度與角度。 但你可以選擇——下一步抓哪裡?用多少力?要不要呼吸?
在心智修練所,我們會這樣提醒學員:
「你不控制牆的高度,但你能控制下一個抓點。」
這不只是攀岩的策略,而是一種心理韌性練習:學會專注在可控之事。這份專注,讓我們在生活中更冷靜、更高效,也更有力量。
恢復力:進步的另一面
許多人以為成長就是「不斷推進」,但《Learned Excellence》提醒我們:
「恢復是表現的一部分,不是休息的藉口。」
在軟實力健身房,我們強調「非壓迫性鍛鍊」。
在每次實作結束後,講師都會帶領學員進行「靜默覺察」—— 閉上眼,感受呼吸、心跳與手的抖動,讓身體整合剛剛的體驗。
這是一種心理復原(Recovery)的練習。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只重視「輸出」,卻忽略「恢復」。 但真正能長久發揮的人,懂得在節奏之間給自己空白。 休息不是放棄,而是讓力量有機會重生。
覺察,才是最強的肌肉
每次課程結束前,我們邀請學員寫下「破頂日誌」:
「今天我突破了一件事,也察覺了一件要練的事。」
這個看似簡單的句型,
其實跟《Learned Excellence》中提到的「After-Action Review」--事後覺察與回饋相呼應。
它提醒我們:改變不是靠一場激烈的突破,而是靠一連串微小的覺察累積。
心智修練,不是把你變成更強的人,而是讓你更清楚看見:
你在哪裡卡住、如何反彈、何時該停。 那是一種被訓練過的覺知,一種從裡到外的力量。
這不是運動場,而是一座心智實驗室
如果《Learned Excellence》是一套心智科學的理論
那「軟實力健身房」就是這理論的體驗場。 我們用牆、呼吸、失敗、反思——這些看似簡單的練習, 讓人重新學會:如何在真實挑戰中運作自己的心智。
書中有不少概念是相符合的,不符的就不特別提出了
這裡沒有成績單,沒有勝負,只有「覺察」與「行動」之間的距離。
當你縮短這個距離,你就開始進化。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心智能有多強,
不妨親自上牆,試著練一次。這不單只是一場體驗課,更是一場回到你內在核心的練習。
軟實力健身房・心智修練所—
知識隨手可得,心智只能鍛鍊。 讓我們一起,練出能承受現實、也能反彈的心智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