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金石堂
不得不承認,光是閱讀完這本書,我就花了不少的時間,除了因為內容豐富之外,我確實在閱讀的過程中因為分心而讓速度變慢,而這本書講述的內容正是關於「注意力」的議題,除了希望我們打破注意力的迷思,也要找到我們一天之中最能專注的時間點,並且認知分心是無可避免之事,無須感到罪惡,而是有效控制自己的行為,在目標達成之餘,也能在轉移注意力的時候得到放鬆與愉悅。
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專心」的重要性,但隨著網際網絡與科技的崛起,讓我們的生活與工作離不開這些數位行為,於是不斷被轉移注意力或打斷的結果,讓我們延宕了原本該做的事,或是因為輕易地被賦予新的任務而感到壓力倍增。《內在專注力的節奏》這本書裡就提到關於人們自我干擾的原因非常多樣,其實並不是全然是負面的,有時候自我打斷的行為是有助於我們管理壓力,在下一次專注的時候能展現效率,比如做一些不需要太耗費腦力的重複性事務,其實可以幫助我們減壓,所以我們該如何有意識地選擇正確的停頓點來轉移注意力便至關重要。
作者提到當我們在困難的活動中使用持續性注意力,認知負荷就會產生,也就是表現會逐漸下降,於是我們便需要找到適切的時間點去做一些其他事情,以便讓我們在下一次投入重要事物的時候能保持專注力。
當然,如果你發現自己花費過多的時間滑手機或看影片而耽誤了重要的事情,那就有必要採取行動來拿回時間的掌控權,而書中也分享了找回專注力的方式,讓我們培養控制注意力的能動性,讓數位生活成為我們生活的良伴,而非幸福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