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不是個性,是責任的形狀:告別「被指派」,迎接「我來」「我可以」的態度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那天晚上,我準備下班,路過會議室時,燈還亮著。

我探頭一看,新人阿庭還坐在電腦前,一邊喝著冷掉的咖啡,一邊改簡報。

我笑著問:「不是明天才要交嗎?幹嘛那麼拼?」

他頭也沒抬:「我知道主管明天要提案, 我想讓資料提前過一遍,免得他臨時卡關。」

那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沒人要求他加班,也沒人檢查他。 他只是單純覺得——這是我該做的事。

那一刻我明白了,

主動,從來不是性格,是責任的形狀。
raw-image

① 有責任的人,才會真正主動

有些人不用被催、不用被盯,事情就能自己跑起來。

你只要給他一個方向,他會自己拆任務、提前排好時程、主動對齊風險。

這不是「想討好」的那種主動,而是一種責任的本能。

他會想:「這件事交給我,我不能讓別人擔心。」

我曾帶過一位專案助理小珊,明明只是新人,

卻總能在會議前先整理出「客戶可能會問的五個問題」, 甚至連備用資料都準備好。 她不是最聰明的那個,但她是最可靠的那個。

因為她心裡早就默默想著:「這是我的責任,我得讓結果安全落地。」


② 主動,不是加分項,而是責任的自然反應

很多人以為「主動」是一種附加值,

好像多做一點就能被看見。 但真正的主動,是一種「我該這麼做」的自然反應。

當你說「我負責」,你就會不自覺去多想一步:

「客戶會怎麼看?會不會有風險?還缺什麼?」 這不是誰逼你,而是責任感讓你自動開啟預測模式。

我合作過一位行銷主管阿安,

每次活動前,她都會主動測試報名系統、模擬使用流程。 有次系統出錯,她提前發現、即時修正,救了一整場活動。 我問她為什麼那麼細心,她笑著說:

「因為我的名字掛在那份報告上啊。」

這句話,說得再簡單不過——

責任,會讓人變得細膩。


③ 一旦推責,主動就會死

我曾看過最典型的一場「推責會議」。

三個部門圍著桌子,彼此丟話—— 「那部分是你們流程問題。」 「不對,是你們沒確認清楚。」 「我們都有照規定做。」

那場會議足足開了兩小時,問題一樣沒解決。

最後大家各自散場,氣氛比開會前更糟。

那一刻我才體會到,

責任一旦被推開,主動性就跟著蒸發。 因為只要心裡冒出一句「那不是我的事」, 整個團隊的行動力就會瞬間降到零。

責任被切斷,主動也跟著死掉。

反之,當有人願意站出來說:「好,我來想辦法。」 整個氣氛就會變—— 從混亂,變成有人帶頭。


④ 主動,是讓責任發光的方式

我最欣賞的同事,從來不是「最有想法」的那種,

而是「最願意多走一步」的那種。

他們不一定是主管,但你知道,只要他在現場,事情就不會出錯。

他們會幫忙補位、協助新同事、提前提醒大家風險。 他們不會大聲說「我幫了誰」, 但他們的主動,讓責任變得有溫度。

責任讓人被信任,
而主動,讓這份信任變得更強大。

🌾 結語:責任是主動的起點

有一次我聽一位老主管說過一句話:

「主動,是責任的溫度計。」

那時我還不太懂,後來才發現—— 當一個人開始主動,代表他真的把事情放在心上。

責任不是被交代的,是被承接的。

當你接下責任,你自然會想:「我要怎麼讓它更好?」 那一刻,主動就誕生了。

主動,不是為了表現; 是因為你真的在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112會員
420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10/21
別再等自己「準備好了」才接責任。真正的成長,是在壓力裡邊做邊學。那些願意說「我來」的人,不一定最厲害,但一定成長最快。責任逼你學會、教你穩定,也讓你被信任。扛事的當下或許辛苦,但那正是能力長出的時候。
Thumbnail
2025/10/21
別再等自己「準備好了」才接責任。真正的成長,是在壓力裡邊做邊學。那些願意說「我來」的人,不一定最厲害,但一定成長最快。責任逼你學會、教你穩定,也讓你被信任。扛事的當下或許辛苦,但那正是能力長出的時候。
Thumbnail
2025/10/20
努力沒效果,不代表你不夠好,而是該換角色。 別再只是聽話、照做、完成交辦。 學會自己找題目、定義問題、提出觀點。 當你開始「為什麼」而做,而不是「被要求」去做, 努力才會變成成長的力量,而不是重複的疲勞。
Thumbnail
2025/10/20
努力沒效果,不代表你不夠好,而是該換角色。 別再只是聽話、照做、完成交辦。 學會自己找題目、定義問題、提出觀點。 當你開始「為什麼」而做,而不是「被要求」去做, 努力才會變成成長的力量,而不是重複的疲勞。
Thumbnail
2025/10/20
我們以為忙就代表有價值,但事實上,你在忙的事,正在定義你是誰。 當注意力全放在瑣事上,你只是問題的回應者; 當聚焦重要的事與人,你才成為真正的領導者。 角色不是職稱給的,而是你選擇的焦點塑造的。
Thumbnail
2025/10/20
我們以為忙就代表有價值,但事實上,你在忙的事,正在定義你是誰。 當注意力全放在瑣事上,你只是問題的回應者; 當聚焦重要的事與人,你才成為真正的領導者。 角色不是職稱給的,而是你選擇的焦點塑造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以前的一個下屬跟我聯繫,提到最近在公司看什麼都不順眼,覺得公司什麼資源都不給,卻只要求他們業績,老闆有什麼想法也不先知會他們,不和他們商量就自己決定 他問我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我想起自己剛工作時,也一天到晚覺得自己最厲害,老闆們都是傻子 後來工作越久,職位越高,才發現原來當年老闆這麼做是……
Thumbnail
以前的一個下屬跟我聯繫,提到最近在公司看什麼都不順眼,覺得公司什麼資源都不給,卻只要求他們業績,老闆有什麼想法也不先知會他們,不和他們商量就自己決定 他問我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我想起自己剛工作時,也一天到晚覺得自己最厲害,老闆們都是傻子 後來工作越久,職位越高,才發現原來當年老闆這麼做是……
Thumbnail
我經常去看職場的社團,裡面大概有80%的埋怨都是屬於「無法為自己負責」而產生的「推卸責任」手法及話術。
Thumbnail
我經常去看職場的社團,裡面大概有80%的埋怨都是屬於「無法為自己負責」而產生的「推卸責任」手法及話術。
Thumbnail
「當責與負責的差異在於,不單單是對過程負責,更是要對結果負全責」。 本文以客訴當作案例,同一件事每個人的處理方式都不一樣,但怎樣的結果取決於你對事情的心態,若能把結果放在心上,處理起來的方式必能更全面,這或許就是升遷的底層邏輯。
Thumbnail
「當責與負責的差異在於,不單單是對過程負責,更是要對結果負全責」。 本文以客訴當作案例,同一件事每個人的處理方式都不一樣,但怎樣的結果取決於你對事情的心態,若能把結果放在心上,處理起來的方式必能更全面,這或許就是升遷的底層邏輯。
Thumbnail
當你被提升時,雖然現實對你苛刻挑剔,但不要擔心太多,專注當下吧!情緒反應不會影響結果,努力終將得到回報。
Thumbnail
當你被提升時,雖然現實對你苛刻挑剔,但不要擔心太多,專注當下吧!情緒反應不會影響結果,努力終將得到回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創業者在看待人生的思維,強調了負責與當責的心態差異,並透過職場例子和情場例子來闡述。同時提到了預判與預防觀唸的重要性,以及掌控局勢的能力。最後總結強調了面對事情的態度和影響人和事的因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創業者在看待人生的思維,強調了負責與當責的心態差異,並透過職場例子和情場例子來闡述。同時提到了預判與預防觀唸的重要性,以及掌控局勢的能力。最後總結強調了面對事情的態度和影響人和事的因素。
Thumbnail
不論處於什麼職位,總會需要帶領新人或團隊,到底該如何做,才能讓團隊一起茁壯成長呢?
Thumbnail
不論處於什麼職位,總會需要帶領新人或團隊,到底該如何做,才能讓團隊一起茁壯成長呢?
Thumbnail
    你在職場有發生這種狀況嗎?當你與上司一起工作時,雖然上司很有領導能力,但是十分堅持自己的想法,對任何事都必須依照自己的規則,不願接受別人的意見,感覺難以溝通,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你在職場有發生這種狀況嗎?當你與上司一起工作時,雖然上司很有領導能力,但是十分堅持自己的想法,對任何事都必須依照自己的規則,不願接受別人的意見,感覺難以溝通,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