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覺察的萌芽
好,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自我覺察力的提升。
今天為什麼會想要講這個主題,是因為在諮商的過程中,讓我覺得最感動的事情,就是個案的自我覺察力的提升。
然後特別是這種提升是很明顯的。個案他可以從一些小的細節反回推自己在這些細節中的狀態與心境。這會讓我覺得很感動,因為這樣子的能力必須是要有一定的審思自己的內心、感覺自己的內心,並且去辨識、描繪出其關鍵的部分,才可以產生的能力。二、諮商中的三種類型
不得不說的是,其實會來諮商的人,大概可以分成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只是好奇來看一看。這種類型的人通常很快地覺得沒有達到他們的期待,就會離開了。
第二種類型就是有特定的問題想要處理。這樣類型的人,大概會有一定長度的諮商次數,譬如說八到十二次,或者是在穩定的諮商三到六個月之後,也會離開。
然後諮商當中還有一群人,是最特殊的類型——他們的諮商是以年為單位來進行的。
大家可能第一個想法是:他們的問題處理不完嗎?
不然為什麼會進行以年為單位的諮商?他們的問題是很大嗎?所以才要持續以年為單位嗎?
不。這個時候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通常留下來的人,狀態都還蠻好的。
他們只不過是想要提升自我的覺察力與自我探索。
也就是說,其實我們社會中存在著一群人,他們的狀態並不是不好,而是想要自己變得更好。這樣類型的人反而會願意在諮商當中停留更久的時間,來練習自我探索。
三、改變的起點:覺察力
好,這個時候講到自我探索,就會講到,那是要自我探索些什麼?改變又從何而發生呢?
這邊我想提供大家兩個辨識自己有沒有辦法改變的標準。
首先,改變要發生,所求之一是——覺察力。
也就是說,要可以細膩地覺察自己在特定情境、特定問題下的狀態,還有這些狀態中的原因與要素是什麼。
可以有這種辨識的能力,並且找出對於自己而言是核心關鍵的部分。
然而,覺察力這件事情是需要透過鍛煉的。
越去思索自己,就越可以覺察自己為什麼會有某些感受,有哪些因素在干擾。
而對於一個沒有受過覺察訓練的人來說,通常他所呈現的狀態是——他有某一個感覺,他大概知道這個感覺是什麼原因,但他說不清楚,也沒有辦法描述得更仔細;甚至沒有辦法解釋得更深入,也感知不到最關鍵的要點是什麼。
自我覺察力的提升,對於解決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在心理上有一種說法:如果你深深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那其實你就打破了一種對自我的限制與框架。
換言之,我們通常會做出一些我們不願意、或無法抉擇、陷入困頓的行為,
就是因為我們沒有辦法覺察自己這麼深,不清楚自己要什麼。
所以,覺察力的提升,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重要起點。
四、信念的自變性:讓改變發生
有一些人會說:「我知道我為什麼會這樣,但我做不到改變。」
這會牽涉到另一個概念——信念的自變性。
講白話一點,就是當你有某一個信念的時候,你有沒有辦法把它換成別的信念。
這個部分既簡單又困難。
為什麼呢?
首先,你有某一個信念的時候,通常它不會單獨存在,它勢必是跟其他的信念糾纏在一起、盤根錯節。
所以要單獨改變一個信念是困難的。
但為什麼我又說,有的時候改變信念是簡單的呢?
因為有時候我們會有頓悟的契機。
也就是說,即便在盤根錯節的情況下,因為某個靈感、某句話、某個感觸,我們就可能改變了這個信念。
改變發生的第二個要素,就是鍛煉自己對於信念的自變力。
只要我怎麼想,我就能怎麼做;只要我不這樣想,我就不這樣做。
擁有信念的自變力,其實奠基於我們對自己想法與信念的掌握程度。
甚至是能夠很好地安放自己某一些信念——什麼信念該在什麼位置。
作為個體來說,當主軸信念是強的,當主軸信念覺得「我想要改變」,那麼改變就會發生。
持續的諮商能幫助我們:
第一,提升覺察力,辨識問題根源;
第二,提升信念的自變力,支持自己貫徹改變的方向。
透過諮商的過程,這兩個部分都可以慢慢被鍛鍊。
五、覺察,讓我們更懂自己
今天的感觸比較深,因為看到個案的成長,也讓我覺得很開心。
也希望大家在生活當中,可以更多地覺察自己,甚至覆盤一下每天最有感觸的事情、情緒起伏最大的事件。
那些地方,往往就是你核心信念所在。
透過這樣的覺察,你會更了解自己,並讓自己變得更好。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謝謝大家。
關於養心齋
作者|林老師 玉晞居士
養心齋——超直覺心理諮詢顧問,陪你療癒生命難題。
如果你想要自我療癒、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信念,來改變自己、成就自己,歡迎來養心齋。
在這裡,你將學習如何調整內在狀態,轉化負面信念,讓自己不再被病痛與煩惱所困。
快速預約諮詢 點擊這裡
加入養心齋好友,查看諮詢方案與價格 點擊這裡
養心齋官網 youngxinzhai.com
把心養好,前方的路都能走順
養心能斷煩惱,覺知找回喜悅
心念轉變,世界就會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