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ANI時代下,如何鍛鍊心智?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BANI 是一個用來描述當今世界特徵的縮寫詞,被視為是繼 VUCA 模型(Volatile 易變的、Uncertain 不確定的、Complex 複雜的、Ambiguous 模糊的)之後,更能貼切形容現代社會混亂和不可測狀態的框架。

BANI 這個詞是由美國未來學家賈邁斯·卡西歐(Jamais Cascio)提出的,它代表了四個核心概念:

B - Brittle (脆弱的)

系統看似堅固、高效,但實際上非常脆弱,缺乏彈性。只要一個小小的衝擊,就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的突然崩潰。

A - Anxious (焦慮的)

由於環境的脆弱和不確定性,人們普遍感到焦慮、無助和恐懼。這種焦慮感會影響決策,使人傾向於被動或做出非理性的選擇。

N - Non-linear (非線性的)

因果關係變得脫鉤且不成比例。過去的經驗和邏輯不再能準確預測未來。

I - Incomprehensible (不可理解的)

由於事件的極度複雜性、非線性和海量資訊,許多情況的發生和其背後的原因變得令人難以理解或無法完全掌握。

總結來說,BANI 框架描繪了一個「看似穩定但一觸即碎,令人焦慮不安,因果不再相關,且根本難以理解」的世界樣貌。它提醒個人和組織,需要建立新的應對策略,
例如培養韌性(Resilience)、同理心(Empathy)、適應力(Adaptability)和直覺(Intuition)


一、「心智」(Mind) 的定義

「心智」這個詞彙,是一個複雜且跨越多個學科(包括心理學、心智哲學、認知科學和神經科學)的核心概念。它並非指物理的大腦(Brain),而是指由大腦的生理活動所湧現(emergent)出的一系列高級功能與歷程的總和。

簡而言之,「心智」是使個體具有意識,並能與世界互動的認知與心理能力的集合體

其核心組成要素在學術上通常被定義為包括以下幾個層面:

  1. 認知功能 (Cognitive Faculties):

知覺 (Perception): 解讀和理解來自感官(視覺、聽覺等)的資訊。
思考 (Thought): 處理資訊、推理、形成概念、解決問題和進行判斷的過程。
記憶 (Memory): 編碼、儲存和提取資訊的能力。
注意力 (Attention): 選擇性地專注於特定資訊,同時忽略其他資訊的能力。
語言 (Language): 理解和產生符號(口語、文字)以進行溝通的能力。

  1. 意識 (Consciousness):

個體對自身狀態(內在思想、情感)和外在環境的覺察 (Awareness)
這是心智最核心也最難定義的特徵。

  1. 情感與動機 (Affect and Motivation):

情感 (Emotion): 複雜的心理狀態,涉及主觀體驗、生理反應和行為表現
(如快樂、恐懼、憤怒)。

動機 (Motivation): 驅動個體朝向特定目標行動的內在力量,包括慾望、需求和意志(Volition)。

總結來說,心智指的是

「心智」是個體所擁有的一套複雜的心理與認知能力的總體,它使我們能夠感知、思考、記憶、感受、並意識到自我與環境的存在。它是由大腦的複雜神經活動所支持和產生的功能性歷程。



二、「心智肌肉」(Mental Muscle) 的定義

「心智肌肉」並非一個正式的解剖學或神經科學術語,而是一個在心理學(特別是正向心理學、教育和教練領域)中被廣泛使用且極具影響力的比喻。

這個比喻的核心定義是:將人類的特定心理能力(尤其是意志力、專注力和韌性)比喻為一塊可以透過練習來強化的肌肉。

這個定義包含以下3個關鍵概念:

  1. 能力是可塑的 (Malleable, not Fixed):

心智肌肉的前提,是反對「能力天生固定」的觀點。
這呼應了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家 Carol Dweck 的「成長型思維 (Growth Mindset)」,
即相信能力可以透過努力和策略來培養。

  1. 意志力的「力量模型」(Strength Model of Self-Control):

這個比喻最主要的學術來源,是心理學家 Roy Baumeister 所提出的「自我控制 (Self-Control) 力量模型」。

Baumeister 的「自我耗竭 (Ego Depletion)」指出,意志力就像一塊肌肉:

它會疲勞: 在短時間內過度使用意志力(如抵抗誘惑、專注困難任務)會使其「疲勞」或「耗竭」,導致後續的自制力下降。
它可以被訓練: 就像健身一樣,規律地進行小規模的自制力練習(例如:Baumeister 實驗中要求參與者練習使用非慣用手刷牙、或保持良好坐姿),可以長期增強意志力的總體「力量」和「耐力」。

3.應用的能力:

「心智肌肉」這個詞彙,常被用來指代那些可以被「鍛鍊」的心理素質,例如:

意志力 / 自制力 (Willpower / Self-Control): 抵抗衝動、延遲滿足的能力。
專注力 (Focus / Concentration): 將注意力長時間維持在特定任務上的能力。
心理韌性 (Resilience): 從挫折和壓力中恢復的能力。

總結來說,心智肌肉指的是

「心智肌肉」是一個比喻,它將意志力、專注力或韌性等心理能力,類比為可以透過刻意練習持續努力來發展和強化的生理肌肉。
其核心觀點是:這些能力並非固定不變的,而是可以像鍛鍊身體一樣被「訓練」的,同時它們也會因過度使用而感到「疲勞」。



p.1

raw-image

p.2

raw-image

p.3

raw-image

p.4

raw-image

p.5

raw-image

p.6

raw-image

p.7

raw-image

p.8

raw-image

p.9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C的軟實力健身房
5會員
39內容數
寫寫對教學、教練、引導的嚮往,持續推廣軟實力健身房,好不斷耕耘社會土壤
2025/10/14
本文介紹軟實力健身房・心智修練所的核心理念,強調卓越非天賦而是習慣,並透過軟實力健身房心智修練所連結《Learned Excellence》的書中觀念,闡述如何透過覺察、練習失敗、呼吸、專注可控圈、恢復與事後回饋等心智鍛鍊,培養韌性與成長心態,最終提升內在力量。
Thumbnail
2025/10/14
本文介紹軟實力健身房・心智修練所的核心理念,強調卓越非天賦而是習慣,並透過軟實力健身房心智修練所連結《Learned Excellence》的書中觀念,闡述如何透過覺察、練習失敗、呼吸、專注可控圈、恢復與事後回饋等心智鍛鍊,培養韌性與成長心態,最終提升內在力量。
Thumbnail
2025/10/13
許多人會去健身房鍛鍊身體,本文將探討「心智肌肉」鍛鍊的重要性,幫助人們在壓力、決策、關係和不確定性中更具韌性。課程適合所有希望更有力量地面對生活的人,特別是容易受情緒影響、希望提升自我表現、或正處於轉型期的人。心智鍛鍊如同體能訓練,提供結構化練習、即時回饋和同儕支持,最終將學習應用於生活當中。
Thumbnail
2025/10/13
許多人會去健身房鍛鍊身體,本文將探討「心智肌肉」鍛鍊的重要性,幫助人們在壓力、決策、關係和不確定性中更具韌性。課程適合所有希望更有力量地面對生活的人,特別是容易受情緒影響、希望提升自我表現、或正處於轉型期的人。心智鍛鍊如同體能訓練,提供結構化練習、即時回饋和同儕支持,最終將學習應用於生活當中。
Thumbnail
2025/10/09
你是不是也常這樣? 草擬了一份提案,卻一改再改,始終不敢按下送出鍵; 構想一個夢想計畫,卻總覺得時機還不夠成熟、自己還不夠準備好。 你以為自己只是在「謹慎」,但其實是完美主義在悄悄綁架你。 它讓你覺得不行動才安全、再多準備一點才保險, 但真相是,完美主義不是在保護你,而是在偷走你的機會。
Thumbnail
2025/10/09
你是不是也常這樣? 草擬了一份提案,卻一改再改,始終不敢按下送出鍵; 構想一個夢想計畫,卻總覺得時機還不夠成熟、自己還不夠準備好。 你以為自己只是在「謹慎」,但其實是完美主義在悄悄綁架你。 它讓你覺得不行動才安全、再多準備一點才保險, 但真相是,完美主義不是在保護你,而是在偷走你的機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我是夢夢 ♡ 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都會默默開始列購物清單 畢竟「蝦皮雙11」真的太好買啦 🛒✨ 這次就想跟大家分享幾樣我自己平常有在用、也準備趁雙11補貨的好物, 順便聊聊我最近開始玩的「蝦皮分潤計畫」,怎麼讓分享變成小小被動收入 💰
Thumbnail
嗨~我是夢夢 ♡ 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都會默默開始列購物清單 畢竟「蝦皮雙11」真的太好買啦 🛒✨ 這次就想跟大家分享幾樣我自己平常有在用、也準備趁雙11補貨的好物, 順便聊聊我最近開始玩的「蝦皮分潤計畫」,怎麼讓分享變成小小被動收入 💰
Thumbnail
分享如何透過蝦皮解決毛孩(多芬)因換季和食物引發的皮膚過敏問題,從選用單一蛋白質的火雞肉主食,到利用寵物防舔衣舒緩傷口,並結合蝦皮雙11購物節的優惠資訊與蝦皮分潤計畫的實用教學。
Thumbnail
分享如何透過蝦皮解決毛孩(多芬)因換季和食物引發的皮膚過敏問題,從選用單一蛋白質的火雞肉主食,到利用寵物防舔衣舒緩傷口,並結合蝦皮雙11購物節的優惠資訊與蝦皮分潤計畫的實用教學。
Thumbnail
雖然成人的腦部重量大約只有三磅 ,但它卻是我們體內功能最重要的器官,而它的質地則與果凍差不多。 腦部大腦由三部份組成: 1. 大腦佔了整個頭顱最大的空間,它的功能包括記憶、解決問題、語言和空間思維、及情感,而大腦也負責控制身體的活動。 2. 小腦位於頭顱的後半部在大腦之下,負責控制身體活動協調
Thumbnail
雖然成人的腦部重量大約只有三磅 ,但它卻是我們體內功能最重要的器官,而它的質地則與果凍差不多。 腦部大腦由三部份組成: 1. 大腦佔了整個頭顱最大的空間,它的功能包括記憶、解決問題、語言和空間思維、及情感,而大腦也負責控制身體的活動。 2. 小腦位於頭顱的後半部在大腦之下,負責控制身體活動協調
Thumbnail
人之於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人類會思考,而對於人類而言,記憶是思考的基礎,是思考的載體,如果沒有記憶本身,那人類又如何思考,如何從中提取自己所需的知識。 失去記憶=失去思考能力+情感交流的能力
Thumbnail
人之於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人類會思考,而對於人類而言,記憶是思考的基礎,是思考的載體,如果沒有記憶本身,那人類又如何思考,如何從中提取自己所需的知識。 失去記憶=失去思考能力+情感交流的能力
Thumbnail
如你此刻所感受到的,當心輪的力道愈是強勁勃發、呼之欲出,大腦的能量感會變成一片圓形的空白,這並不是說他毫無作用,而是變成一片純淨沒有立場的作業空間(要說指揮台也可以),形成一種合作無間的協作信任。 大腦相信心的指揮,因為大腦也透過認知、經驗,體會知道自己正在展現一個前所未見的樣子,這時候的大腦會更
Thumbnail
如你此刻所感受到的,當心輪的力道愈是強勁勃發、呼之欲出,大腦的能量感會變成一片圓形的空白,這並不是說他毫無作用,而是變成一片純淨沒有立場的作業空間(要說指揮台也可以),形成一種合作無間的協作信任。 大腦相信心的指揮,因為大腦也透過認知、經驗,體會知道自己正在展現一個前所未見的樣子,這時候的大腦會更
Thumbnail
特殊教育 這篇風格比較特別,並不想藉由一般傳統邏輯方式敘事,而是想直接就我心中感知到的,和現實生活的體驗,以及一些從書本上學來的奇怪知識,去描述一件比較抽象,但卻時常被人們提起的東西,那就是「智能」 智力測驗,學科成績,才華,各方面能力等,其實都無法代表 “智能”,人類社會普遍聲稱的「智力」,實
Thumbnail
特殊教育 這篇風格比較特別,並不想藉由一般傳統邏輯方式敘事,而是想直接就我心中感知到的,和現實生活的體驗,以及一些從書本上學來的奇怪知識,去描述一件比較抽象,但卻時常被人們提起的東西,那就是「智能」 智力測驗,學科成績,才華,各方面能力等,其實都無法代表 “智能”,人類社會普遍聲稱的「智力」,實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思考是有意識的連串回憶。「強化學習式思考」反覆思考(回憶)腦神經記憶網絡內有價值的概念,激發大腦的「內隱思考」─即概括與洞識─產生更有價值的「通用(general)概念」與「問題解決概念」,最終「問題解決概念」將會跳出。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思考是有意識的連串回憶。「強化學習式思考」反覆思考(回憶)腦神經記憶網絡內有價值的概念,激發大腦的「內隱思考」─即概括與洞識─產生更有價值的「通用(general)概念」與「問題解決概念」,最終「問題解決概念」將會跳出。
Thumbnail
帶你進入大腦的世界,更瞭解自己也更瞭解人類的行為。在疫情期間的苦悶下,來點知識和能量的補給吧!
Thumbnail
帶你進入大腦的世界,更瞭解自己也更瞭解人類的行為。在疫情期間的苦悶下,來點知識和能量的補給吧!
Thumbnail
什麼是意識? 意識 Consciousness 如何定義? 古今中外研究意識的人很多,哲學家、心理學家、宗教家、腦科學家、玄學家,大家都對意識做出很多的描述,但是都很籠統,沒有很明確的定義,討論起來會發散,會模稜兩可,所以要先定義清楚,研究下去才不至於雞同鴨講。 我們觀察研究人的意識,把人的意識拆解
Thumbnail
什麼是意識? 意識 Consciousness 如何定義? 古今中外研究意識的人很多,哲學家、心理學家、宗教家、腦科學家、玄學家,大家都對意識做出很多的描述,但是都很籠統,沒有很明確的定義,討論起來會發散,會模稜兩可,所以要先定義清楚,研究下去才不至於雞同鴨講。 我們觀察研究人的意識,把人的意識拆解
Thumbnail
後疫情時代,人們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面對不確定事件日益增多,大家開始關注對心智的鍛煉與提升。
Thumbnail
後疫情時代,人們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面對不確定事件日益增多,大家開始關注對心智的鍛煉與提升。
Thumbnail
「你不行啦,我還不懂你嗎?」、「嗯...你的天份不夠,建議發展別的技能。」、「女生就別來唸什麼理組啦,沒你想像這麼簡單啦~~」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多少都會聽到這樣的言論,因為人們都這麼說,我們開始相信人像物品一樣,只有固定功能、使用在特定領域,然而最新的腦神經科學顯示,我們以前都弄錯了...
Thumbnail
「你不行啦,我還不懂你嗎?」、「嗯...你的天份不夠,建議發展別的技能。」、「女生就別來唸什麼理組啦,沒你想像這麼簡單啦~~」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多少都會聽到這樣的言論,因為人們都這麼說,我們開始相信人像物品一樣,只有固定功能、使用在特定領域,然而最新的腦神經科學顯示,我們以前都弄錯了...
Thumbnail
大腦人人有,但你知道怎麼用嗎? 我們大腦涉及知覺(五感感受)、認知(思考、決策),社會情緒等面向發展。隨著科學發展,我們瞭解我們的大腦具備「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讓我們的大腦可以不斷的根據外在經驗的堆疊與累積,重塑我們腦內的神經迴路。這項發現表明,大腦如同肌肉,可以經由適當
Thumbnail
大腦人人有,但你知道怎麼用嗎? 我們大腦涉及知覺(五感感受)、認知(思考、決策),社會情緒等面向發展。隨著科學發展,我們瞭解我們的大腦具備「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讓我們的大腦可以不斷的根據外在經驗的堆疊與累積,重塑我們腦內的神經迴路。這項發現表明,大腦如同肌肉,可以經由適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