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I 是一個用來描述當今世界特徵的縮寫詞,被視為是繼 VUCA 模型(Volatile 易變的、Uncertain 不確定的、Complex 複雜的、Ambiguous 模糊的)之後,更能貼切形容現代社會混亂和不可測狀態的框架。
BANI 這個詞是由美國未來學家賈邁斯·卡西歐(Jamais Cascio)提出的,它代表了四個核心概念:
B - Brittle (脆弱的)系統看似堅固、高效,但實際上非常脆弱,缺乏彈性。只要一個小小的衝擊,就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的突然崩潰。
A - Anxious (焦慮的)
由於環境的脆弱和不確定性,人們普遍感到焦慮、無助和恐懼。這種焦慮感會影響決策,使人傾向於被動或做出非理性的選擇。
N - Non-linear (非線性的)
因果關係變得脫鉤且不成比例。過去的經驗和邏輯不再能準確預測未來。
I - Incomprehensible (不可理解的)
由於事件的極度複雜性、非線性和海量資訊,許多情況的發生和其背後的原因變得令人難以理解或無法完全掌握。
總結來說,BANI 框架描繪了一個「看似穩定但一觸即碎,令人焦慮不安,因果不再相關,且根本難以理解」的世界樣貌。它提醒個人和組織,需要建立新的應對策略,
例如培養韌性(Resilience)、同理心(Empathy)、適應力(Adaptability)和直覺(Intuition)。
一、「心智」(Mind) 的定義
「心智」這個詞彙,是一個複雜且跨越多個學科(包括心理學、心智哲學、認知科學和神經科學)的核心概念。它並非指物理的大腦(Brain),而是指由大腦的生理活動所湧現(emergent)出的一系列高級功能與歷程的總和。
簡而言之,「心智」是使個體具有意識,並能與世界互動的認知與心理能力的集合體。
其核心組成要素在學術上通常被定義為包括以下幾個層面:
- 認知功能 (Cognitive Faculties):
知覺 (Perception): 解讀和理解來自感官(視覺、聽覺等)的資訊。
思考 (Thought): 處理資訊、推理、形成概念、解決問題和進行判斷的過程。
記憶 (Memory): 編碼、儲存和提取資訊的能力。
注意力 (Attention): 選擇性地專注於特定資訊,同時忽略其他資訊的能力。
語言 (Language): 理解和產生符號(口語、文字)以進行溝通的能力。
- 意識 (Consciousness):
個體對自身狀態(內在思想、情感)和外在環境的覺察 (Awareness)。
這是心智最核心也最難定義的特徵。
- 情感與動機 (Affect and Motivation):
情感 (Emotion): 複雜的心理狀態,涉及主觀體驗、生理反應和行為表現
(如快樂、恐懼、憤怒)。
動機 (Motivation): 驅動個體朝向特定目標行動的內在力量,包括慾望、需求和意志(Volition)。
總結來說,心智指的是
「心智」是個體所擁有的一套複雜的心理與認知能力的總體,它使我們能夠感知、思考、記憶、感受、並意識到自我與環境的存在。它是由大腦的複雜神經活動所支持和產生的功能性歷程。
二、「心智肌肉」(Mental Muscle) 的定義
「心智肌肉」並非一個正式的解剖學或神經科學術語,而是一個在心理學(特別是正向心理學、教育和教練領域)中被廣泛使用且極具影響力的比喻。
這個比喻的核心定義是:將人類的特定心理能力(尤其是意志力、專注力和韌性)比喻為一塊可以透過練習來強化的肌肉。
這個定義包含以下3個關鍵概念:
- 能力是可塑的 (Malleable, not Fixed):
心智肌肉的前提,是反對「能力天生固定」的觀點。
這呼應了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家 Carol Dweck 的「成長型思維 (Growth Mindset)」,
即相信能力可以透過努力和策略來培養。
- 意志力的「力量模型」(Strength Model of Self-Control):
這個比喻最主要的學術來源,是心理學家 Roy Baumeister 所提出的「自我控制 (Self-Control) 力量模型」。
Baumeister 的「自我耗竭 (Ego Depletion)」指出,意志力就像一塊肌肉:
它會疲勞: 在短時間內過度使用意志力(如抵抗誘惑、專注困難任務)會使其「疲勞」或「耗竭」,導致後續的自制力下降。
它可以被訓練: 就像健身一樣,規律地進行小規模的自制力練習(例如:Baumeister 實驗中要求參與者練習使用非慣用手刷牙、或保持良好坐姿),可以長期增強意志力的總體「力量」和「耐力」。
3.應用的能力:
「心智肌肉」這個詞彙,常被用來指代那些可以被「鍛鍊」的心理素質,例如:
意志力 / 自制力 (Willpower / Self-Control): 抵抗衝動、延遲滿足的能力。
專注力 (Focus / Concentration): 將注意力長時間維持在特定任務上的能力。
心理韌性 (Resilience): 從挫折和壓力中恢復的能力。
總結來說,心智肌肉指的是
「心智肌肉」是一個比喻,它將意志力、專注力或韌性等心理能力,類比為可以透過刻意練習和持續努力來發展和強化的生理肌肉。
其核心觀點是:這些能力並非固定不變的,而是可以像鍛鍊身體一樣被「訓練」的,同時它們也會因過度使用而感到「疲勞」。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