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有點卡住了。不是因為工作太多,也不是遇到什麼大問題, 而是那種說不上來的「卡關感」 明明一切都在運轉, 卻突然覺得自己好像沒那麼有力氣了。
每天在同樣的節奏裡重複,課照上、會照開、內容照寫, 但心裡那個「熱度」, 好像慢慢變成了一種「被迫執行」。有時候我會問自己:是不是我不夠努力? 還是,我只是走到了那個「瓶頸期」?
01|瓶頸,不是失敗,而是調整的訊號
以前一遇到瓶頸,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不行,我得衝」。拼命工作、加班、換新方法、逼自己重新燃起動力。 但後來我發現,這樣的「硬撐」,只會讓自己更疲倦。在過程中,我慢慢意識到瓶頸不是敵人,它只是提醒你要慢下來。當你卡住時,不代表你不行,而是你現有的模式、能力或思維, 已經不再能支撐下一階段的自己。這時候,不是該更用力往前衝,而是該停下來,重新整理你的節奏。02|工作卡關,往往不是「能力問題」
我開始反思,是不是我其實不是不會做, 而是「太習慣會做」了。當工作變成重複、可預測、沒挑戰的時候,人就容易失去動力。 那不是因為你不夠好, 而是你已經長大到不再需要靠忙碌證明自己的價值。我發現瓶頸背後,其實藏著兩個問題:一個是「我還想繼續這樣下去嗎?」 另一個是「我想用什麼方式繼續?」當我願意誠實地問自己這兩個問題,焦慮就慢慢變成了方向感。
03|先暫停,不代表放棄
那幾天,我開始刻意放慢步調。下班不再急著打開電腦、 週末不排滿行程, 只是安靜地散步、看書、寫下心裡的念頭。有一晚,我突然意識到其實不是討厭工作, 我只是太久沒有「喘口氣」。我們常以為,卡關就要解決問題。但有時候,卡關只是要我們「停下來呼吸」。 當你允許自己先不動, 反而能慢慢看見新的出路。
04|與其逃,不如重整
很多人面對瓶頸會想換工作。我也曾這樣想過。 但後來我發現, 如果你沒搞清楚「為什麼卡住」, 不管換去哪裡,都會再遇到同樣的問題。我當下開始重新盤點自己。
- 我還喜歡這份工作的哪個部分?
- 哪些任務讓我覺得沒意義?
- 我可以調整什麼,讓它更有價值?
當我一條條寫下來,我發現不是整個工作都讓我累, 而是那些「我不敢說不」的部分,加班、被動接任務、過度共情學生的情緒。當我開始學會說「這部分我需要再想想」,整個狀態就慢慢鬆開了。
05|瓶頸是更好自己的節奏
每一次覺得「撐不下去」的時候, 其實都是我快要進化的時候。因為瓶頸會逼你重新定義自己:你要繼續當執行者,還是開始成為設計者? 你要繼續重複,還是開始創造?
每次我跨過這個階段,回頭看都會發現那段「以為要放棄」的時期, 其實是我人生轉彎的起點。別怕卡住。 你不是退步了, 你只是走到要「升級」的門口。在焦慮裡喘口氣,在懷疑裡整理思緒, 請相信, 當你願意停下來、誠實面對自己, 答案就會慢慢出現。不要急著逃,不要急著否定自己。 瓶頸不是壞事, 它只是人生在提醒你: 「你準備好了,要長大一點了。」
✍ Y.H字句備份|瓶頸不是失敗,而是升級的開始。 你只是需要一點時間, 重新找到自己的步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