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0:聽懂弦外之音——教你看穿話語背後的真實訊號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成交不是說服的結果,而是被理解的延伸。
真正的業務高手,不只會講話,更懂得傾聽。

那句「我們再討論看看」背後的真相

那天,是我第一次進到那間大企業的會議室。
白色的牆面、厚重的玻璃門、會議桌擦得發亮,
一切都讓我既緊張又期待。

我準備了三天三夜的簡報,甚至連講稿都背下來。
當我投影第一張 slide 時,
心想:「這次,我一定要拿下這個案子。」

客戶三位:採購經理、技術主管、還有一位沉默的財務人員。
他們全程禮貌、點頭、微笑。
沒有質疑,也沒有任何情緒波動。

我講完後,採購經理微微一笑說:
「我們再討論看看。」

短短五個字,語氣平穩,聽起來甚至充滿善意。
我滿懷信心地離開,覺得這場拜訪「穩了」。

兩週後,我在業界聚會上聽說,他們已經簽給競爭對手。
我愣了整整五秒。

那晚,我打開錄音檔,從頭聽到尾。
那些我以為的「禮貌與專注」,
其實是「沒有興趣」。
那句「我們再討論看看」,
原來早就是「我們不會考慮」。

我關掉電腦,沉默了很久。
那一刻,我第一次意識到,
自己並不是真的在「聽」,
我只是「等著說」。

「原來,最難學的,不是話術,而是沉默裡的語言。」
raw-image



第一層聽力:聽懂「字裡行間」的訊號

幾天後,我請前輩幫我聽那段錄音。
他聽了兩分鐘就笑出來:「你沒聽出來嗎?那句『再討論看看』,其實就是『再也不用聯絡了』。」

我愣在原地,整個人僵住。

前輩說:「客戶說的每句話,都有第二層意思。
有些話,是用來保護彼此的禮貌;
有些話,是在提醒你『別再逼近』。」

那天之後,我開始整理「潛台詞筆記本」。

客戶說的話可能的真實意思

「預算吃緊」

你還沒讓我覺得這筆錢值得。

「我回去報告看看」

我不敢自己扛風險。

「我們目前沒有需求」

你的切入點不對,沒有打到痛點。

「再過陣子看看」

先別打擾我,我還沒信任你。

寫完之後我才發現,
原來我過去太相信文字,
卻忽略了「人心」。

話是中性的,語氣才是關鍵。
當你能「聽出氣氛」,你就能讀懂對方的真意。

那天我開始練習不只「聽話」,而是「聽話裡的空白」。

raw-image



第二層聽力:聽懂「情緒的節奏」

隔週我又拜訪另一位客戶。
他說話急促,語氣略帶不耐。
我一開始拼命想要「把話講完」,越講越快。

突然,我注意到他的呼吸變短、手開始敲桌。
那是焦慮的節奏。
我停下來,換了個語氣:「沒關係,我們可以慢慢來。」

對方愣了一下,呼吸放慢了。
他重新看向我,語調變柔和:「你們的資料可以再寄來嗎?我想仔細看看。」

那天之後,我才理解——
所謂「溝通」,不是比誰說得多,而是比誰能先「穩下來」。

同理不是說『我懂你』,
而是讓對方的情緒有地方可以安放。

有時,情緒比邏輯更重要。
懂得跟著對方節奏的人,才真的懂溝通。

raw-image



第三層聽力:聽懂「眼神與肢體」的非語言訊號

後來我開始觀察「沒有被說出口」的部分。
一次提案會議,客戶雙手交叉、身體往後靠,
那是一種「防禦」姿勢。

我沒有硬推,而是笑著說:
「您覺得目前最大的卡點在哪?」

他停頓了一下,接著放下筆,身體前傾。
語氣變得真誠:「老實說,我們內部審批太慢,這案子被卡好幾個月了。」

那一刻,我看到防禦牆崩塌的瞬間。
我寫下筆記:「姿態=信任程度」。

語言可能會修飾,但身體永遠誠實。
只要你願意看,就能看到「情緒的形狀」。


第四層聽力:聽懂「沉默」的含義

有一次,會議進行到一半,氣氛突然凝固。
對方低頭看資料,我能感覺到空氣變重。
以前的我,會立刻打破沉默:「是不是有什麼需要我補充?」

但這次,我忍住了。
三秒後,他開口:「其實我們之前被供應商坑過,所以現在審得特別嚴。」

我只是點頭,靜靜聽他說完。
那場會議沒簽約,但他後來主動加我LINE。

那三秒的沉默,
是他「信任生成」的時刻。

沉默不是冷場,而是誠實的醞釀。
給對方空間,對方才會給你真相。
raw-image



第五層聽力:聽懂「背後的動機」

我開始理解,每個拒絕的背後,其實都藏著一個「害怕」。
有客戶說:「我怕新系統太冒險。」
他其實想說:「我怕被主管罵。」

於是我不再強調「性能提升多少」,
而是先講「風險控制、保固條件、技術支援」。

我說:「其實我們也怕客戶用得不順,這次我們願意派駐工程師陪跑三週。」

那個瞬間,他的表情變了。
他笑著說:「這樣我就敢報上去了。」

成交,不是你說服了對方,
而是你讓對方覺得「安全」。

真正的業務力,不是讓人相信你,
而是讓人相信自己可以放心選你。
raw-image



結語|從「聽話的人」變成「懂人心的人」

簽約那天,客戶握著我的手說:
「你是唯一一個真的聽懂我在想什麼的人。」

走出大樓,我抬頭看到夕陽,
那光映在玻璃帷幕上,就像一面鏡子。
鏡中的我,不再是那個急著說服別人的年輕業務,
而是能靜靜等待、理解、共感的人。

我終於懂了——
業務的最高境界,不是把話講好,
而是讓對方願意把真話告訴你。

會說話的人讓人舒服,
會聽話的人讓人信任。

而「聽懂弦外之音」的能力,
就是把「客戶」變成「朋友」、
把「交易」變成「信任」的關鍵。

raw-image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 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 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金句摘錄

  1. 「成交不是說服的結果,而是被理解的延伸。」
  2. 「話是中性的,但語氣永遠會說真話。」
  3. 「同理,不是多說一句『我懂你』,而是讓對方願意放慢。」
  4. 「身體會說話,信任從姿態開始。」
  5. 「沉默不是冷場,而是誠實的醞釀。」
  6. 「拒絕的背後,不是否定,而是害怕。」
  7. 「真正的業務力,不是讓人相信你厲害,而是讓人相信自己不會受傷。」
  8. 「會說話的人讓人舒服,會聽話的人讓人信任。」
  9. 「聽懂弦外之音的人,不會急著回話,而是先讀懂情緒。」
  10. 「懂得閉嘴,才能真正聽見真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85會員
389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11/17
第一次拜訪客戶時,我帶著厚厚的簡報、滿腔的熱情,卻只換來一句「你再寄資料過來吧」。 那天我才明白,表達不是說得多,而是讓對方聽得懂、願意聽。 後來我整理出面對面拜訪客戶的五個黃金法則— 從開場三句話、到秒懂結構、再到優雅收尾— 這些方法讓我在會議桌上重新贏回信任,也讓我學會什麼叫真正的禮貌力量。
Thumbnail
2025/11/17
第一次拜訪客戶時,我帶著厚厚的簡報、滿腔的熱情,卻只換來一句「你再寄資料過來吧」。 那天我才明白,表達不是說得多,而是讓對方聽得懂、願意聽。 後來我整理出面對面拜訪客戶的五個黃金法則— 從開場三句話、到秒懂結構、再到優雅收尾— 這些方法讓我在會議桌上重新贏回信任,也讓我學會什麼叫真正的禮貌力量。
Thumbnail
2025/11/16
有時候,一杯咖啡能解決的問題,比十次會議還多。 我在茶水間學到的,是信任不是靠職位建立的,而是靠一點真誠、一句關心。 當你願意主動給予、願意理解對方的壓力,那個瞬間你就跨出了部門的牆。 真正的專業,不只是把事情做好,而是讓別人願意和你一起做好。
Thumbnail
2025/11/16
有時候,一杯咖啡能解決的問題,比十次會議還多。 我在茶水間學到的,是信任不是靠職位建立的,而是靠一點真誠、一句關心。 當你願意主動給予、願意理解對方的壓力,那個瞬間你就跨出了部門的牆。 真正的專業,不只是把事情做好,而是讓別人願意和你一起做好。
Thumbnail
2025/11/15
在這個競爭激烈、注意力稀缺的時代, 真正成功的業務,並不是話術最好、成交最多的人, 而是懂得「設計交換」的人。 他們理解對方的需求,讓信任流動、讓價值互惠。 Yuki老師說:「業務,不只是銷售產品,而是交換信任、成就與尊重。」 當你懂得讓對方也贏,你就會發現—— 合作的終點,不是交易,而是連結。
Thumbnail
2025/11/15
在這個競爭激烈、注意力稀缺的時代, 真正成功的業務,並不是話術最好、成交最多的人, 而是懂得「設計交換」的人。 他們理解對方的需求,讓信任流動、讓價值互惠。 Yuki老師說:「業務,不只是銷售產品,而是交換信任、成就與尊重。」 當你懂得讓對方也贏,你就會發現—— 合作的終點,不是交易,而是連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主管界最難修的學分,不是績效管理,也不是團隊領導,而是「好好聽人說話」。
Thumbnail
主管界最難修的學分,不是績效管理,也不是團隊領導,而是「好好聽人說話」。
Thumbnail
全球 AI 產業正在進入一場「算力戰爭與國力競賽」的加速期:輝達與英特爾罕見結盟,將重塑半導體版圖;OpenAI 與 Anthropic 模型表現直逼人類專家,顯示白領職場即將迎來全新分工;同時黃仁勳警告,各國必須自建「主權AI」,否則將在未來的科技國力爭奪中失去立足之地。
Thumbnail
全球 AI 產業正在進入一場「算力戰爭與國力競賽」的加速期:輝達與英特爾罕見結盟,將重塑半導體版圖;OpenAI 與 Anthropic 模型表現直逼人類專家,顯示白領職場即將迎來全新分工;同時黃仁勳警告,各國必須自建「主權AI」,否則將在未來的科技國力爭奪中失去立足之地。
Thumbnail
高階主管的「我一定是對的」背後,往往藏著不安與失控感。當領導能放下絕對權威,真心接納不同聲音,團隊才會從沉默走向共創。
Thumbnail
高階主管的「我一定是對的」背後,往往藏著不安與失控感。當領導能放下絕對權威,真心接納不同聲音,團隊才會從沉默走向共創。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曾懷疑自己:「明明這幾年很努力,不斷跨領域學習,為什麼在面對職場時,卻仍被拒於門外?」 這並不是你的錯,也不是你不夠優秀,而是這個社會對『學歷』與『服從』根深蒂固的迷思,像一道無形的枷鎖,困住太多真正有能力的人。 根據 Jobscan 2025《State of the Job Sea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曾懷疑自己:「明明這幾年很努力,不斷跨領域學習,為什麼在面對職場時,卻仍被拒於門外?」 這並不是你的錯,也不是你不夠優秀,而是這個社會對『學歷』與『服從』根深蒂固的迷思,像一道無形的枷鎖,困住太多真正有能力的人。 根據 Jobscan 2025《State of the Job Sea
Thumbnail
很多關係不是不對,而是不對等。有人總是說了算,有人總在配合;有人知道地圖,有人只能猜方向。這篇用 D.R.I.V.E. 五個關鍵點,帶你看見關係裡的決策權、責任感、資訊量、發言權與期待落差。不是為了指責誰多誰少,而是幫你找回在關係中的方向感和駕駛權。
Thumbnail
很多關係不是不對,而是不對等。有人總是說了算,有人總在配合;有人知道地圖,有人只能猜方向。這篇用 D.R.I.V.E. 五個關鍵點,帶你看見關係裡的決策權、責任感、資訊量、發言權與期待落差。不是為了指責誰多誰少,而是幫你找回在關係中的方向感和駕駛權。
Thumbnail
在許多企業裡,帶人的是主管,決定升遷的卻是他人;欣賞是事實,但不代表擁有話語權。 這篇文章寫給那些「想挺人,卻提不了人」的主管,愛蜜莉想告訴你:「你不是無能,而是被困在制度縫隙裡的夾心人。 你仍然能用三個方法,為部屬打開另一扇門,讓支持不再只是說說而已。」
Thumbnail
在許多企業裡,帶人的是主管,決定升遷的卻是他人;欣賞是事實,但不代表擁有話語權。 這篇文章寫給那些「想挺人,卻提不了人」的主管,愛蜜莉想告訴你:「你不是無能,而是被困在制度縫隙裡的夾心人。 你仍然能用三個方法,為部屬打開另一扇門,讓支持不再只是說說而已。」
Thumbnail
助人最怕的四個誤區:創可貼式安慰、丟標準答案、直接代辦、過度簡化。這篇用職場實例拆解 B.A.R.S 模型,提醒你:別急著做對的事,要先做「看見人」的事。給的建議再好,也要放在對的時機點,才會有力量。陪伴的關鍵不是解題,而是陪走那段卡關。
Thumbnail
助人最怕的四個誤區:創可貼式安慰、丟標準答案、直接代辦、過度簡化。這篇用職場實例拆解 B.A.R.S 模型,提醒你:別急著做對的事,要先做「看見人」的事。給的建議再好,也要放在對的時機點,才會有力量。陪伴的關鍵不是解題,而是陪走那段卡關。
Thumbnail
當朋友跟你說「我好累」,你是不是常脫口而出「別想太多,我幫你分析!」?但他真正需要的,往往只是「有人懂」。情緒不是壞掉的東西,不用急著修理。給別人一個理解的眼神,陪他坐一會兒;同時,當自己心裡難受時,也記得溫柔對待自己,不要催促,慢慢接住它。
Thumbnail
當朋友跟你說「我好累」,你是不是常脫口而出「別想太多,我幫你分析!」?但他真正需要的,往往只是「有人懂」。情緒不是壞掉的東西,不用急著修理。給別人一個理解的眼神,陪他坐一會兒;同時,當自己心裡難受時,也記得溫柔對待自己,不要催促,慢慢接住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