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師生態圈的鬼故事,反思人們大腦觀點的偏見思維。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幾年前,我從一位創投公司的CEO口中聽到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

他問我:「你知道現在學校的老師,有一部分是從哪裡來的嗎?」

他這樣說道:
有些人,大學畢業後踏入社會,求職不順、覺得自己被忽視,於是選擇回到校園進修,希望透過更高學歷改變命運。
拿到碩士學位後,再次踏入職場,若依舊不順利,便繼續升學; 留學歸國後,如果仍覺得難以融入職場,最後乾脆選擇「回到最熟悉的地方」也就是學校。
於是,一部分老師,可能是那些「無法適應職場的人」; 當這些人進入教育體系後,又成為下一代的教育者,循環不斷~教育出下一代無法適應職場的人。

這位CEO接著說: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學校的老師缺乏實戰經驗,因為他們從來沒真的走進過職場。」


當下我深深有感,覺得這番話靠背到太有道理!!

主要原因如下:

  1. 我的確接觸過一些學校,看過與聽過許多讓我困惑的現象。
  2. 我不熟悉老師與學校內教育體系的運作。
  3. 這個故事的推理方式很「合理」,幾乎完美符合進化論的邏輯。

所以我相信了,因為這個故事的解答補足了我之前疑惑的部分,甚至讓我覺得那是洞察人性的真理。所以這個觀點在我的大腦中深深地定錨了!!!

但命運的安排很有趣,因為那位CEO後來邀請我,親自參與一些校園與政府合作的專案,並以設計講師的身份進入大學與鄉鎮,開始與老師與學生有共事的機會。

raw-image

當我走進校園,我看見了我不知道的面貌

真正走進校園和老師們聊設計,我才發現,許多老師不但不是「逃避職場」的人,反而是職場上的佼佼者。

有設計公司老闆、有曾在國際比賽得獎無數; 有品牌顧問轉職,很多高手們想把多年經驗分享給下一代,他們覺得自己有責任需要關照設計生態圈並用教學回饋台灣設計圈。

那些老師,談設計、談市場、談產業思維的深度,其實也都有很多有趣的觀點與論述。

那一刻我才明白....阿....
原來當年那個「合乎進化邏輯」的故事,也許是一個從高維度看立場的故事


當人想要獲得優越感比別人更高一等時,大腦會自私地相信那個「讓自己優越」的真相版本...

我後來反思:我之所以會相信那位CEO的說法,除了這個故事完美且合乎邏輯外,也許最大的漏洞是我自己的私慾,因為那套說法能讓我心理上感覺「自己比那些老師們更優秀」。 人腦天生會偏好能強化自我價值的敘事。 這種偏見,讓我們容易被「合理合邏輯合胃口」的故事說服。

但~當我踏入在校園中、面對這群真正熱血教學的老師們時,我才理解...

人們的觀點會隨位置而改變,真相有時也會因距離而模糊。

描述故事的CEO用的是宏觀邏輯去看社會的校園生態,這合情合理觀點正確; 但身為一個在現場觀察的小人物,我想走進現場探索來更接近真相。
也許當年的社會環境下的確有過這樣一群想逃離職場卻意外成為教師的生態圈存在,不過到了現代呢?真的還有嗎?其實仔細想一想後,我沒有答案,但因緣際會下~~當我有機會踏入校園近身觀察,我這時才能從不多的角度看到更多的真相,拼湊屬於我自己的得到的真實面貌。

經過這件事情後我有時候會思考~~
也許每個人都曾在生命中的某個階段,說過那種「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其實偏頗」的故事。用它們合理化世界的樣貌建立自我認同。但唯有當我們願意親身走入現場、用時間驗證、用心體會,那個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立體,真相也同時有越多面向。

所以現在我常提醒自己與學生們:「觀點不一定等於事實;被說服的那一刻,也不該停止思考。」

世界上許多答案的背後,沒有絕對的對錯, 只是立場與觀看角度的不同。 而那些我們以為「正確」的觀點,也許都應該被時間再一次驗證。

最後!!我想說給大家和自己的一段話。

眼前看到的「真相」,往往只是真實的一個面向。 一旦你選擇全然相信,思考就停止了。 那一面的真相或許是真的,但也可能是混雜的,只是調味得剛剛好, 就像一杯看似清澈、卻充滿層次的水果茶。

到了今天我也還是很感謝那位CEO,幫我打開我的知識開關,讓我有機會看到更多不同的世界觀點,有機會讓自己前往變強的道路上。

同場加碼回顧:

從 UX 角度看提問的藝術:如何問對問題,並避開知識注射陷阱 !!

我是未來觀察預言家 Higer吳立欣
我們下回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未來觀察家Higer的沙龍
15會員
78內容數
如何成為不被AI取代的未來人才,一起學習思維的多元化與同理心的培養,最重要的是用換了設計脫口秀的方式看這嚴肅的世界。 運用長年的累積的多元資訊與實戰經驗數據庫 加上敏銳的社會觀察洞見,洞察未來的產品之路,給您有效的洞見與合理的解法 讓您的產品提前>邁向未來 。
2025/10/18
在產品功能同質化的時代,唯有「情緒價值」能讓品牌被記住。從PM構思、UX設計到行銷推廣,每個階段都應圍繞情感體驗打造產品差異化。今天陪女兒寫作業的同時~~~有感而法順便寫下這套心法,分享給有需要與有興趣的各位,希望可以讓設計師們理解情緒價值是如何成為產品的POD(差異點)。
Thumbnail
2025/10/18
在產品功能同質化的時代,唯有「情緒價值」能讓品牌被記住。從PM構思、UX設計到行銷推廣,每個階段都應圍繞情感體驗打造產品差異化。今天陪女兒寫作業的同時~~~有感而法順便寫下這套心法,分享給有需要與有興趣的各位,希望可以讓設計師們理解情緒價值是如何成為產品的POD(差異點)。
Thumbnail
2025/10/17
iFixit 再次給 AirPods Pro 3「可維修性 0 分」,代表這款產品幾乎無法拆解維修。 對 Apple 而言,也許這不單單是設計上的取捨,而是一場精密的商業佈局嗎?? 以下內容純屬推理與預言請小心服用$$$ 我將用「微觀」與「宏觀」兩大面向來分析這幾回Appl的高招
Thumbnail
2025/10/17
iFixit 再次給 AirPods Pro 3「可維修性 0 分」,代表這款產品幾乎無法拆解維修。 對 Apple 而言,也許這不單單是設計上的取捨,而是一場精密的商業佈局嗎?? 以下內容純屬推理與預言請小心服用$$$ 我將用「微觀」與「宏觀」兩大面向來分析這幾回Appl的高招
Thumbnail
2025/10/13
Netflix 的《許願吧,精靈》裡,編劇用了一連串人性的試煉與願望代價,揭露「願望並不單純」。在劇中,我們看到幾位配角在許願時犯下的典型錯誤,正好映射出在現實中,我們也常掉入的陷阱。今天我想用許願的願望清單來搭配AI,來說明如何用AI讓自己理智的許下願望。
Thumbnail
2025/10/13
Netflix 的《許願吧,精靈》裡,編劇用了一連串人性的試煉與願望代價,揭露「願望並不單純」。在劇中,我們看到幾位配角在許願時犯下的典型錯誤,正好映射出在現實中,我們也常掉入的陷阱。今天我想用許願的願望清單來搭配AI,來說明如何用AI讓自己理智的許下願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老師說寫有共通性的東西,讀者才會有共鳴,有共鳴才比較會有人看。 可我愛跟老師作對,就愛亂寫…… 夢,這種東西呢太個人了,不容易讓人共鳴。但是,讓我夢到了,我就想《它跟我有緣!我要把它寫下來!》…………
Thumbnail
老師說寫有共通性的東西,讀者才會有共鳴,有共鳴才比較會有人看。 可我愛跟老師作對,就愛亂寫…… 夢,這種東西呢太個人了,不容易讓人共鳴。但是,讓我夢到了,我就想《它跟我有緣!我要把它寫下來!》…………
Thumbnail
有位某國立大學退休校長,經常到處演講,還出書,將科學和靈界連結,講靈界科學。   我看了不少這位退休校長的視頻,被他的說法吸引,很相信他的說法,也很佩服他。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有點不太對勁。 上網搜尋,發現有不少批評文章。仔細看了批評文章,發現這些批評文章很有道理,並非無的放矢。
Thumbnail
有位某國立大學退休校長,經常到處演講,還出書,將科學和靈界連結,講靈界科學。   我看了不少這位退休校長的視頻,被他的說法吸引,很相信他的說法,也很佩服他。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有點不太對勁。 上網搜尋,發現有不少批評文章。仔細看了批評文章,發現這些批評文章很有道理,並非無的放矢。
Thumbnail
《造局者》的教學運用 在學校裡,我們經常參加各種研習活動。常常會聽到有人說,某個團隊成員非常努力,事情交給他就可以放心了,他能把事情做好。旁聽的人在聽到這些話時,可能會有種置身事外的感覺,好像他只是在觀察一切。這時候,我會思考,我和他之間的關係框架是什麼。如果這只是一堂課,我通常不會做出任何行動,
Thumbnail
《造局者》的教學運用 在學校裡,我們經常參加各種研習活動。常常會聽到有人說,某個團隊成員非常努力,事情交給他就可以放心了,他能把事情做好。旁聽的人在聽到這些話時,可能會有種置身事外的感覺,好像他只是在觀察一切。這時候,我會思考,我和他之間的關係框架是什麼。如果這只是一堂課,我通常不會做出任何行動,
Thumbnail
你曾經喜歡過作品中哪位老師嗎? 你曾經因為故事中的師徒情感動到熱淚盈眶嗎? 你曾經看著故事,想著「我也好想要這種老師」嗎? 這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在不同類型的作品當中,老師正是讓讀者寄託情感的人物。 在現實生活中,老師可能只是提點考試重點和為學業成績把關的角色;但在虛構故事中,更常見的
Thumbnail
你曾經喜歡過作品中哪位老師嗎? 你曾經因為故事中的師徒情感動到熱淚盈眶嗎? 你曾經看著故事,想著「我也好想要這種老師」嗎? 這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在不同類型的作品當中,老師正是讓讀者寄託情感的人物。 在現實生活中,老師可能只是提點考試重點和為學業成績把關的角色;但在虛構故事中,更常見的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跟隨老師轉變職場的心情抒發,分享了作者在調整課程和工作安排中的困難與感受。本文充滿個人情感,並表達了對未來教育事業的美好期許。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跟隨老師轉變職場的心情抒發,分享了作者在調整課程和工作安排中的困難與感受。本文充滿個人情感,並表達了對未來教育事業的美好期許。
Thumbnail
蹺課在大學生活中不可避免,但也是需謹慎使用的藝術。瞭解老師的個性、點名的習慣、課程安排以及重要性,並在有意義的情況下翹課,充分了解風險並設法降低被擋的危險,避免被別人判定為刻板印象。此外,不要當上小老師或助手,以免逃不過。
Thumbnail
蹺課在大學生活中不可避免,但也是需謹慎使用的藝術。瞭解老師的個性、點名的習慣、課程安排以及重要性,並在有意義的情況下翹課,充分了解風險並設法降低被擋的危險,避免被別人判定為刻板印象。此外,不要當上小老師或助手,以免逃不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