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在YouTube上點到一個影片,影片裏,楊定一博士在説著“臣服”。
臣服,是人一輩子的功課。
人和其他生物最大的區別應該就是有個機能比較高的頭腦。但腦的作用究竟是什麽?是用來思考?邏輯?學習?計劃?創造?回憶?想象?揣測?懷疑?胡思亂想?處心積慮?或者,是要讓我們瞭解到,我們其實錯用了腦,我們其實根本不需要把腦搞得那麽累。這會不會才是腦存在的真正用意?這會不會是把腦活出新高度的一個突破點?
從小就聼過這麽一句話:我們只用了10%的大腦。我們并沒有真正的開發大腦。如果真是如此,我們又應該怎麽開發大腦?學習新東西並不斷練習的確會增生新的神經腦回路,但也有科學家驗證了人腦沒有未開發的部分,只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并在不同的時候工作。那麽,臣服究竟會對人腦起到什麽樣的作用?順帶讓身體的荷爾蒙產生變化?
楊定一博士說,如果說“臣服/ surrender”大家可能不太能體會,但是說“接受acceptance”應該就容易理解得多。
想象一下,當一個異於我們觀念的事件或突發狀況發生時,我們的第一個反應通常會是什麽?應該就是:“額??什麽?怎麽會這樣?我不相信!怎麽可能?太扯了!”等等諸如此類不接受的反應。如果關係到自身,比如某某親人過世或者得知自己得了嚴重的病,我們都不愿意相信並接受事實。八點檔連續劇中應該常常上演不願接受現實而哭鬧的畫面吧?我在馬來西亞也是有收看八點檔的哦,哈哈!這些反應都是人之常情。但就因爲如此,我們并沒有覺得這有什麽問題。因爲“常”,我們就覺得情有可原,覺得人就是這樣子的,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人的情緒發散到一定程度后,必然是接受放下與臣服,否則就會被一股無形的“負能量”(也許是遺憾/後悔/怨恨等)拖著直到終老。這些負面情緒隱藏在内心深處,甚至被封鎖起來,讓人誤以為自己已經放下了,但其實只是選擇性的不去想起而已。這樣對身心健康非常不好。
“這個世界有更大的力量在轉動,人根本無能爲力。”
比如,人總有離開的一天,不管以什麽樣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不管幾歲離開,人就是免不了一死。面對分離,每個人反應不一。大家都哭,但哭的原因卻不一樣。是因爲無法接受對方的離開?還是為自己的失去感到難過?就這個例子,我便隱約感受到臣服的智慧和力量了。
從一件事發生,到整個情緒的起伏,到事情落幕,我們的腦子到底發生了什麽?死了多少腦細胞?就用親友離世的例子來說。如果事情一發生我就接受,會不會顯得我很無情?我是不是一定要經過幾番掙扎再接受才比較符合社會邏輯?那如果沒有這種如果,事情發生時就只是單純看待它,直接體會人生無常,感受到世界上更強大的能量正在運轉,也許能更早釋懷並放下。其實事情就只是這樣,起了又落,落了又起;來了又去,去了又來。人真的不需要攪和太多。面對人生這些無法改變的事實,除了臣服,還是臣服。
一切事情的發生必然有它的緣由,添加多餘的調料反而更難消化。
說了那麽沉重的例子,現在就來聊聊日常生活方面該如何臣服吧!
說說「顯化」。打個比方,我一直很想衝出舒適圈,挑戰自我,嘗試新的工作。但是我很猶豫,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成功,會不會半途放棄,能不能賺夠錢養活自己和家人............想法不斷地衍生,衍生到了世界的盡頭,連整個宇宙都知道我猶豫不決了,我還站在同一個地方,什麽也都還沒發生。爲什麽?因爲我還沒開始行動。我的腦子已經累垮了,我卻還站在原地。
常聽人家説顯化顯化,爲什麽人家能顯化成功,我顯化就變笑話?
儘管表面上説著想要A,但我腦子裡想的和我的行爲明顯地在告訴宇宙“我還在猶豫,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要那個A”。宇宙不會聽你說話,宇宙只管能量。如果我散發的是這樣不堅定的能量,宇宙當然會給我弱弱的結果。如果你不喜歡聽到“宇宙”這個詞,那我換另一個簡單明瞭的説法:如果我這麽不堅定,我的腦子自然就會專注於讓我猶豫的點、讓我無法前進的理由和藉口,來鞏固我不堅定的想法,那我自然就看不到也抓不住機會,更不會行動了。所以想法就只能止步於想法,夢想就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老實説,“顯化”只是一個美化了“實現夢想”的一個詞匯。聽到“顯化課程”,大家就會特別提起興趣,想説我是不是也能靠什麽“特別的方法”來幫助我實現我想要的未來。其實它最基本的理論,就是“想法與行動一致,并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當thought,action和belief 一致的時候,就大大提高了實現的幾率。有顯化成功經驗的“顯化老師”總會說到一個重點,就是最後要surrender臣服。我對於surrender在顯化範疇裏的解釋就是我說的理論的最後一步:“堅信自己一定能做到”。我把我的愿望告訴了宇宙(想法),該做的實際行動和努力我也都做了(行動),最後就是要堅信自己能成功(臣服)。不去想整個過程會發生什麽,會怎麼達成目標。什麽都不知道也沒關係,就交給更強大的力量。相信宇宙會把我要顯化的未來的那股能量聚焦並散發出來。
說實在一點的。我們都有夢想對吧?想過這樣的生活,想做那樣的工作,想遇到這樣的對象,等等。腦子有了這樣的想法,我們實際上有沒有做任何行動去支持這個想法?如果連第一步都沒開始,寫再多的顯化日志,成功率只會是0%。這就是典型的腦子游到外太空了身體卻還在原地。
真的,只要踏出一小步就好,腦子不要加鹽加醋,之後就交給宇宙,它“自有安排”。
我現在在念著財務規劃師嘛,雖然有藥劑師的正職,但還是很想去嘗試金融相關的工作。我曾經非常志氣高昂的計劃了下一步,卻又因爲擔心自己兼顧不了而止步了。後來覺得這樣子不行。爲什麽呢?因爲内心裏告訴我“去做吧!”的那把聲音還在。
人腦偏向於理性思考,喜歡分析。所以理性人習慣用腦做決定,感性人更趨於用感受也就是直覺來做決定。人有個腦,難免會忽略掉内心的感受,總是想太多,以至於障礙了行動。所以這一次,我決定跳過理性思考,相信直覺。我鼓起勇氣踏出了我的第一步,那就是對有興趣的公司發出詢問郵件 send email。真的,有時候不要讓腦子思考分析,打好郵件就馬上按下發送鍵,接下來就交給宇宙。
之後第二天,我就收到了公司的來電,經理瞭解了我的狀況之後,便準備安排我和領導見面。接下來,領導會與我聯繫。再接下來,領導就會......再接下來就會......只要一步一步踏出去,就會有很多的“接下來”了。相信你也發現了,這根本不是什麽神之方程式,就只是有行動就有回報。那是你和宇宙之間的對話。臣服的另一大重點,就是保持好奇心curiousity,不設限。宇宙來什麽我接什麽,然後我把球丟回去,再看看他會給我什麽。
總結一句。臣服,就是讓腦子(小我/主觀意識)休息,用智慧(大我)客觀的面對世界縱觀人生。
讓我們一起學習以正念對待人生,以智慧生活,實踐臣服的人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