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服,一生的功課。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今天偶然在YouTube上點到一個影片,影片裏,楊定一博士在説著“臣服”。

臣服,是人一輩子的功課。

人和其他生物最大的區別應該就是有個機能比較高的頭腦。但腦的作用究竟是什麽?是用來思考?邏輯?學習?計劃?創造?回憶?想象?揣測?懷疑?胡思亂想?處心積慮?或者,是要讓我們瞭解到,我們其實錯用了腦,我們其實根本不需要把腦搞得那麽累。這會不會才是腦存在的真正用意?這會不會是把腦活出新高度的一個突破點?

從小就聼過這麽一句話:我們只用了10%的大腦。我們并沒有真正的開發大腦。如果真是如此,我們又應該怎麽開發大腦?學習新東西並不斷練習的確會增生新的神經腦回路,但也有科學家驗證了人腦沒有未開發的部分,只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并在不同的時候工作。那麽,臣服究竟會對人腦起到什麽樣的作用?順帶讓身體的荷爾蒙產生變化?

楊定一博士說,如果說“臣服/ surrender”大家可能不太能體會,但是說“接受acceptance”應該就容易理解得多。

想象一下,當一個異於我們觀念的事件或突發狀況發生時,我們的第一個反應通常會是什麽?應該就是:“額??什麽?怎麽會這樣?我不相信!怎麽可能?太扯了!”等等諸如此類不接受的反應。如果關係到自身,比如某某親人過世或者得知自己得了嚴重的病,我們都不愿意相信並接受事實。八點檔連續劇中應該常常上演不願接受現實而哭鬧的畫面吧?我在馬來西亞也是有收看八點檔的哦,哈哈!這些反應都是人之常情。但就因爲如此,我們并沒有覺得這有什麽問題。因爲“常”,我們就覺得情有可原,覺得人就是這樣子的,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人的情緒發散到一定程度后,必然是接受放下與臣服,否則就會被一股無形的“負能量”(也許是遺憾/後悔/怨恨等)拖著直到終老。這些負面情緒隱藏在内心深處,甚至被封鎖起來,讓人誤以為自己已經放下了,但其實只是選擇性的不去想起而已。這樣對身心健康非常不好。

“這個世界有更大的力量在轉動,人根本無能爲力。”

比如,人總有離開的一天,不管以什麽樣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不管幾歲離開,人就是免不了一死。面對分離,每個人反應不一。大家都哭,但哭的原因卻不一樣。是因爲無法接受對方的離開?還是為自己的失去感到難過?就這個例子,我便隱約感受到臣服的智慧和力量了。

從一件事發生,到整個情緒的起伏,到事情落幕,我們的腦子到底發生了什麽?死了多少腦細胞?就用親友離世的例子來說。如果事情一發生我就接受,會不會顯得我很無情?我是不是一定要經過幾番掙扎再接受才比較符合社會邏輯?那如果沒有這種如果,事情發生時就只是單純看待它,直接體會人生無常,感受到世界上更強大的能量正在運轉,也許能更早釋懷並放下。其實事情就只是這樣,起了又落,落了又起;來了又去,去了又來。人真的不需要攪和太多。面對人生這些無法改變的事實,除了臣服,還是臣服。

一切事情的發生必然有它的緣由,添加多餘的調料反而更難消化。

說了那麽沉重的例子,現在就來聊聊日常生活方面該如何臣服吧!

說說「顯化」。打個比方,我一直很想衝出舒適圈,挑戰自我,嘗試新的工作。但是我很猶豫,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成功,會不會半途放棄,能不能賺夠錢養活自己和家人............想法不斷地衍生,衍生到了世界的盡頭,連整個宇宙都知道我猶豫不決了,我還站在同一個地方,什麽也都還沒發生。爲什麽?因爲我還沒開始行動。我的腦子已經累垮了,我卻還站在原地。

常聽人家説顯化顯化,爲什麽人家能顯化成功,我顯化就變笑話?

儘管表面上説著想要A,但我腦子裡想的和我的行爲明顯地在告訴宇宙“我還在猶豫,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要那個A”。宇宙不會聽你說話,宇宙只管能量。如果我散發的是這樣不堅定的能量,宇宙當然會給我弱弱的結果。如果你不喜歡聽到“宇宙”這個詞,那我換另一個簡單明瞭的説法:如果我這麽不堅定,我的腦子自然就會專注於讓我猶豫的點、讓我無法前進的理由和藉口,來鞏固我不堅定的想法,那我自然就看不到也抓不住機會,更不會行動了。所以想法就只能止步於想法,夢想就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老實説,“顯化”只是一個美化了“實現夢想”的一個詞匯。聽到“顯化課程”,大家就會特別提起興趣,想説我是不是也能靠什麽“特別的方法”來幫助我實現我想要的未來。其實它最基本的理論,就是“想法與行動一致,并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當thought,action和belief 一致的時候,就大大提高了實現的幾率。有顯化成功經驗的“顯化老師”總會說到一個重點,就是最後要surrender臣服。我對於surrender在顯化範疇裏的解釋就是我說的理論的最後一步:“堅信自己一定能做到”。我把我的愿望告訴了宇宙(想法),該做的實際行動和努力我也都做了(行動),最後就是要堅信自己能成功(臣服)。不去想整個過程會發生什麽,會怎麼達成目標。什麽都不知道也沒關係,就交給更強大的力量。相信宇宙會把我要顯化的未來的那股能量聚焦並散發出來。

說實在一點的。我們都有夢想對吧?想過這樣的生活,想做那樣的工作,想遇到這樣的對象,等等。腦子有了這樣的想法,我們實際上有沒有做任何行動去支持這個想法?如果連第一步都沒開始,寫再多的顯化日志,成功率只會是0%。這就是典型的腦子游到外太空了身體卻還在原地。

真的,只要踏出一小步就好,腦子不要加鹽加醋,之後就交給宇宙,它“自有安排”。

我現在在念著財務規劃師嘛,雖然有藥劑師的正職,但還是很想去嘗試金融相關的工作。我曾經非常志氣高昂的計劃了下一步,卻又因爲擔心自己兼顧不了而止步了。後來覺得這樣子不行。爲什麽呢?因爲内心裏告訴我“去做吧!”的那把聲音還在。

人腦偏向於理性思考,喜歡分析。所以理性人習慣用腦做決定,感性人更趨於用感受也就是直覺來做決定。人有個腦,難免會忽略掉内心的感受,總是想太多,以至於障礙了行動。所以這一次,我決定跳過理性思考,相信直覺。我鼓起勇氣踏出了我的第一步,那就是對有興趣的公司發出詢問郵件 send email。真的,有時候不要讓腦子思考分析,打好郵件就馬上按下發送鍵,接下來就交給宇宙。

之後第二天,我就收到了公司的來電,經理瞭解了我的狀況之後,便準備安排我和領導見面。接下來,領導會與我聯繫。再接下來,領導就會......再接下來就會......只要一步一步踏出去,就會有很多的“接下來”了。相信你也發現了,這根本不是什麽神之方程式,就只是有行動就有回報。那是你和宇宙之間的對話。臣服的另一大重點,就是保持好奇心curiousity,不設限。宇宙來什麽我接什麽,然後我把球丟回去,再看看他會給我什麽。

總結一句。臣服,就是讓腦子(小我/主觀意識)休息,用智慧(大我)客觀的面對世界縱觀人生。

讓我們一起學習以正念對待人生,以智慧生活,實踐臣服的人生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務正業日記 | 藥師女の音樂、聲療與理財の跨界日常
0會員
6內容數
我是Kaede,一名藥師,音樂人,聲療師,coming的財務規劃師。在這裡我會分享: 1. 理財學習心得(主修投資和退休規劃) 2. 音樂小知識(作曲+和音班) 3. 聲療日常(YouTube頻道:Sound Healing with KAEDE) 4. 人生修行與成長 讓我們一起結合理財打造自由人生吧!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開始學塔羅卻不知道要準備哪些工具?這篇整理塔羅新手必備好物清單,從塔羅牌、塔羅布到收納袋與香氛噴霧一次入手。趁蝦皮雙11優惠打造專屬占卜空間,還能加入蝦皮分潤計畫,用分享創造收入。
Thumbnail
想開始學塔羅卻不知道要準備哪些工具?這篇整理塔羅新手必備好物清單,從塔羅牌、塔羅布到收納袋與香氛噴霧一次入手。趁蝦皮雙11優惠打造專屬占卜空間,還能加入蝦皮分潤計畫,用分享創造收入。
Thumbnail
今天不只要分享蝦皮分潤計畫,也想分享最近到貨的魔法少年賈修扭蛋開箱,還有我的雙11購物清單,漫畫、文具、Switch2、後背包......雙11優惠真的超多,如果有什麼一直想買卻遲遲還沒下手的東西,最適合趁這個購物季趕緊下單!
Thumbnail
今天不只要分享蝦皮分潤計畫,也想分享最近到貨的魔法少年賈修扭蛋開箱,還有我的雙11購物清單,漫畫、文具、Switch2、後背包......雙11優惠真的超多,如果有什麼一直想買卻遲遲還沒下手的東西,最適合趁這個購物季趕緊下單!
Thumbnail
所有外在的制度和束縛之所以存在,所有控制人類之手段之所以能夠良好運作,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那內在的制約─“心智意識系統”。 人類之貪婪、無知、恐懼、分裂、自私,所有形式之慾望、生理以及心理的需求,全都是來至心智系統。
Thumbnail
所有外在的制度和束縛之所以存在,所有控制人類之手段之所以能夠良好運作,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那內在的制約─“心智意識系統”。 人類之貪婪、無知、恐懼、分裂、自私,所有形式之慾望、生理以及心理的需求,全都是來至心智系統。
Thumbnail
伴侶說什麼,我總是會臆測他背後真實的想法。例如,「我要去山上」,我就會解讀成「他想要逃離我,一個人靜一靜」。其實這也不是胡亂猜測,而是過去曾經有類似的經驗,他不開心的時候上山去,之後跟我說他其實想去山上散散心靜一靜。後來「腦袋的聲音」就會自動連結:上山=不開心想逃離。這時我就會感到有千萬種情緒升起。
Thumbnail
伴侶說什麼,我總是會臆測他背後真實的想法。例如,「我要去山上」,我就會解讀成「他想要逃離我,一個人靜一靜」。其實這也不是胡亂猜測,而是過去曾經有類似的經驗,他不開心的時候上山去,之後跟我說他其實想去山上散散心靜一靜。後來「腦袋的聲音」就會自動連結:上山=不開心想逃離。這時我就會感到有千萬種情緒升起。
Thumbnail
臣服,意味著將個人喜好擺置一邊,完全臣服於生命之流中,看宇宙會帶我們去向何處,不讓個人喜好為我做任何決定,而是讓現實狀況決定我該往哪裡走|放開自己的喜好,讓生命做主 步驟一:捨棄在你頭腦裡形成的關於喜歡和不喜歡的個人反應(這不會引導你的生命,讓生命本身引導你) 步驟二:帶著步驟一產生的清晰覺
Thumbnail
臣服,意味著將個人喜好擺置一邊,完全臣服於生命之流中,看宇宙會帶我們去向何處,不讓個人喜好為我做任何決定,而是讓現實狀況決定我該往哪裡走|放開自己的喜好,讓生命做主 步驟一:捨棄在你頭腦裡形成的關於喜歡和不喜歡的個人反應(這不會引導你的生命,讓生命本身引導你) 步驟二:帶著步驟一產生的清晰覺
Thumbnail
災難和衰事降臨到頭上,凡事都不對勁或事與願違的時刻,你都是怎麼去面對的呢? 現在的我學會學習臣服的力量。這種感覺就是原因相信自己的直覺,不是要自己委屈求全,而是更知道很多事不要耗費太多邏輯思考。即便我們是對的,其中耗時耗能所付出的代價卻難以估量。 這個週末我終於起了逛街購物的念頭,去了一間我很喜
Thumbnail
災難和衰事降臨到頭上,凡事都不對勁或事與願違的時刻,你都是怎麼去面對的呢? 現在的我學會學習臣服的力量。這種感覺就是原因相信自己的直覺,不是要自己委屈求全,而是更知道很多事不要耗費太多邏輯思考。即便我們是對的,其中耗時耗能所付出的代價卻難以估量。 這個週末我終於起了逛街購物的念頭,去了一間我很喜
Thumbnail
透過「臣服實驗」的概念,作者學會了接受生命中的種種挑戰,不去抗拒,而是放下,經驗,然後讓自己隨著生命之流前進。雖然面對孩子的學習問題仍感到困惑,但作者決定放下抗拒,接受生命的安排。透過這個實驗,作者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生命的態度,並決定以一個更察覺、更接納的心態面對未來的挑戰。
Thumbnail
透過「臣服實驗」的概念,作者學會了接受生命中的種種挑戰,不去抗拒,而是放下,經驗,然後讓自己隨著生命之流前進。雖然面對孩子的學習問題仍感到困惑,但作者決定放下抗拒,接受生命的安排。透過這個實驗,作者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生命的態度,並決定以一個更察覺、更接納的心態面對未來的挑戰。
Thumbnail
「我執」在佛教用語裡,指的是眾生執著有一個真實存在自我的心態,它既是苦惱的來源,也是矛盾信念的產物。 簡單來說,你所體驗到的知見,是你透過所有不合理的濾鏡而詮釋出來的世界,那些濾鏡,便是由你心中所抱持的錯誤信念,而妄造出來的。 世界是以你想要的模樣來呈現,是你自己決定了自己想看到的事物。
Thumbnail
「我執」在佛教用語裡,指的是眾生執著有一個真實存在自我的心態,它既是苦惱的來源,也是矛盾信念的產物。 簡單來說,你所體驗到的知見,是你透過所有不合理的濾鏡而詮釋出來的世界,那些濾鏡,便是由你心中所抱持的錯誤信念,而妄造出來的。 世界是以你想要的模樣來呈現,是你自己決定了自己想看到的事物。
Thumbnail
臣服 我以前一點都不理解這個詞的意思 是躺平嗎?是認輸嗎?是等救贖嗎? 當我年紀漸大,經歷變多後 開始了解甚麼叫臣服
Thumbnail
臣服 我以前一點都不理解這個詞的意思 是躺平嗎?是認輸嗎?是等救贖嗎? 當我年紀漸大,經歷變多後 開始了解甚麼叫臣服
Thumbnail
臣服是承認「此刻」就是改變的起點,是冷靜的象徵,是願意花時間,用理智和直覺去度量任何狀況,不被情緒左右。這篇文章介紹了臣服的概念和力量,並提到了一些相關書籍。
Thumbnail
臣服是承認「此刻」就是改變的起點,是冷靜的象徵,是願意花時間,用理智和直覺去度量任何狀況,不被情緒左右。這篇文章介紹了臣服的概念和力量,並提到了一些相關書籍。
Thumbnail
在我們人生體驗中,最難持續做到或覺察到以提醒自己的部份,應該就是"臣服",要做到方方面面的臣服真的很難,需要一直不斷地練習練習再練習,也必須藉助很多方法。
Thumbnail
在我們人生體驗中,最難持續做到或覺察到以提醒自己的部份,應該就是"臣服",要做到方方面面的臣服真的很難,需要一直不斷地練習練習再練習,也必須藉助很多方法。
Thumbnail
對習慣奮力求生的我來說,「臣服」這個詞乍看就讓我不舒服,老想挑戰它。 直到後來,我才明白,臣服不等於委曲求全、不等於放棄妥協。 臣服,不是弱者的等義詞,事實上,內心軟弱的人才會無法臣服──因為心中沒有安全感,才會緊抓著看似強大的武器,無法放下。 我也明白了,成為我自己,關鍵並不在於反抗,而是臣服。
Thumbnail
對習慣奮力求生的我來說,「臣服」這個詞乍看就讓我不舒服,老想挑戰它。 直到後來,我才明白,臣服不等於委曲求全、不等於放棄妥協。 臣服,不是弱者的等義詞,事實上,內心軟弱的人才會無法臣服──因為心中沒有安全感,才會緊抓著看似強大的武器,無法放下。 我也明白了,成為我自己,關鍵並不在於反抗,而是臣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