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發現什麼?
- 在一項涵蓋 2 100 多名中年男女、平均追蹤約 10 年的研究中,走到 大約 7 000 步/天或更多,與少於 7 000 步的人相比,全死因死亡風險降低約 50%–70%。JAMA Network+2NHLBI, NIH+2
- 此研究中,步行強度(快或慢)對死亡風險影響不如總步數。JAMA Network+1
- 換句話說,「走得多」比「走得快」更重要。
- 一篇在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發表的系統回顧+統合分析指出:與每天僅 2 000 步相比,每天走到約 7 000 步的人,
- 死亡風險降低約 47%。CBS新聞+2The University of Sydney+2
- 罹患心血管疾病、失智、憂鬱症、糖尿病等風險,也都有明顯下降。The University of Sydney+1
- 超過 7 000 步之後,對大多數人而言「額外的好處」增加得較慢。The University of Sydney+1
- 傳統的「每天 10 000 步」目標其實最早是從 1960 年代日本的計步器行銷開始的,並非來自嚴格的醫學研究。hsph.harvard.edu+2British Heart Foundation+2
- 根據目前資料,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比 10 000 步少但有質的步數」也能帶來大幅健康益處。醫療新聞今天+1
🎯 那麼:每天走 7 000 步,是不是「最佳」呢?
概括來說:是個很好的目標,但並不是唯一或絕對的標準。依照年齡、體力、健康狀態不同,適合的步數會有差異。
- 對於中年(大約 30–60 歲)的人:7 000 步可視為一個很合理、可達成的健康目標。
- 對於較年長者(例如 60 歲以上):可能 6 000–8 000 步就可取得大部分益處。醫療新聞今天+2Verywell Health+2
- 對於年輕、體力較好或希望有更高目標者:8 000–10 000 步仍是常見建議。醫療新聞今天+1
因此,每天 7 000 步可說是一個「非常實際且對多數人有效」的目標。
📝 在台北生活中如何實踐?
- 利用通勤、上下班、購物、散步等機會累積步數。
- 若平時活動量較低,先從「比目前多走 1 000–2 000 步/天」開始,慢慢累積到 ~7 000 步。研究中也看到:從 2 000 步→4 000 步也能有顯著益處。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 不必追求每一步都「快走」或「運動走」;總步數的累積更重要。
- 若身體有慢性疾病、關節問題或體力有限,則可將目標調整為自己的「可持續」步數,再視情況逐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