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96:從「吃苦當吃補」到「選擇值得的苦」:Z世代的職場哲學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raw-image
 不是Z世代太玻璃心,而是他們太清醒。
他們不願再被「吃苦當吃補」的文化綁架,
選擇用行動整頓職場,讓光照進問題。
這不是反叛,而是一場溫柔的覺醒。

那個雨夜的崩潰

那天晚上,雨像故意一樣下得特別大。
霓虹燈在水窪裡閃爍,整座城市像陷在某種壓抑的情緒裡。

Zoe拖著腳步走出公司。手裡拿著那份合約書,紙張被雨水打得起皺。
她剛被主管吼了一頓。原因是——她「居然」要求補上加班費。

「別拿勞基法壓我!」那句話像針一樣扎進她的心。
她忍著眼淚,低頭道歉。因為她知道,這個產業裡,太多老闆都這樣。

便利商店的冷氣吹得她發抖。
她坐在窗邊,望著雨裡的紅燈、行人、車流,覺得這世界好像跟自己無關。
她打開手機,在聊天室裡打了一段訊息:

「大叔,我覺得我快撐不下去了。是不是我們這一代真的太玻璃心?」

過沒多久,Alan回覆了。

「Zoe,先深呼吸。不是妳太脆弱,而是制度太久沒更新。妳只是比較誠實,看見問題。」

她看著那行字,眼淚終於掉了下來。
那不是難過,而是一種——終於被理解的感覺。

raw-image



兩個世代的咖啡對話

隔天晚上,Zoe和Alan約在一家老咖啡館。
那家店像是從時光裡走出來的地方,牆上掛著泛黃的爵士唱片,空氣裡是焦糖拿鐵的香氣。

Zoe一邊攪拌著咖啡,一邊皺著眉。
「大叔,我真的不懂。為什麼上一代總覺得我們不肯吃苦?」
她語氣裡有壓抑的憤怒。

Alan沒有立刻回答,只是輕輕問:「那妳覺得,吃苦的意義是什麼?」
Zoe愣了,「也許是……讓自己更強吧?」

「那如果吃的苦,只是讓妳變得麻木呢?」
他微微一笑,那笑容裡有種看透卻不批判的溫柔。

他拿起桌上的紙巾,在上面寫下:「吃苦 ≠ 成長。」
「上一代吃的是『被逼的苦』,而妳們這代要學的,是『選擇值得的苦』。懂得分辨,是成熟,不是逃避。」

Zoe低著頭,沉默了一會兒,才小聲說:「可是在他們眼裡,我們好像就是太嬌氣了。」
「那是因為他們的世界從沒給過選擇。」Alan語氣平淡,「他們只能撐下去。妳們不想重蹈覆轍,這是勇氣。」

那一刻,Zoe覺得心裡有什麼鬆開了。
她忽然明白——也許她並不是脆弱,而是太清醒。

raw-image



忍耐的代價

Zoe想起剛出社會的那段日子。
她那時在美髮沙龍當學徒,每天早上九點上班,常常半夜才下班。

那位師姐總愛說:「年輕人要吃苦,未來才會成功。」
但她的眼神,早已失去了光。
那不是勵志的「吃苦當吃補」,而是一種「習慣被剝削」的麻木。

有一次,Zoe因為發燒請假一天,隔天被老闆當眾罵:「生病是妳自己的事,工作不能停!」
她當下只覺得羞辱,卻不敢辯解。

「我們以前更慘,還不是撐過來?」師姐在旁邊附和。
那句話像牆一樣,把她的委屈都擋了回去。

Zoe問Alan:「為什麼他們不覺得這樣不對?」
Alan畫了一個圈:「因為長期忍耐,會讓人以為那是正常。
這叫『習得性無助』,一種心理防衛機制。當人長期被壓迫,他會覺得反抗是浪費力氣。」

他頓了頓,看著她的眼睛說:「妳們這一代的覺醒,是一種修復,不是叛逆。
妳們想把那些不合理的痛,停在這一代。」

Zoe鼻頭一酸。
她想起那些被逼哭的夜晚,心裡第一次有了「這不是我的錯」的念頭。

raw-image




愛情裡的職場影子

那天晚上,Zoe回到家,打開落地鏡,盯著自己的倒影。
她忽然想起在戀愛裡的自己——
總是太懂事,太怕衝突,太怕被討厭。

「我是不是……哪裡都在討好別人?」
那句話讓她怔住。

她回想起Alan說過的那句話:

「整頓職場前,要先整頓自己。懂得劃界線的人,在哪裡都不容易被壓榨。」

Zoe望著鏡子裡的自己,輕輕開口:
「我有權拒絕,我有權選擇,我有權被尊重。」

那一刻,她的眼神變得堅定。
那不是宣言,而是一種覺醒。

鏡中那個人終於從被逼的女孩,變成有選擇的大人。

raw-image



行動的溫柔

幾週後,Zoe辭職了。
她以為會害怕,但當她簽下辭呈的那一刻,反而覺得輕鬆。

她決定不再只是抱怨。
那天晚上,她坐在筆電前,寫下了一篇文章——
〈我的整頓職場實驗〉。

「我沒有要對抗誰,我只是想讓工作變得更有尊嚴。
一、公開加班時數;
二、建立匿名回饋機制;
三、定期舉辦心理安全對談。」

她按下「發佈」的瞬間,心臟砰砰跳。
這不只是文字,而是一種反抗——一種溫柔的反抗。

文章隔天就爆紅。
有人留言:「年輕人就是太矯情。」
但更多人說:「妳說出了我們的心聲。」

Alan轉發那篇文章,寫下:

「Z世代不是玻璃心,而是透明心——他們讓光照進問題。」

Zoe看著那句話,笑中帶淚。
原來,改變不需要吼叫,有時候,只要誠實。

raw-image



新秩序的萌芽

半年後,Zoe成了新創公司的行銷主管。
這次,她決定當一個不一樣的主管。

她推動「心理安全對談日」,讓員工能自由發言。
第一次舉辦時,全場安靜。
沒人敢講話,空氣凝結成一種無聲的恐懼。

Zoe站了起來,微笑說:「我先來。」
她分享自己曾經在上一份工作裡被責罵、被壓榨的故事。
「那時候我以為自己沒價值,直到我開始學會說『不』。」

一位新人終於開口:「其實我每天都很焦慮,怕犯錯會被罵。」
Zoe走過去拍拍他肩膀:「謝謝你願意說,這才是真正的勇氣。」

全場沉默了幾秒,接著有人鼓掌。
那掌聲不大,卻像是某種文化的開始。

Alan坐在後排,看著Zoe。
他知道,她已經不是那個在雨夜裡哭泣的女孩了。

「妳做到了,Zoe。」他在心裡說。
整頓的不只是職場,而是人心。

raw-image



給每個想改變的年輕人

清晨的風帶著一點陽光的味道。
Zoe走在街上,看見公車上貼著一句話:「改變,從我開始。」
她笑了。

「我們這代不是不肯吃苦,只是不想再被剝削。」
那一刻,她覺得自己真的長大了。

她拿出手機,傳了訊息給Alan:

「謝謝你,大叔。這次,我真的懂了。整頓不是反叛,是讓每個人都能呼吸的空間。」

Alan回覆:

「妳不用謝我,Zoe。妳們這代的勇氣,就是這個時代最溫柔的革命。」
raw-image



Alan大叔的真心話

每一代都有自己的戰場。
上一代的勇氣,是撐住;
這一代的勇氣,是說出來。

「整頓」不是毀掉體制,而是重建信任。
當有一天,年輕人不再害怕表達,主管也不再逃避對話,
那一天,職場才真正被修好。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金句摘錄

  1. 「整頓職場,不是叛逆,而是修復。」
  2. 「Z世代不是玻璃心,而是透明心——他們讓光照進問題。」
  3. 「改變,不是吵架,而是行動的溫柔力量。」
  4. 「吃得苦中苦,不代表成為人上人,有時只是成為麻木的人。」
  5. 「當你學會說『不』,世界就會開始尊重你。」
  6. 「整頓職場的第一步,是整頓自己。」
  7. 「職場需要的,不是更多忍耐,而是更多真話。」
  8. 「心理安全感,是比績效更珍貴的生產力。」
  9. 「我們這代不是逃避,而是不再自欺。」
  10. 「真正的革命,是讓人敢做自己,而不是害怕誰。」
  11. 「上一代的勇氣是撐住,這一代的勇氣是說出來。」
  12. 「整頓,不是要打倒誰,而是讓大家都能呼吸。」
  13. 「真正成熟的人,不再以忍耐為榮,而是以分辨為能。」
  14. 「每個世代都有該面對的苦,而智慧,是選擇值得的那一種。」
  15. 「文化的改變,從來不是怒吼,而是理解。」
  16. 「當主管願意傾聽,整個組織就開始治癒。」
  17. 「不被剝削,不代表不努力,那叫有界線的尊重。」
  18. 「工作不是折磨靈魂的地方,而是成長人格的修煉場。」
  19. 「想讓別人改變,先從自己開始。」
  20. 「妳不需要被世界定義,妳可以重新定義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99會員
406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11/05
當Z世代在職場受到不公平對待時,他們不再選擇隱忍,而是以「報復式離職」宣洩不滿。 在這篇故事裡,Zoe找到導師Alan大叔傾訴,從報復的衝動到心理的重建, 他帶她看見——離開,不一定是逃避;有時,是重拾尊嚴與成長的開始。
Thumbnail
2025/11/05
當Z世代在職場受到不公平對待時,他們不再選擇隱忍,而是以「報復式離職」宣洩不滿。 在這篇故事裡,Zoe找到導師Alan大叔傾訴,從報復的衝動到心理的重建, 他帶她看見——離開,不一定是逃避;有時,是重拾尊嚴與成長的開始。
Thumbnail
2025/10/09
在職場上,「加班」常被包裝成敬業與忠誠的象徵。28 歲的 Zoe,是一名外向又專業的行銷人,卻在加班文化裡逐漸失去健康與愛情。幸好,她有導師 Alan 大叔——一位正向心理學專家,幫助她看清「假英雄」的幻象。這不只是 Zoe 的故事,也是我們這個世代正在面對的集體困境。
Thumbnail
2025/10/09
在職場上,「加班」常被包裝成敬業與忠誠的象徵。28 歲的 Zoe,是一名外向又專業的行銷人,卻在加班文化裡逐漸失去健康與愛情。幸好,她有導師 Alan 大叔——一位正向心理學專家,幫助她看清「假英雄」的幻象。這不只是 Zoe 的故事,也是我們這個世代正在面對的集體困境。
Thumbnail
2025/10/08
當職場小資女 Zoe 面對 X 世代主管的壓力、愛情中的世代眼光,以及生活的倦怠感時,她求助於導師 Alan 大叔。這是一場關於世代衝突、價值觀差異與自我成長的對話。從「換頻溝通」到「愛情選擇」,再到「生活平衡」,文章用口語化故事呈現,帶你看見跨世代共存的智慧。
Thumbnail
2025/10/08
當職場小資女 Zoe 面對 X 世代主管的壓力、愛情中的世代眼光,以及生活的倦怠感時,她求助於導師 Alan 大叔。這是一場關於世代衝突、價值觀差異與自我成長的對話。從「換頻溝通」到「愛情選擇」,再到「生活平衡」,文章用口語化故事呈現,帶你看見跨世代共存的智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留住年輕人才,不是拼誰薪水高,而是誰更懂他們「在乎什麼」。過去的員工追求「穩定」,現在的年輕人追求「值得」。
Thumbnail
想留住年輕人才,不是拼誰薪水高,而是誰更懂他們「在乎什麼」。過去的員工追求「穩定」,現在的年輕人追求「值得」。
Thumbnail
有沒有發現,現在跟年輕人相處,常常會有一種「怎麼跟以前不一樣」的感覺?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已經資深到覺得自己不太懂新進同事在想什麼的階段了 以前我們進公司,默默加班是理所當然,長官兇一點就當作是在「磨練」。Z世代,完全不吃這一套。他們會直接說:這不合理、這不是我該做的、為什麼不照規則走?
Thumbnail
有沒有發現,現在跟年輕人相處,常常會有一種「怎麼跟以前不一樣」的感覺?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已經資深到覺得自己不太懂新進同事在想什麼的階段了 以前我們進公司,默默加班是理所當然,長官兇一點就當作是在「磨練」。Z世代,完全不吃這一套。他們會直接說:這不合理、這不是我該做的、為什麼不照規則走?
Thumbnail
「現在的年輕人是不是都不用工作啊? 動不動就搞離職,太難管了!」 「以前這個薪水,一堆人排隊等著要...」 這些對話是不是很常聽到?其實問題不在於「年輕人難搞」,而是主管的管理思維還停留在 1.0 的時代:權威 + 服從。 過去的職場確實適合這種方式,因為大部分員工只要聽話...
Thumbnail
「現在的年輕人是不是都不用工作啊? 動不動就搞離職,太難管了!」 「以前這個薪水,一堆人排隊等著要...」 這些對話是不是很常聽到?其實問題不在於「年輕人難搞」,而是主管的管理思維還停留在 1.0 的時代:權威 + 服從。 過去的職場確實適合這種方式,因為大部分員工只要聽話...
Thumbnail
Z 世代員工是職場的「Wi-Fi檢測器」,連不上價值觀,他們秒斷線!想要抓住他們的心,光靠「年終獎金」已經 OUT,現在要的是透明溝通、持續學習、社會責任感,外加一點點幽默。
Thumbnail
Z 世代員工是職場的「Wi-Fi檢測器」,連不上價值觀,他們秒斷線!想要抓住他們的心,光靠「年終獎金」已經 OUT,現在要的是透明溝通、持續學習、社會責任感,外加一點點幽默。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主管的視角出發,探討Z世代員工如何與習慣權威領導的中階主管相處,提供具體的適應策略,例如提升可遷移技能、價值導向溝通、建設性溝通等,幫助年輕員工更快獲得主管信任與成長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主管的視角出發,探討Z世代員工如何與習慣權威領導的中階主管相處,提供具體的適應策略,例如提升可遷移技能、價值導向溝通、建設性溝通等,幫助年輕員工更快獲得主管信任與成長機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K教練! 大概有五年帶領公司作為大學生與企業的教練,我有觀察到Z世代員工為現代企業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所謂的Z世代,出生於1995年至2010年之間,他們的工作態度和價值觀與前幾代有著顯著差異。 而現在的職場,幾乎是Z與Y佔職場的50%以上,兩代之間如何共榮,先從了解Z世代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K教練! 大概有五年帶領公司作為大學生與企業的教練,我有觀察到Z世代員工為現代企業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所謂的Z世代,出生於1995年至2010年之間,他們的工作態度和價值觀與前幾代有著顯著差異。 而現在的職場,幾乎是Z與Y佔職場的50%以上,兩代之間如何共榮,先從了解Z世代開
Thumbnail
宜庭,國泰第一屆 CASP 實習生,在大四時面臨與多數準畢業生一樣的焦慮——畢業後的下一步在哪?此刻所做的每個決定是否正確?要直接進入職場?或選擇繼續讀研?問題一個一個襲來,大學生活的終點逐漸逼近,關於「未來」,我們總抱著極為相似的想像、困惑,或許還摻著一點害怕。
Thumbnail
宜庭,國泰第一屆 CASP 實習生,在大四時面臨與多數準畢業生一樣的焦慮——畢業後的下一步在哪?此刻所做的每個決定是否正確?要直接進入職場?或選擇繼續讀研?問題一個一個襲來,大學生活的終點逐漸逼近,關於「未來」,我們總抱著極為相似的想像、困惑,或許還摻著一點害怕。
Thumbnail
「Z世代 (Gen Z)」(1997-2015 出生) 的年輕人正逐漸進入勞動市場,並且開始在職場中產生影響力。和其他世代一樣,Z 世代也享有某些價值觀與特質,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表現。了解這族群的行為模式與影響力,將有助於建立更成功的工作關係。
Thumbnail
「Z世代 (Gen Z)」(1997-2015 出生) 的年輕人正逐漸進入勞動市場,並且開始在職場中產生影響力。和其他世代一樣,Z 世代也享有某些價值觀與特質,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表現。了解這族群的行為模式與影響力,將有助於建立更成功的工作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