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闆,我不是不想努力,只是薪水和熱情不能互換啊!」這是普遍現代求職者的心聲。
想留住年輕人才,不是拼誰薪水高,而是誰更懂他們「在乎什麼」。過去的員工追求「穩定」,現在的年輕人追求「值得」。
他們不怕挑戰,但怕白忙一場。所以,企業與其費心挖人,不如先學會「留人」。一、為什麼他們這麼挑?
1. 薪資與福利,是「誠意的起手式」
- 說白了,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年輕人願意拼,但希望「努力有價」。
- 薪資結構、調薪幅度、獎金制度、三節禮金、員工旅遊……這些不只是成本,而是「尊重與認同」的證據。
- 當公司願意「用制度說話」,員工自然「用行動回報」。因為沒有什麼比「被看見的努力」更能激發忠誠度。
2. 學習與發展,是「留才的隱形手」
- 年輕人要的不只是薪水,而是能讓他「長出實力」的地方。
- 無論是新技能訓練、進修補助、或職涯規劃,只要企業願意投資,他們就會回報更高的貢獻度。
- 有句老話說得好:「怕年輕人學走?更怕他留著卻什麼都不會。」
- 真正會帶人的公司,不怕人變強,只怕環境太弱。
3. 工作條件與環境,是「決定去留的體感」
- 別忘了,年輕人也要生活。通勤時間、加班制度、假期安排、工作氛圍,這些看似小事,其實是讓人留或走的關鍵。
- 他們追求的不是懶惰,而是平衡。如果一份工作讓人「連喘息都算奢侈」,那熱愛也會被磨成「職業倦怠」。
4. 面試與溝通,是「企業魅力的第一印象」
- 求職者在面試時不只聽問題,也在觀察文化。
- 回覆慢、資訊不清楚、問答沒溫度?不好意思,他們下一秒可能就去別家公司笑著喝拿鐵了。
- 企業想吸引人才,就得讓面試成為「雙向了解」,而不是「單向審問」。
二、那企業可以怎麼做?
1. 制度透明
- 薪資、升遷、獎金說清楚,別讓人靠猜。
2. 給學習路徑
- 提供訓練、補助、導師制度,讓人看到未來。
3. 優化工作體驗
- 通勤、環境、彈性工時都能成為亮點。
4. 用心互動
- 面試、入職、主管回饋都要讓人感覺被尊重。
這些不是花俏口號,而是「心理安全感」的具體表現。而心理安全感,正是年輕世代最在意、也最稀缺的企業價值。
🌳Mio人資長小結語
留人靠制度,也靠溫度。留人從來不是靠「感動一下」,而是靠企業長期讓人「心安下來」。
當薪資合理、學習可期、文化真誠,年輕人自然會說出那句最動聽的話:「這家公司,值得我早起。」
海涵人資顧問 | 中小企業內訓 | IATOPL CBSM
邀請您加入海涵人資 | Line@ ID:@human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