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圖是一張看起來很自high自爽的人。
在最近這個月裡,
密集性地上了關於數位行銷、內容行銷、職場情緒心理學的課程。
也是托去年情傷之福,開始有意識地覺察並修習
情緒智商這件事兒。
因為逐漸體認到別人有情緒這件事,加上近來學習到內容行銷的內文撰寫,如何有意識性地透過“呈現”給對方所需要的東西。
內容行銷這件事兒,還是要回到行銷這件事兒來講
在對的時間,提供對的東西,給對的人。
找尋到目標對象想知道的事兒 (為對方著想)
▼
透過找到對方的共同點兒、與能提供給對方的利基 (也是為對方著想)
▼
適當地呈現我能提供給對方、也有利於對方的選擇 (還是為對方著想)
因此決定在未來的文章裡,適當性地替對方考量到雙方的立場與彼此情緒的產生原因。
也是建構讀者以及貼心為他們設想的點。 (一直以來始終為對方著想)
(這點我覺得在日本的一些服務文化設想得挺好)
不再只單純說自己想說的、不再只單純賣自己想賣的、也不再進行亂槍打鳥式的推銷來測試消費者。
而是有意識性地培養與自己的讀者、消費者、社群共同成長。
有關有效性地社群經營 可參閱連結,避免陷入自吹自擂的小世界。
一直以來,崇尚個人特色的我,
在昨日的上課裡,角色扮演時得到了新的體悟。
我扮演的是一名想要提拔下屬上來,卻碰到組織裡有不同聲音的老闆,因此探問下屬對這現象有什麼想法的老闆。
對方演的是下屬。
當彼此照稿念完台詞之後,即使雙方都知道是演練,不過我仍然可以感覺到對方的情緒有因此被挑起來,而開始呈現「準備戰鬥的狀態。一種劍拔弩張、針對老闆」的不諒解感。
但是,扮演老闆的我此時想知道的是,這名下屬是否有能力在即使有不同聲音的出現,卻依然有自己想法來穩定的幫助組織處理這件事,而不是單純地找誰說壞話的兇手或是急欲證明自己能力而已。
老闆其實想知道的是,
對方是否在有別的聲音的狀態下,
仍然可以共同為組織考量,
帶領組織或公司朝往預定達成的管理或業績目標。
這時,已經學著思考如何為組織處理事情的我,對於這名下屬,竟然不由自主的產生”倒彈”感覺。
我原本以為是否我內心對於將才個性的包容度不夠,抑或是企業文化不同(因為後來對方表示自己是美系外商出身的)
但其實轉念一想,更深一層的原因是:
我不要一名只會自己衝衝衝的將領,(因為我自己曾經就是這樣的青春年少)
老闆想要的是,是跟自己並肩作戰的人,是懂得為組織一起共同著想的人。
這一點不論是何種企業文化出身的人,應該都是組織考量的事。
這是我近期以來,慢慢體察到自己的思想轉變,從以往只想證明自己給別人看,深怕別人不知道我有多厲害,到現在慢慢地學習如何建構系統,學會更全方面地關照組織的成長。
去年的功課,是開始學習並體察自己的情緒。
今年的功課,卻是學習體察別人、組織系統的種種。